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学前教师转岗保育专业的现状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期   作者:兰喻斐
[导读] 随着新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师职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兰喻斐
        成都电子信息学校  610200


        摘要:随着新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师职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跨学科转岗转型成为许多教师面临的选择。本文以中职学前教育教师转岗保育专业为例,就如何适应新时代变化,尽快实现转岗转型展开研究。为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助力中职学前教师快速转岗转型的方法和途径,提炼策略。快速缩短原有专业与现有专业之间的差距,是中职学前教师转岗保育专业的迫切需求。中职学前教师已具备的深厚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打破专业壁垒,进行跨专业整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时代赋予中职学前学校和教师教育发展需要。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师;教育困境;跨学科分析;转岗策略
        引言:日前,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撤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仅保留原2019年增设的“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而早在2020年4月,教育部职成司发布的《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国控专业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自2020年起,不再增设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点。设置该专业的幼儿师范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应逐步缩小招生规模,其他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今明两年分批转设为幼儿保育或相关专业。”这一政策背景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转设、教师转岗、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等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职学前教师转岗保育专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海量更新、时间差的不断迭代,我们发现未来已来,职业重排!每个人不可能只守着一种职业从事一生,在其职业生涯中可能要面临多次转型。在传统职业不断消失,新职业不断出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职业教育资源的中职学前教师,其师德的首要性、工作地位的超优先性,都呈现出教师教育时代变革步伐,尽快适应转岗转型需要的迫切。
        中职学前教育的专业性决定了转岗专业之间壁垒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可能成为教师转岗保育专业的阻碍。但因中职学校升格提质、学科专业发展变化、师资队伍结构性调整等因素,部分教师又不得不面临转岗。在转岗过程中教师如何尽快适应新岗位专业化和综合化的问题,其背景、诉求和解决途径就成为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
         二、中职学前教师转岗保育专业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偏重‘教’,保育专业体现‘保’,保教有分工,保教要融合。”学前教育保育专业主要面向幼儿园和幼教机构培养幼儿教师,与之相比,保育专业岗位是幼儿园、儿童福利机构保育教师,以及早教机构、托儿所育婴师,要求掌握更多保健、保育和教育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中职学前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能力,普遍自觉关注学前教育领域发展情况,愿意接受新学科理论和实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学习和变革。但缺乏保健、保育和教育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保育专业实践体系结构的陌生感,怎样尽快缩短原有学科体系与新学科体系之间差距的方法和途径也深感迷茫和压力。
        中职学前教师转岗保育专业与中职学校发展的目标一致,需要共同努力寻找突破口。转岗教师如果能够将原专业经验应用于保育专业,将原有专业与保育专业之间的交叉资源发挥其用,跨专业整合转岗效率将会大幅度提升。而学校能针对教师转岗保育专业的发展,制定出短中期计划规划,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的机会,也将大力促进教师跨学科转岗进程,使尽快尽力提高教师专业化、综合化素质成为可能。


        三、中职学前教师转岗保育专业的策略分析
        中职学前教师转岗保育专业,是社会和学校发展需要,专业转岗的思维和压力应积极地面对与适应,顺应中职教育的发展改革,是实现中职学校和教师事业双赢的对立统一、建立完善,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学校与教师转岗保育专业是资源的整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跨学科特点为转岗保育专业,提供了丰富的学科交叉地带,实现快速转岗是学校和教师共同的期望,也是适应中职学前教师快速转岗保育专业的迫切需要。
        3.1、中职学校组织培训,政策引导
        面临时代变化所进行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改革进程永远都在路上,这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担当,任重道远。中职学校要举行教师转岗保育专业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幼儿保育专业政策解读、保育专业实训室建设、专业岗位能力分析与核心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中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经验,并提前组织中职保育专业人才需求与岗位能力调研,进行岗位能力分析,根据行业用人需求,将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转换成保育专业课程,构建保育专业课程体系,同时推广中职学校保育专业实训室建设经验。同理,其它专业背景的教师,可以参考理工科背景教师与学前教育保育专业教育整合的例子,深入挖掘本专业与学前教育保育专业的交叉点,创造性地进行跨专业整合,一方面助力自己快速转岗转型,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将其它专业的思维模式,为学前保育专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3.2、中职学前教师深挖专业背景,创造性整合学前保育专业
        教师转岗从一个学科领域跨入另一个学科领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尽快缩短原有知识体系与新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差距。从学科的底层逻辑看,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是由核心与非核心组成,虽然短期内学科结构调整不可能包罗万象,但是可以先突破核心知识的构建。因此,学校对转岗教师进行学前保育专业知识体系架构、核心内容结构、人才培养要求、学习实践资源开发等进行指引,系统搭建缩短知识体系差距的脚手架,帮助教师甄别及提供学前保育专业核心资源,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性评价指标,使教师转型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这对助推教师尽快迈入了学前保育领域的门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大有裨益。
        在转岗教师中,绝大多数的转岗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原专业功底,那是否可以在不同专业之间发现相似点,打通专业壁垒,实现跨专业快速转型转岗呢?以学前教育专业转岗保育专业为例,要求在保育教育工作中,整合科学、数学、绘画、音乐,帮助幼儿从不同角度感知这个世界,建构完整的世界观。中职转岗教师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历来是幼儿教师感觉较难处理的领域,幼儿教师自身的科学水平受限是原因之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大多为人文社科类教师,人文社科和理工科,在思维模式、方法论、价值观层面都存在较大不同,人文社科思维主导的教师自然无法教出具备理工思维的幼师,缺乏理工思维的幼师在融合科学、数学、工程、技术方面困难较大,很难适应当前的儿童科学教育发展。所以,具备理工科背景的中职教师转岗进入学前保育教育领域,实现儿童科学教育的快速化、全面化发展十分必要。
        3.3、政策保证,转岗推行职业资格认证
        教师有教师资格证书才能上岗,保育员也应该有保育员资格证书才能被录用。为了满足保育教育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中职学前教师转岗保育工作进行规范化培训,推行保育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推动保育员持证上岗的规范化操作。可开设保育员职业资格培训班,培训班的内容建议包括职业道德、保育保健工作基本知识(教育、生理、心理、饮食、常见病)及技能要求、技能操练等。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中职学校管理者,对转岗教师保育专业开展工作创设条件、提供机会,鼓励转岗教师,形成各自鲜明的保育专业特色,在保育领域中充分展示她们的特长,实现自我价值是最高层次的需求。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何种模式下的中职学校学前教师转岗保育专业都会存在一些不足与困惑,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更新培训模式和手段,保证转岗教师的培训真正出成绩出效果,从而确保中职学校在保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有所作为,这也是社会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汤渊.《海南省中职学校“三段式”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以海口机电工程学校为例》.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05月
[2]褚翔.《西藏中职学校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及问题、对策研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12月
[3]阎妍、张元.《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教师培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