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音乐如何走进课堂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期   作者:王玉兰
[导读]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信息化教育设备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课堂上。
        王玉兰
        青海省海东市朝阳中学  810709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信息化教育设备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课堂上。它突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已成为帮助教师和学生获取、掌握更多知识的重要工具。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有机运用,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又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音乐;课堂
        引言
        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学校对于音乐教育的改革工作提高重视度,并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的复杂性特点,完善音乐课程教育体系、提供多样化教育内容和方法等等。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学校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缓慢特别是本土音乐进教室更难,在促进本土音乐教育信息化时代协同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1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的实践创新必要性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音乐教育的实践创新,对于促进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和影响。并且能够结合信息化时代的优势,极大丰富音乐教育资源、创新传统教育模式和观念等等。在音乐教育实践创新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数字资源,并通过营造良好网络育人环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本土音乐鉴赏和音乐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逐渐打破传统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结合信息化的学习平台和学习环境,进行探索学习和自主学习,并根据智能化的网络资源,对音乐音像、图片、相关文本等资料进行有效使用,拓展学生学习和获取资料的渠道,让学生能够在数字化的音乐学习中,更加直观的了解本土音乐教育内容,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立体化学习,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视觉信息和学习环境下,强化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本土音乐如何走进课堂
        2.1融合技术,将视听放大化
        音乐教学活动覆盖了很多方面,如欣赏、歌唱、表演、演奏、创作等,通过这些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增强其音乐素养。随着技术的更新,音乐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如何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音乐?视听结合便成为了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尤其是音乐欣赏与创作。研究表明,视觉是人类形成认知规律的重要途径。由于音乐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旋律不具备可视性,因而在学习中产生了很多不确定因素,通过数字化技术借助视觉学习,让视与听无缝对接,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学的创新性。歌曲《飞吧飞吧》中借用信息化学习工具实时编写,以边听边在歌谱上勾画旋律线的活动让平面音符产生立体可视效果,旋律走向、起伏、强弱通过简单生动的旋律线一目了然。在线条的辅助下,双声部进行了有效比对,满足音乐实践性的互动需求,提升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思维能力。

教学中以“翅膀”为主题的欣赏部分,三首音乐作品在速度与情绪的辨别中原本存在个别共通性,技术的介入将音乐要素进行整合提炼,辅助动画,在“听”遇到障碍时,以“看”为辅助工具,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了清晰正确的选择,也加深了对“听”的理解力。
        2.2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再执着于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而采取单一的讲授、板书、教唱等教学方式。多媒体设备提供了一个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多种方式结合的很好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视觉与听觉结合,刺激他们的感官体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展现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歌曲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大量讲解内容转化为以一段《忆江南》背景音乐和一组古色古香、小桥流水的江南美景图导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看到的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江南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这样更直观的视觉与听觉的刺激,通过画面与音乐的结合,学生的目光被直接吸引到视频上来。他们在欣赏中获得美感,会产生对江南浓浓的探索欲,就会自主地去看、去听、去想象,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2.3转变教学模式,选择适合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平台
        首先教师应尝试主动转变教学模式。由于目前很多教师只是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转移到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上,其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没有太多的转变,导致学生在开展学习过程中仍然还是以传统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自然无法提升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动力。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要尝试转变教学模式,选择一个适合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平台开展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平台实践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的实现,让更多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尝试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一般情况下,教师创建的这一平台应包括如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课堂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让学生开展自学活动,比如在讲授钢琴弹奏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中演示的视频放置在平台中,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翻阅视频的方式快速解决;第二部分课堂实践平台,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了某一技能后在平台中进行课堂实践活动,通过将自己的能力将平台中的问题解决好,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和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化技术对初中生的运用变得更加广泛。尽管目前很多校领导都要求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创新活动,教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暴露出很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教师无法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教学手法待于创新、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关注几个方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从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的方式出发开展教学,才能真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刘长旭,肖雅.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现状研究[J].艺术评鉴,2018(10).
        [2]李善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19(08).
        [3]张明.中国民族音乐在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思想下的传承与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