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期   作者:吴永亮
[导读] 对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案例教学法是此阶段教育工作当中比较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之一,
        吴永亮
        汉滨高级中学  陕西 安康 725000
        摘要: 对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案例教学法是此阶段教育工作当中比较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之一,在此过程中合理利用,不仅可以让教学整体效率以及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也可以让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就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可以促使学生对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对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
引言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及意义,在这一时期培养初中生各种能力和良好素质非常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与此同时,初中教师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等正确的观念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也就是说,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项非常必要的教学任务。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就需要初中教师将案例教学法充分地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当中,使二者紧密结合,从而促进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有一定的道德法律意识。
1初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案例教学法就是强调把课程知识融入到一个个案例之中,通过阐述案例,让学生在案例中学会知识并运用知识。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来看,本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育人,特别是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尚处在身心发育的时期,因此正确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有利于培养和建立他们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养成正确待人接物的实践体验。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际运用当中,将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高度结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生动、形象并且直观地将案例呈现在初中生的面前,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使用多媒体电子设备,声、光、电三者结合触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印象。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描述,提高初中生的政治认同感,培养参与公共事宜的习惯,引导学生对公民权利和责任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知。
2利用真实案例设计教学问题
        对一些现实中的问题合理探究,并将其与相关教育教学当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是现阶段大力推行的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方式,是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探究方式,也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特点更加符合。提及探究,就无法离开问题,相关情景、案例问题的选择与设计,是道德与法治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促使其进行更加有效的自主、探究并掌握学习精髓的过程中极为重要的载体。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以及本次教学的根本目标为依据,在现实生活当中,适当地选择一些真实的案例,并设计与之相关的教学问题,以此来充分强调,让学生可以在真情实境当中,将教材中的知识与问题的情景巧妙联系,以此来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案例的真实性,其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可以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与道德与法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更加充分的了解,并从自己的现实生活当中充分了解存在于教材当中的、较为抽象的理论性知识。
3利用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虽然教材当中的内容比较有限,但是,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相关的案例则是对课本内容的一个补充,这样做,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对“两弹一勋”邓稼先的事迹的合理应用,对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

邓稼先在毕业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当中,并深入到大漠戈壁中,为我国物理研究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那时的邓稼先与外界失去了所有的联系,基本上没有和自己的家人通过电话,但是,他在物理研究的道路上始终坚持不懈,直到最后取得了成功。而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邓稼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在此过程当中,对那些丰富、深刻的情感深入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事物更全面地观察,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那些自己未知的世界。
4利用案例教学结合实际生活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还要注重在案例的使用中进行生活化的应用,让案例真正成为连接课本知识和学生生活的工具。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育人的知识,那么就更需要教师以案例作为引导,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可以实践使用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引导,让学生借助案例中的素材,去理解相关知识是如何使用的,该如何待人接物,该如何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不断增强法治意识……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案例的教学中进行生活化引导。
        以公民基本义务为例,本节内容阐述了多种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师可以列举多种案例素材,告诉学生应当遵守哪些义务,在生活中又是如何实践的,案例中的学生是如何积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借助这种案例的讲授,一方面,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识向学生进行及时传递,另一方面,能够以案例中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在不断履行这些公民基本义务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向案例中的人物进行模仿,有助于学生真正能够把知识进行生活化应用。所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使用案例时,要注重把其进行生活化应用,为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所学知识提供助力,真正落实生活化教学的良好效果。教师可以把这种生活思考当作该课程的课后作业,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创新实践。以案例为依托,借助这种课后反思,能够进一步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相关学科知识,能够让课程教学更加卓有成效。
5注重归纳总结,强化案例教学有效性
        完整的教学流程中,归纳与总结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利用案例归纳和总结,促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相似的案例进行归纳和总结,在其中发现并总结出重要信息,以此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文明与家园的教学中,教师即可将案例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总结,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主要引导者身份,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思路上对案例进行分析,以此强化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注重归纳与总结这一部分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不仅可以促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同时是十分有效的复习方式。
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学合理地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也可以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加清晰的掌握。以此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水平以及道德素质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可以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从而为学生未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以及其长远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尤淑芳.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知识文库,2020(21):92+94.
[2]丁霞.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探索[J].考试与评价,2020(11):85.
[3]李顺.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21):163-164.
[4]沈羡学.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7):43-44.
[5]张晓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20.


作者简介:
作者:吴永亮(1980.4)男,汉族,大学本科毕业,汉滨高级中学教师。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 邮编:725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