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期   作者:崔剑
[导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崔剑
        中共榆林市委党校 719000
        摘 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任何一种思想和理论都会在一定的特殊时期影响社会发展。延安精神是党中央在延安13年期间大政方针、正确决策所形成的,并辐射贯彻落实到全国各个解放区的,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身上所体现出的好思想、好作风,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具体化的集中体现,归根结底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
        关键词:延安精神  价值  意义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每个时代都需要领航者,每个时代都应有航向标。延安精神延续革命战争、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精神的归宿,又是后续各种精神的根据,今天所有的精神都是延安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弘扬和再现,是贯穿各个时代的航向标。

一、延安精神是什么
        1.顺应趋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是北上抗日还是南下发展,发生激烈辩论。毛泽东主张北上抗日,政治上主动,赢得全国人民支持;张国焘主张南下,只有先生存才可能发展。最后,决定向北抗日,并把两个方面军混编,形成左路军和右路军北上。但走了一段后,张国焘向陈昌浩发密电,说:如果不听向南下发展的主张,可以采取一切彻底解决问题的手段。当时密电员把电报给陈昌浩,他正在会场做报告,没有立即看电报。密电员就把电报给参谋长叶剑英看了,叶剑英看了电报感觉事情重大,就第一时间向毛主席进行了汇报。毛主席当机立断,半夜出发离开四方面军,继续坚持北上抗日。全国部队从40多万降到4万。异常艰苦,仍然坚持斗争,坚持抗日,不放弃,不投降,不妥协!后来,迎来了全国热血青年20万自发到延安,因为这面旗帜是抗日!到抗日结束,八路军从4万发展到121万!张国焘的四方面军在南下无法发展的情况下,不得不服从中央安排!认识趋势,按照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才有未来,只要方向正确,眼前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2.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部队和党员经过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人数锐减,是什么原因让革命遭受如此重大的挫折!中央和毛泽东陷入深深思索,对过去革命道路加以总结,写出了一大批理论著作。指出失败的原因是照抄照搬苏联的理论和经验,没有结合敌强我弱的中国实际,放弃游击战,错误的主张阵地战,放弃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错误的主张攻打城市首先在局部省市获得胜利,使辛苦发展起来的队伍遭受重大损失!一句话,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没有实事求是!经过延安整风运动,从政治,军事,文艺等方面全面向实践学习,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才有适合中国革命和发展的道路!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在延安土窑烧碳时,面对土窑塌方,他推出战友,自己却被埋牺牲。在追掉会上,毛主席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终有一死,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安!密切联系群众成为我党战胜国民党的重要法宝之一!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延安精神的价值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延安时期形成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法宝,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在精神动力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持和保障,是我们在新时期需大力弘扬的思想瑰宝。
        2.1提升思想素质提供思想引领
        弘扬延安精神,要在学习和掌握延安精神的基础上,增强“四个自信”,提高思想素质,提高思想水平。延安精神汇集了长征精神和井冈山精神的精华,正是基于这两种精神的有效融合,促使我们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旧时代走向一个繁荣光明的新时代。年轻人要想在新的时代展现新的氛围和新的成就,就要善于从延安精神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思想水平。我们要把延安精神的印记镌刻在我们的思想中,用延安精神不断激励和激励自己,使自己稳定而深远,用延安精神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用延安精神磨炼我们的思想灵魂,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俱进。
        2.2为奋力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的中华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和不竭源泉。广大人民群众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要团结一致,克服一切困难,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继承和发扬延续五千年的中华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源于实践、有效指导实践的思想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伟大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斗争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人应该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与时俱进,使延安精神为他们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为新的时代提供不竭的动力。

在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将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青年要把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内化,在实践中外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
        2.3为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论遵循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提高,社会主义建设的其他方面形成了相应的思想指导和理论指导,和扎实可靠的理论跟随。新时期,青年人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思想理论素质,有效提高思想文化水平,另一方面也为民族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价值导向,继承延安精神可以增加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延安精神的传承过程是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进步、升级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为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过程。
        
三、延安精神的时代意义
        3.1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奠基石”
        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首先,中国共产党坚定了政治信念和方向,举办抗日军政大学,教育和引导青年干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政治人才和革命英雄,为革命胜利奠定了人才基础。其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延安期间,开展了整风运动,肃清了党内“左”和“右”的影响,摆脱了皖南事变中照搬共产国际指示所带来的影响,明确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思想上统一了党内共识,使党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再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出了两个一切,即,“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通过白求恩、张思德等人物事迹,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拉近了共产党与老百姓的距离,使人民群众更加信任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最后,坚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领导干部带头干活,树立标杆模范,进行大生产运动,开发南泥湾,破除敌人的经济封锁,实现了自给自足,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
        3.2延安精神是新时代引领中国发展的“航向标”
        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全党的思想路线和行动自觉。经验和教训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革命就取得胜利,建设就取得成就;反之,就会犯错误,革命受挫折,事业受损失。当前,我们解决了许多过去没有解决的事情,完成了许多过去没有完成的任务,靠的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结果,新时代的强国梦更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观点,才能不断谋新篇,开新局。再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需要我们坚守人民至上的思想。当前,国际社会形势严峻,修昔底德陷阱依然存在,美国对华贸易战,华为事件等表明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崛起充满敌意,不断打压。在这种形势下,只有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不断结合实际,探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才能不落后,不挨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是要我们吃糠咽菜,装贫穷,而是要我们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基础上,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不骄不躁,把经济优势由小变大,掌握世界核心技术,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高,人高我新、人新我特,抢占发展制高点,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四、如何弘扬延安精神
        4.1要加强延安精神宣传教育。弘扬延安精神重在教育,贵在宣传。将延安精神教育作为养成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从小抓起,加大革命先辈英勇事迹引入中小学课堂教育教学内容力度,使人们从小便接受红色文化熏陶,自觉树立学习革命先辈们优秀精神品质意识。此外,利用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加大正面革命题材影视剧播放量,定期定量出版具有红色文化教育性质的报刊杂志,加之通过举办革命知识竞赛、讲座等方式,着力营造弘扬延安精神的浓厚氛围。
        4.2要推进延安精神立法保护。如果对革命先烈及革命事迹肆意诽谤、诋毁行为不加以制止,就会造成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形成错误价值取向,丧失延安精神信仰,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必须完善法律法规,专门立法对为国家独立富强付出鲜血和生命的革命先辈及其英勇事迹进行保护,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惩处力度,让诋毁革命先烈们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五、总结
        缅怀过去,追溯未来,投过历史的年轮,我们不仅了解到历史的故事,更体会到革命先辈的精神。新时代,我们要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百年“中国梦”贡献力量。我相信通过一代一代的努力,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参考文献:
[1]江先锋.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提升高校党员教师党性教育的路径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1(01):79-85.
[2]曾咏辉,余佳. 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2-04(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