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期   作者:陆燕娜
[导读]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
        陆燕娜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光明小学 浙江杭州 311243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在这两项教育任务中不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包括很多内容,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教师需要对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质量,创建一个以培养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语文教学体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
        在中小学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对其教育教学活动提出的最新要求,教育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确保能够合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确保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主观能动性。为了进一步明确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一、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内涵可从两个层面加以分析。(1)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侧重个体层面,其强调学生个体发展必备的素质。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良好品格、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发展关键能力的基础阶段,也是黄金阶段。因此,教师可抓住这一关键时期,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2)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侧重社会层面,其强调社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信息化时代要求学生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宽的知识结构,具有创新精神和求实态度,具备自主创新与团结合作能力兼具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可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素养的提升。首先,一部分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非常被动地学习语文知识,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这就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表面的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各类阅读文本的内涵和寓意。虽然如今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应试技巧,教师仍然在课堂上采取灌输式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和增强,这样的教学并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其次,信息化教学运用不恰当;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是时代的进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信息化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提升课堂效率。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没有有效运用这一教学形式,过于依赖信息化教学。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完全按照自己提前准备好的课件念,没有根据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和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活动,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过于死板,学生很难真正学到各类语文知识的深刻内涵。由此可见教师个人的专业教学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和核心素养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首先需要合理优化课程导入,教育人员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之前,需要科学应用教学资源,深入了解教学内容,明确课堂教学重点,然后利用网络或校内图书馆进行相关教学资料的查询和搜集。例如,教师在开展古诗文教学时,需要利用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文章的社会背景进行课堂引导,确保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情感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还需要合理优化课程设计,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科学制定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具有多种不同的学习途径,进而强化学生阅读积累能力,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二)注重文学知识的积累,扩充学生语文学习内容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产生了多样且具有内涵的文学知识,诗词、名人名言等都是古代智慧的结晶,主要以诗词、歌、赋、文言文、名人代表文章等方式表现出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这些内容与正常的表达形式有些区别,尤其是古诗、文言文等学习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更是比较枯燥和困难,而较多的知识内容积累对于学生学习这方面内容有极大的作用。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时,文学知识的积累会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储备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课程中的文学知识,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文学知识的积累。比如,在学习文言文时,文言文的学习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吃力的,文章中的语言与正常交流所用的语言有很大的区别,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有特定的含义,而学生首要做的就是用现在的语言去理解文章中每句话的内容,而这都需要文言词汇的积累,在具体讲解文言文时,这里以《刻舟求剑》这篇文言文为例,在将课文大概意思讲解给学生的同时,还要将每个字、每个词所代表的意思都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记下来并记忆,比如,“涉、坠、契、求”等这些重要的字词的意思,还有文言文中的出现的“之、乎、者、而、若”等高频率词汇更是要牢牢掌握,除此之外,还要注重特殊语句的教学,如“所从坠”就是“从建落下的地方”的意思。在教学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外,教师还要选择与课文内容和重点相符合的课外文言文给予学生练习,也同样让学生进行记忆,从而扩大学生文言文词汇的积累量,这样在往后的文言文课程学习中也会更加轻松。
        (三)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通常情况下,中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较高的兴趣,在具体参与课堂学习时,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进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走神等现象,基于此,为了确保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集中注意力,教师可以合理应用小组合作教学。在具体开展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学习和组间竞争。在具体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帮助,能够确保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进而实现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与此同时,不同小组之间相互竞争,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激励,进而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在学生完成小组合作后,教育人员还需要科学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以此为基础,确保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还需要强化课堂反思,针对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科学制定解决方案,确保在下一次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够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改善。
        (四)以文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文质兼美,因此,教师可在语文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充分利用这些文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讨论、深度思考,提升其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个别词语的妙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2)了解作者“总—分—总”的写作顺序,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描写的方法,并试着运用这种描写方法描写身边熟悉的景物。(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特点及物产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这个教学目标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另外,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并鼓励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从而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提升思维能力。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悦乔.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2):91-92.
[2]王娟.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