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叠影响域理论下的学生管理方法优化初探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期   作者:杨璇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中学管理学生的管理者都普遍感觉到现在的学生难以管理。
        杨璇
        张家港市锦丰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中学管理学生的管理者都普遍感觉到现在的学生难以管理。对学生管理越严格,学生的心理就越叛逆,出现在学生身上的问题反而越多。要解决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借助重叠影响域理论,树立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管理理念,借助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力量对学生进行管理。
关键词:重叠影响域理论、学生管理、合作
        目前我国中学的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是以标准,规范化的制度为主,管理的手段大多是命令和控制。大部分学校在制定自己的校规和学生行为规范时都提高和加大管理的意识。对于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采取一些警告、劝其退学或开除学籍等,这些处理结果都体现了学校领导对规章制度的高度重视和严格遵守。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中学管理学生的管理者都普遍感觉到现在的学生难以管理。对学生管理越严格,学生的心理就越叛逆,出现在学生身上的问题反而越多。同时,长期以来我国比较僵硬的教育管理体制,对学生的管理方式单一,要求学生们对规定要绝对的服从。从表面上看,这样的管理模式只强调了形式的统一,却忘记了学生性格发展的多样化。学生长期在这种管理模式压抑下行为是无意识的,管了学生的行为,却没有管住他们的心。于是很多学生会出现叛逆的心理,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学生管理模式中的新出路。
        当然,要解决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项艰巨的任务,也不是学校单方面改革就能做成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借助重叠影响域理论,树立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管理理念,借助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力量对学生进行管理。
(一)树立符合个性发展的学生管理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只有深入细致了解学生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的教育者才是成功的。作为管理者,无论学校老师还是家长,在管理工作中也要改变旧的思想,尊重被管理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成长。
        1.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变
        刚性管理是围绕"规章制度”展开的,它借助于各种规章制度和生硬的条例来限制人的行为,被管理者往往是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心理上厌恶管理者的行为,行动上缺乏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少了灵动性。而柔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它的优点体现在它不是以生硬的条例来约束人,而是依靠被管理者自身的调节,从内心改变自己从而达到管理的目标。在这种管理下,被管理者内心的主人翁意识逐步加强,高层次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因此,他们能更加自觉地并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取得优异的成绩。
        学校和家庭中的管理者要把柔性管理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学生管理过程中去。如今的学生个性差异比较大,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强,所以首先要在管理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策略,运用多种教育方式,努力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管理者要运用民主、科学的柔性决策方式去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全体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自我教育”是设立柔性目标的主要方法,此外以外,管理者还要使用柔性决策,用这种时代精神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也能让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2.说教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
        苏州大学著名学者朱永新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教育缺失的东西很多,而特别缺失的就是服务意识。

传统教育学生的管理模式是以“说教”和“管教”为主要手段的,用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和限制。这种死的规定并不能促进学生的自觉行动,假如孩子的优秀都是严格的教育促成的话,那么高材生将比比皆是。新时代成长中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他们对于约束和控制有着与生俱来的叛逆和反感。作为管理者应该确立一种为学生为教学服务的意识,要把管理学生当成一种服务,服务者要时刻尊重学生的人格,确保他们作为被服务者的地位,满足他们的需要。当我们用“教育就是服务”的思想与他们相处时,学生自然愿意亲近我们,学生会更愿意从心里接受我们,信任我们,把我们当朋友。
        当然,在转变的过程中,也不是绝对否定教育的地位,放弃管理的权威。只是要把传统的“命令----服从”的关系改变成了平等的“我-----你”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管理者不再是专制者,而是内在的领导者。这个新角色要求管理者在教育活动中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想,为学生服务。这样,管理者的权威不仅不会消失,反而更有力量。
(二)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资源
        重叠影响阈理论是基于生态学理论和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而提出的,倡导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关系。该理论认为家庭,学校和社区对学生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发生了重叠的影响。因此这三者无论哪个方面出现空缺,都无法实现对学生的整体教育,反而会给一些不良的信息提供机会和渠道,影响学生的行为和习惯。如今的家庭大多都有一个孩子,一家人对孩子的宠爱程度可想而知。孩子在学校受到的正规教育有时会受到父母或亲人的话语或行为的改变。这就需要提高家长的素质,提升社会各方面的责任感,学校也要协调好与社会,家庭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致性。在家庭管理中,父母和孩子之间有着血缘关系,所以在管理时可能会出现偏差,管理时也会有一些不足,这需要学校提供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稳固的道德品质。社会教育因为内容丰富,范围广,所以它在管理上存在多样性和实用性,它的教育方法也是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这对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然有好处,也可以培养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
        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各有千秋,这三者之间无法相互替代,也无法删除。唯有把他们整合起来,协调一致,扬长避短,让他们把各自的特长发挥出来,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渠道,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三)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齐育的网格化学习管理
        网格化管理能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做到协调一致,有效地监督、把责任落实到人。在网格化管理中,管理者们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他们可以快速地掌握到被管理者的信息,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帮着他们解决问题,有效地预测到问题的出现并控制它们不去发生。
网格化的学生管理涉及了学生在校、在家,在社区的思想和文化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这样的管理既整合了班级各任课老师,学校的志愿者队伍和学校各部门的管理资源,又将学生的家庭和所居住的社区等资源融合在一起。通过资源整合,不但将学生管理中可能遇到的事件放进了管理的范围中,很好地控制住不良事件的发生,预防学生问题的出现,而且还能解决原先学校在管理手段中所存在的管理形式单一,管理面太小的问题。同时,家庭和社会在这个管理模式中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管理地位,积极参与其中,也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时时刻刻被关注,被教育着。但网格化学生管理要求家长和社会要积极参与管理,网格内成员的在校,在家,在社区行为都在网格化日常管理的范畴中。
学校,社会和家庭虽是三个不同的社会群体,但是为了共同的教育对象,只有三者联手一起管理和教育,才会让网格管理的进行顺利流畅,才会真正地做到了“教育是为了孩子的一切”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初中专项重点自筹课题《重叠影响域理论下乡镇初中家校合作平台构建研究》(26)研究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