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进中
福建省德化县第八中学 362500
目前,中学与中职思想政治课在内容方面有相似之处,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关于宪法、我国的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和中职的职业道德与法治、经济政治与社会等知识点重复, 但课程目标和深度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学业质量评价也凸显了由易到难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做好课程的有机衔接, 在教学方式方法的选用上, 中职思想政治教学要体现出高度、深度、多维度与参与度,而议题式教学契合这一要求。中职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发挥议题式教学的应有价值。下文将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和学习习惯,以“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为例,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议题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
一、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实施过程
精选议题,创设情境。教材是教学的基石,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标尺。教师要先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了解应提升学生哪方面的核心素养, 再明确课堂学习内容、学习重难点和学生应达到的素养要求,最后选择合适的议题,并进一步设计议题。例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中的市场与政府”教学中,笔者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先厘清本课知识框架,挖掘其素养价值,再结合课程标准 (课标的教学提示:以“为什么‘两只手’优于‘一只手’”为议题,探讨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道理),以 “从直播行业看市场配置资源”为总议题, 引导学生探究。由于议题符合学生的关注点与兴趣点,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确立了总议题之后,笔者接着将议题细分为多个子议题,子议题的设立一般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 难、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例如,在“从直播行业看 市场配置资源”总议题下,笔者按照3W 原则的认知逻辑顺序,设立两个层面的子议题,包括隐性知识结 构层面和显性情境结构层面。其中,知识结构层面的 子议题为:经济生活中的“两只手”分别指什么→为 什么“两只手”优于“一只手”→“两只手”如何发 挥最大作用。再创设由简到繁的情境,将议题细化为 “探究直播卖货火爆原因→探讨直播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如何整顿直播乱象→直播行业如何持续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构建知识体系,最后综合运用主干知识,在复杂情境中合作探究,迁 移创新,逐渐形成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与素养。
总而言之,在中职思想政治课程议题式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学情设计议题,再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有趣味性和启迪性的情境,将情境的信息点和教材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生活化, 通过情境载体推动学生实现“ 议中学”。
巧设活动,明晰任务。议题式教学中议题和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即议题的“议”要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如调查活动、角色扮演活动、信息处理活动、讨论活动、展示活动等来实现。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两手抓,一手抓议题, 一手抓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主动建构知识,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中的市场与政府”一课为例,笔者设置了如下活动:搜集关于“直播卖货火爆原因”信息的实践活动;思考“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思维活动;参与人民网“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的留言活动,写下对政府调控直播行业的建议。如此将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悟、运用、迁移创新, 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以活动为路径、以学习任务为引领,并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引导学生从浅层的知识认知逐步进入深层的理解、认同、内化,在这种深度学习模式下,学生获得了超越浅层的知识认知,使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优化评价,综合考量。
议题式教学使课堂评价前移到课前并延伸到课后,评价关注点也从单一的结果延展到学生对议题的理解、运用和迁移,即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评价学生的活动表现情况,以及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情况。而表现评价在这方面是比较匹配的评价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构建以表现评价为主导的多元评价体系,细化评价指标,帮助学生利用评价指标衡量和评估自己。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中的市场与政府”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将评价分为课前评价、课中评价和课后评价三个维度。课前自学任务部分通过信息化平台数据统计来完成,平台自动统计学生浏览学习资料的时间和测试分数; 而对于课中和课后评价,一方面利用计分软件对各组发言情况进行即时统计,进行量方面的评价,另一方面利用学生活动评价表从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教学反思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议题式教学对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能力、思维习惯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而部分中职生在文化基础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独立思考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尚有不足,这就导致议题式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难度,较难达到预期目标。对此,笔者认为,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中职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要找准核心素养落脚点,抓住核心素养生长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善用议题——找准核心素养落脚点。议题式教学中议题设计是关键,议题要有足够的魅力、议力和亲和力,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所获得。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而是具有价值性、可议性、辨析性的序列化问题,是融主干知识和价值观念为一体的,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的。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确保议题范畴适当,要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要符合“跳一跳够得到” 的标准, 要注重议题的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
议题的提炼要来源于现实生活,一般可以基于时政、本土化素材、实习实践等方面进行提炼。如笔者尝试通过挖掘本土化素材确立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课的教学中,结合增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榄雕”,设置了“如何传承和弘扬增城的榄雕文化”议题,鼓励学生调查走访家乡文化,将“强国志,报乡情”落实到关注家乡、支持家乡建设的行动中。由于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
常贴切,他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组织课堂——抓住核心素养生长线。课堂教学要以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任务,而核心素养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教师要借助总议题统领课堂,将子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各环节,让学生在“议中学”,完成从主干知识构建到运用和迁移创新的学习过程,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在组织课堂时要遵循思行合一原则,将思维活动、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以思引议,以行促议,以议达思。课前,让学生预习,对照任务单收集资料, 深入思考议题, 使学生做好“议”的准备,确保课堂的“议”有理有据且有深度。课中, 构建活动课堂, 在活动中落实议题探究,做到以行促议、以议达思,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合理的评价机制,优化活动流程,并及时调控课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理性思考,议到点子上,让学生在应对各种情境的锤炼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综上所述,议题式教学的引入是必然的,通过议题式教学,学生可以直面世界格局与社会问题, 综合运用多领域知识探究思考,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思辨、表达、应变等多方面能力也得到了逐步提升。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和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提高议题式教学设计、统筹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 年版)[S].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韩震,陈建华 .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20 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沈雪春. 议题式教学的项目化实施[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