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的实践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期   作者:郑柯
[导读] 网络背景下我国教育教学工作发生很大变化,转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郑柯
        成都三中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网络背景下我国教育教学工作发生很大变化,转变了传统教育模式,高中美术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能够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下面文章对网络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美术; 美术教学;网络教学;信息技术
        引言
        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美术课堂有着极大的想象空间,他们在探究美术发展的道路上,需要网络科技资源的辅助。除了掌握基础的高中美术知识以外,需培养出具有独特思维模式的美术生。新时期网络的发展加上教学水平的提高,逐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能力。网络环境可以将美术课堂中存在的不足逐步进行完善,通过情境教学和有针对性的美术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网络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面临的问题
        1.1网上教学资源细分程度不够,教学资源鱼龙混杂
        互联网教学资源虽然很多,但是如果教师不加以区分,直接拿来式给学生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混乱与迷惑。因为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繁杂无序,需要教师进行细致耐心的划分,为学生整理归纳出递进式的学习资源。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述艺术品的鉴赏相关知识时,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的互联网上教学资源十分丰富,虽然能够极大的开拓学生的视野,但是学生的美术鉴赏技巧和审美能力学习得不到窍门。如果不对网上学习资源进行有效划分,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受。很多教学资源根据不同的美术基础学生制定的,直接拿来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节奏跟不上网上教学,给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
        1.2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实际上,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发展时间不长,也是在提出新课改之后才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因此,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很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开展鉴赏课的时候,都是以课本教材中的资料和内容为主,通过图片展示、语言讲解,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灌输。却因为学校资金有限,无法大量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或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不习惯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等原因,很少会将美术鉴赏课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并没有充分发挥出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价值,导致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3课堂模式呆板,教学氛围差
        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习惯性采用的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课堂模式无疑是十分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气氛比较差,再动人心弦的美术知识,也无法在学生的心中激荡波澜,学生无法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甚至会对美术学习心生抵触情绪,这无疑严重地影响了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利于学生美术学习长远发展。
        1.4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高中美术教学受其他学科的影响,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后美术的学习,课堂上教师进行课程安排的时间不足,不能很好地梳理出由浅入深的美术课程内容,让学生逐渐与实质性的美术教学相偏离。有些美术教师对于专业水平知识的探究过于死板,没有去探究学生所需,课堂上缺乏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过程。学校方面,对于美术课堂投入的相关设备不足,这些方面足可以影响学生对于美术深挖的脚步。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建立很好的沟通,往往失去了教学的平衡性,造成学生消极对待美术课程。


        2网络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的实践策略
        2.1开展信息化美术鉴赏课程网上平台交流学习活动
        信息化美术鉴赏网上交流活动有利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美术鉴赏自主学习意识,让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保障。例如:笔者通过互联网学习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高效的交流沟通,分享自己的美术鉴赏学习心得,在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同时笔者在互联网上给学生的交流进行分析总结,对学生的美术鉴赏指引正确的方向,并让学生的美术鉴赏学习成果得到关注与鼓励。网上学习交流平台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性格,有针对性的选择与自己学习水平相似相当的网络教学课程,教师利用互联网交流学习平台的及时高效,第一时间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并进一步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力。
        2.2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美术鉴赏课的有效资源
        开设美术鉴赏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鉴别,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然而,传统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由于以课本教材为主要依据,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可观察、鉴赏的美术作品有限,因此很多时候都需要借助课外资源进行补充,却无法弥补学生看不到真正作品而造成的损失。在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的资源共享,为学生搜集丰富的学习资源,打破传统鉴赏课在空间上的限制,借助多媒体设备以纪录片、电影等更加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整合有效的美术鉴赏资源,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的眼界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真正用心来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体悟作品对创作年代的映射以及对作者心境的表达,为美术作品的内在美而折服,进一步推动学生美术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的培养与提升。
        2.3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美术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一个现代化的学习环境,这样就不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互联网对他们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搜集,围绕着这一知识点进行各种美术教学资源的整合,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的拓展与丰富,更好地为高中美术教师讲授知识点教学提供内容上的支持与保障。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促进美术课堂情景化,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需把生活经验作为基石和灵感融入美术教学环节当中,就可以让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现高中美术课堂的效率提高。另外,随着教学资源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与学生进行互动,积极沟通,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因材施教,提出解决方法,从另一个方面丰富和充实高中美术的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拓展高中美术日常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2.4创新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师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单一不变的,每名教师都有他对美术的不同理解和课堂表现。美术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把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播放和学习的讲解,将与教材相关的美术拓展内容,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形式进行表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审美区别,需要教师运用教学点评的方法,在学生创造自主绘画的过程中,实现多特点,多层次的表现其美术作品。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作品进行点评,也可以通过学生参加课外的美术展,在实地进行点评,从而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在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喜爱的美术作品进行图片的编辑,利用网络软件将图像直接与背景进行分离,然后发现绘图的不同层次,找到构图的规律性,这种逆向思维的学习,能够让多媒体技术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开展鉴赏课教学,借助网络上的共享资源,为学生搜集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外延伸来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美术涵养,丰富美术教学资源,从而提高高中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毅宏,罗玲,陈福庆.基于美术核心素养建设信息化高中陶艺校本课程的策略.[J]师道(教研版),2021(01).
        [2]薛磊.美术表现-课堂改革探索[J]大众文艺,2020(02).
        [3]黄碧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论丛,20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