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恒兴
麻栗坡县八布中学 云南 文山 663605
摘要: 音乐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能够有效的启迪人们的心灵,带给人们情感的震撼。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音乐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成为渗透美育教学的主要学科。在小学音乐课中渗透美育教育,不仅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欣赏美和创造美。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充分的发挥出音乐美育的作用,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美育
引言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美育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开展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音乐美育教育的内涵与作用
1.1音乐美育教育的内涵
音乐美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认识美、创造美,平常我们接触到的艺术与音乐素材都可以应用到美育教学中。音乐美育是审美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随着教育的不断改善延伸而来。音乐美育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它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对新事物的探索能力,增强维度空间想象和对艺术的理解。美育教育不但能够使得学生养成有优良的德行品质,而且还能培养他们感知美的情趣。通过审美活动,开发智力的同时,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1.2音乐美育教育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培养健康的心态,让学生成为实践能力强、审美情操高的人,是音乐美育所要到达的教育效果。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一欣赏美的过程中,逐渐地去学会审视美、创造美。音乐美育教育可以运用舞蹈、乐器等方面的教学,让学生协调各项身体机能,掌握空间维度,在人际交往中也能够协调有序,掌握好自我定位,全面的锻炼,使得学生感知音乐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体会音乐中的精神美。音乐掌控着声音、情感、表演等因素,以情动人,以内心在精神美方面去打动听者,从而达到以美育人的教育目的。
2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策略
2.1深挖教材,探究美育内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音乐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众所周知,传统音乐教学往往从知识传授视角出发,教学形式单一,容易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其审美感知、学科素养及音乐文化的提升比较浅显、单薄。教学内容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内容的立意、情境的创设、旋律的走向、音色的融合、声音的和谐等均是音乐教材中融入美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在进行教学前,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美育元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必须从专业的视角去探究音乐要素的表现形式,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即艺术特征、文化底蕴、人文故事等,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现阶段,采用的是最具权威性的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全套教材,其内容丰富多彩,编排与时俱进,采用以弘扬中国音乐元素为主,兼顾西方优秀音乐元素的方式,为学生搭建了多角度、深层次的音乐学习平台,助力学生音乐素养的不断提升,为音乐教学的改革提供质量保障。
2.2立足课堂,融入美育
2.2.1 感知美,激发审美意识
美,要用心才能体会。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传授着美。只要教师心中有阳光,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感受到温暖与关怀。只有拥有阳光心态的教师才能带领学生保持持久的音乐兴趣,不断地去感悟、去探索;也只有快乐的学生才更有主动性与创新能力。结合小学生天真活泼,喜欢故事和模仿的生理发展特点,情境创设法的运用,尤为奏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巨大动力,有了学习兴趣的推动,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就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由此看出,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是教必有趣,以趣促学,定能打造高效课堂。
2.2.2提炼美,培养审美能力
美育教学不是通过某一个章节、某一种形式,更不是某一首作品来传递美的享受,而是融入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音乐课程标准》就是读懂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提炼美感的基础。也只有用心去揣摩标准中的要求,才有可能提炼出美育的精纯,从而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和谐统一。教材是依托,如何用、怎样用且用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所有课程的设置,难度和梯度的编排,都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因此,教师不仅要懂教材,更要懂学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2.2.3升华美,提升审美素养
音乐,是最富有创造性、发展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没有国籍、没有民族、没有职业的界限,最主要的标准就是美感的提升。因此,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是音乐美育教学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关于新时期美育的准则之一。对于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所谓音乐创造,是具有鼓励性和包容性的。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激励学生在积极参与音乐创造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美度和梯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教学高效化的必然要求。
2.3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审美
合作学习是当前素质教育下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深受师生喜爱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通过相互讨论、探究、合作表演等多种形式能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并且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美育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春天举行音乐会进行教学时,教师可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在课余时间去大自然感受春天,观察和了解春天,并制作好各种关于春天的头饰或装饰品,如动物、植物等。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音乐剧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自主设计音乐剧的内容。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能强化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在进行音乐剧表演时能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学生完成表演后,教师和其他小组对学生进行评价,多给予表演和肯定,从而有效树立学生的自信,最终使学生爱上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渗透美育教学的主要学科。对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不断的进行创新,充分的发挥音乐美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梦恬.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探析[J].北方音乐,2020(22):145-147.
[2]杜巍巍.论小学课程的美育实施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0):137-140.
[3]张铎龙.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研究[J].北方音乐,2020(16):183-184.
[4]江占国.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外企业家,2020(15):209.
[5]李红兵.浅谈小学音乐课的美育渗透教学[J].北方音乐,2020(07):123-124.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宋恒兴(1987.10)男,壮族,麻栗坡人,云南艺术学院音乐专科,云南省文山市麻栗坡县八布中学校长,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邮编:66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