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桃芳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
摘要:在创新观念下开展高中生物的有效性教学需要教师教学观念、思想、意识发生转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信息化的教学方法、互动式的教学环境与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将传统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灵活的学习环境,提高其主体性地位,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创新观念下的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中生物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能够促使高中生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其学习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兴趣激发为切入点,通过实验教学,强化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其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同时,课堂教学还应注意问题意识培养,合理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其联想知识,在思考的同时形成创新意识。
1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所出现的问题
对于生物这门学科,许多教师都认为只要向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便能够达到教学要求和标准,这种方式只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使学生足以应付生物考试,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以及价值,这样会导致学生逐渐厌恶、抗拒对生物的学习,不能从根本上使学生自发的、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进而使生物的教学失去了学习的价值。还有一些教师不愿将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其教学内容只是围绕着考试的大纲进行、开展。这种做法会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模式受到严重的局限。并且这样单一、不完善的教学模式还会使学生无法形成完善的生物知识体系以及物理思想,导致学生认识知识不全面,无法真正理解生物知识的内涵和关联,进而无法对整体的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和研究[1]。
2创新观念下的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学策略
2.1优化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生物课堂的学习体验
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教师不仅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图片、语音或者视频的方式将一些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从而增强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感。同时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鉴于信息技术其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产生的诸多优势,教师在组织开展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当中,就应该优化教学的形式,合理地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加快高中生物教学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从而切实增强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课的教学当中,起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出示一些植物向光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得出“向日葵朝着太阳是因为植物的向光性”,并就“植物向光对于植物有何好处呢”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常见一些生物现象当中蕴含的科学道理。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图文讲解的方式给学生演示达尔文实验的内容,并给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什么是胚芽鞘以及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与胚芽鞘哪部分有关,从而让学生对于植物的向光性有所了解[2]。
2.2从多样化教学方式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百花齐放。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总结出来的,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可能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各种方法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讨论、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实验亲身体会科学实验的证明过程,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并尝试自行设计实验。对于一些较简单的知识,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讨论后解答问题。
2.3通过情景创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首先,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生物教学中,创设情景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来实现对学生理性思维和探究意识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影像资料来直观展示生物不同生命周期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生命发展规律,探索生命世界,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其次,实验情景的创设,能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生物的研究过程中,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生物的变化规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通过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物教师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3]。
2.4开展探究活动,切实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想要真正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其不仅需要教师切实做好课堂的教学工作,同时还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定期地组织开展一些具体的生物探究活动,并鼓励和引导学生踊跃地参与其中,从而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除了展开必要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就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具体的生物探究活动。在本次活动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学校周边某一地区,就该地区生态系统结构的组成实地进行考察和记录,并将小组考察的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展示,从而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对于“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本地区的生态系统结构是什么样的”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5融入生活化内容
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需要经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才可产生,因此,在带领学生探索知识时,需要保证探索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生活化内容的应用符合高中生认知,有助于其在生活化情境当中渗入思考。所以,教师需要将以往教学模式改革,将生活化内容和生物课堂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增强其对知识的熟悉感,积极动脑,获得更多情感体验,将学习体验转化为创新能力。如:讲授《免疫调节》这节课内容时,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已经接触到“抗原”、“抗体”等生物术语,为让学生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第三道防线免疫过程及其在机体稳态的调节中的作用有清晰认识,可将“泡泡男孩——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疾病”这一生活案例引入课堂,顺利引出教学内容。当学生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组成之后,提出问题“唾液、胃液等具有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第几道防线?”通过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练习生活,体会知识的运用途径,能够学以致用,形成创新意识[4]。
结束语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无疑对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起到有力地推动作用。然而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目标和要求,教师要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设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僧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1):166-167.
[2]罗晓敏.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解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04):54-55.
[3]康惠.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析[J].才智,2017(35):178.
[4]陈兰凤.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才智,2017(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