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期   作者:宋春苓
[导读]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

        宋春苓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
        摘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老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体验式学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意义,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点,用辩证的思维去解释历史事件,提高家国情怀,提升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基于历史学科素养的基本内涵,为学生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在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同时,实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最终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带来更大的帮助。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述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之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发展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够使自身更加适应社会发展与未来需求的关键能力。对于正处于完善自身价值观念关键时期的高中生来说,培养其历史核心素养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历史知识,并且全面吸收历史知识点。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归纳为历史价值观念、历史时空观念、历史史料认知、历史解释素养。教师要想基于核心素养的需求为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课堂,先要明确认识到这些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1]。
2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2.1创新教学观念,发挥主体作用
        教学模式的选择对于推进教学活动的进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好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高效掌握所学知识。因此,随着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进行,改变教学的教学方式,采用创新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学效率,推进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在设计历史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让他们采用主动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师作为指导者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主动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以及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运用,他们在分析过程中能抓住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了解历史事件爆发的背景和导火索,以及事件的经过和结果,在历史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2]。
        2.2广泛的搜集史料
        在引领高中学生完成历史知识学习时,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借助影视剧等多种方式对“正史”“野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戏说”“专家讲坛”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资源的搜集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总有一种“旁观者”的感觉。在有了信息技术做支持之后,我们同样可以让学生搜集史料,验证史实,让学生明了并了解所有的历史都是从佐证而来,并非凭空想象的,务必保证史料的正确性。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资料库、各大网站等途径来搜寻史料。如果学生能正确地运用史料资源,研究历史,学习历史人物做事的风格特点,有效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如果是自己面临当时场景会怎样做,是否会做出相应的决策,分析是否有更加明智的决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高中学生正处于质变时期,我们给他们“讲”,效果可能会和我们的预期相反。他们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读[3]。


        2.3设计开放化的作业
        在停课不停学形式中,我们最大的感悟之一就是高中学生不喜欢坐在云课堂的屏幕前,但是,却喜欢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手机浏览信息。在笔者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那些信息更快速、更有魅力、更生活化。在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时,我们不妨借助这种碎片化的信息,来为学生打造开放化的作业模式,给学生更多的生活信息。如可以将历史问题扩展到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中去,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例如“怎样理解日本军国主义正在以新的形式复活,必将危害世界?”这是一道典型的将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热点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题型,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对时事的了解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有一定的深度,要将历史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来搜集更多的信息,要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客观的解读,“不过度”“不保守”,从纵观的角度来了解、来辨析。在平台中教师要发挥出自己的专业素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领,进而让高中学生在“慷慨激昂”“指点江山”的过程中生成大我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4]。
        2.4渗透爱国教育
        在素质教育下,高中历史教师在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进行爱国教育的渗透。在进行爱国教育的过程中,只用语言进行描述很难达到撼动学生心灵、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的效果。在创新教学模式下,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历史上的历史事件,以及在历史事件中的爱国志士。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下,学生受到了教育,他们把历史上这些人物做出的爱国事件和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了学习的榜样,学习为了祖国的发展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教学《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戊戌变法运动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戊戌变法,激发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对戊戌变法运动产生兴趣,主动探索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深入探索,学生抓住了教材中的两个线索,一个线索是列强侵华步步紧逼,一个线索是中国的抗争和探索步步增强,在理清这二者的联系时,学生感悟到了伟大先烈的抗争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5]。
        2.5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为了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历史学习体验,同时实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具有参与感的历史教学活动。例如,学习“经济全球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以“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为主题组织一场辩论活动,让学生先选择自己认同的一方,然后围绕这一话题自己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学生在互相反驳对方观点的过程中,会站在一个更加客观的角度来剖析历史事件,这样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素养就能得到显著提升。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展专题活动,例如历史演讲比赛、历史海报制作大赛、历史征文大赛等活动,都能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历史知识点进行理解吸收[6]。
结束语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够使自身更加适应社会发展与未来需求的关键能力。对于正处于完善自身价值观念关键时期的高中生来说,培养其历史核心素养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历史知识,并且全面吸收历史知识点。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选择创新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在多种创新模式下跨越时间和空间,深刻领悟历史,发展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的探索,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领悟情况进行改进,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实现历史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少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科教导刊(下旬),2017(02).
[2]关飞雁.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22).
[3]刘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
[4]杨剑.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2).
[5]郑天芬.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中),2016(3).
[6]马海燕.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