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期   作者:王新明 张建辉
[导读] 近年来,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王新明 张建辉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鼎新中学  山东 德州  251100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舞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缺乏既定动力,而且不同学生由于知识背景、学习能力的差异,表现参差不齐,如若放而任之,将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历史知识,自由谈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整体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应用策略
1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将学生分组,并且需要保证分组的合理性。在分组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等进行分组,并且需要考虑人数上的限制,从整体上保证分组的合理性。如果一个小组的成员过多,具难以保证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位学生发言的也会变少;如果小组中的成员过少,又会难以达到集思广益的教学效果。一个小组的成员一般以4人-6人为佳,这样能够有效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同时,教师还需要明确每个成员在小组里面的任务和职责,保证分工的合理性,        促使学生之间形成差异互补、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例如:有的学生擅长交际、有的学生擅长分析、有的学生擅长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和性格特点,在划分小组时考虑学习需要,将不同性格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平均分配,保证每个小组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特点,保证分组的合理性,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提高历史教学成果。
2教师引导方向,明确小组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是学生首先要清楚小组学习的任务。因为,每个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性格各有不同。所以,部分学生会因为觉得没必要,或者找不到自己能负责的部分等各种理由,而对小组讨论的活动表现得十分消极。虽        然小组合作学习号召学生是关键,但教师的导向作用同样不可或缺,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组与组之间、组员内部之间的学习任务,并且实时关注学生的进度,及时对任务进行调整。例如,当教师讲到初中历史教育部编著的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需要学生分工整理,并讨论夏、商、西周的建立,以及灭亡过程的背景、影响。教师首先给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的成员有六个人,每两个人负责整理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两个人从国家的发展的时间、人物成就、制度、灭亡,细化分工        ,最后小组所有成员综合讨论。又如,学生在学到九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们要学习和记忆的内容更繁杂。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大组,三个小组为一个大组,每个小组的成员有四个人。

三个大组分别负责三国同盟、协约,大战的爆发,以及大战的进程和结果三部分,小组成员每个人负责自己部分的发生时间、背景、过程及影响。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各司其职,认真查看资料和课本,争取不因为自己的遗漏,导致自己的小组最后整理得不完善。当学生发现别人通过自己掌握了知识时,他们会获得成就感,然后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突破历史学习中的重点以及难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尤其是对于一些在历史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来说,难以准确理解初中历史课堂        学习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取长补短向其他同学学习和请教,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初中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互相的交流合作中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探究到更多有用的历史知识。历史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使学生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能够突破历史学习中的疑难杂症,历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提出有联系的问题,使学生在研究学习中达到教学目标。此外,历史教师要注意,问题的提出除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之外,        还要难度适中。如果过于难,就会使学生面对复杂的问题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难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如果过于简单,就会使学生认为没有挑战性,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问题的提出要难度适中,才能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如果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则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将会得到更为明显的体现,但是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教师利用基础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对题目展开深入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提前做好预习,并且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习与秦始皇相关的知识时,如果教师        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的功与过,那么教学过于表面。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带领学生分析百姓在秦始皇的治理下生活过的如何?为什么?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自主形成几个人小组,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促使学        生在学习中掌握主动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提前预习等措施,总结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习经验,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5结束语: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它包含了各个地域,从古至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历史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历史,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索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盘洪琼.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历史合作学习——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例[J].国际教育论坛,2020,2(5):133-134.
[2]李鸿华.共建学习共同体营造合作好学堂——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J].教师,2019,000(033):1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