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金肖
河北省邢台市河北新河中学 055650
摘要:语文作为高中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以服务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开放、自主、和谐的语文课堂建设,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和优化。本文将就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校课堂;策略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学生进行人际沟通的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具备良好的语文基础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因材施教、体现学生自主性、参与性为主要理念的教学,正在高中各个学校如火如荼的开展,使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教学中依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教师改进和克服,真正的将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到实处,这需要广大基层语文教师的不断实践和总结,以找到良好的对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情境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常常会感到这样的困惑,那就是教师在说一篇诗歌或散文如何如何好的时候,学生根本就感受不到、理解不了。若这样长此以往下去,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要想避免这种情况,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法。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由于这是一篇词,字词精炼,却又意境深远,所以为了加深学生对词中内容的理解,更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词中所描绘的广阔意境,我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也就是说,我搜集了一些与词意相符的图片,按行文的顺序给学生播放。如:词中第一句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我给学生展示了一张深秋橘子洲孤人北望的图片,看完图片我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感受,想象着我描述中的场景。深秋时节,天气已经转凉,词人独立于橘子洲头,被小风吹起了衣衫,却还凝望着湘江水,看着它向北奔流而去。为求逼真,我在这里还加上了风声和江水奔流的音效,很多学生都笑着告诉我感受到这种意境了。由此可见,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不可或缺。
再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过程中,在我设计的情境表演活动中,学生要想表演的出色,就要认真揣摩烛之武、秦王等人的人物语言、性格以及行为方式等等,比如:秦王在最初接见烛之武的时候是傲慢且不屑一顾的,而烛之武面对秦王时既要礼数得当,又要不失本心。而且,在还原服装、道具时,学生为了逼真,特意去了解了当时的服装款式以及什么场合什么人物需要穿什么样的服装这些注意事项,并且对当时的礼仪、头饰等等细节都进行了学习。在这样的精心准备下,学生表演地相当精彩,而且,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在他们的准备学习中得到了提升。由此可见,情境教学确实能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不过,素养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累。
二、采用分层教学设计,兼顾每个学生的成长
高中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其语文的综合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千差万别,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以统一式的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兼顾到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和进步,也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鉴于此,教师要在语文课堂开展分层次教学设计,因材施教,兼顾到每个学生的成长。
分层教学设计,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积累和个性特点有详细的了解,并据此合理对学生划分学习层次。其次,要针对以上的层次划分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学习对应的知识,实现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时,教师可以指定共同学习的教学内容,如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中心思想、文中作者情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和诗人失落不得意的社会现实,还要了解文中有关的文学常识等,对于这些较为基础的知识要求大家都要掌握,而对于中高层次的学生还要引导他们探究作者白居易的其他诗歌名篇,并通过网络或者查阅书籍对白居易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积极阅读有关《琵琶行》诗歌的书评、名人鉴赏,对该篇文章有进一步的认知,使他们的语文视野、语文思维得到拓展。最后,教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摸底,并动态的调整学生的层次,实现教学的精准和高效。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是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教学,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在讲台下听讲,这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自然对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产生不利影响,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克服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性,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积极采用该方式教学,提升课堂学生的主体性。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要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要注意将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学困生混搭,避免出现一组实力超强,而另一组超差这样的实力悬殊现象。其次,教师要精选探究内容,设置有挑战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例如,在学习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时,可以设置如下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这样的题目有什么好处?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本文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认为贾平凹是否是一个好儿子?等等,让学生在探究和学习中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新颖的想法。而教师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做好引导和解答问题的工作,帮助学生较好的进行探究。最后,教师要对探究进行总结性发言,深化和拓展探究成果。
四、进行合理教学评价,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度
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指导学生把握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实现教学效果的延伸和优化,促进教学效率的大幅度跃升。因此,教师要在课堂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开展教学评价,在评价形式上,教师要遵循"不拘一格"的原则,即不能单单以成绩来决定一个学生的好与坏,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学习参与度、活跃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让评价充满人性的光辉。另外,在评价的主体上,要一改以往的那种单一式教师评价,积极将各个层次学生的参与性调动起来,实现多元化的评价。
例如,在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后,组织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学生A称自己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大意基本理解,但是对一些生僻字的读音总是记了又忘,很是苦恼,而学生B评价A称,他在课堂学习很刻苦,但是有时候会无缘无故的发呆,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叙述,进行教师评价,教师要对学生A在课堂的努力给予肯定和赞赏,鼓励他继续保持好学习状态,并要求他在课堂注意精力集中,在课下对生僻字进行反复的认读。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使学生的参与度被激活,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高效课堂的构建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丰富多彩,推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产生,才能够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继而能够高效学习进步,其次,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推动学生多方面的成长,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得以提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兴未艾,教师探索和实践的步伐依然任重道远,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积极贯彻和推进基于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落实,因材施教,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语文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高培俊.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刍探[J].成才之路,2020(29):88-89.
[2]薛丰.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6):51.
[3]郑雄.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以高中新课改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1):93.
[4]刘音.以生为本,立足创新,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