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绘画分析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实践探析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期   作者:李海燕
[导读] 为了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解决亲子沟通问题,南阳市第一实验幼儿园自今年3月起,
        李海燕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实验幼儿园473000
        摘要:为了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解决亲子沟通问题,南阳市第一实验幼儿园自今年3月起,每周三下午为家长举办公益性成长沙龙系列活动。该园李海燕等心理咨询师团队,以绘画的方式分析参与家长们面临的育儿困境,让家长减轻压力,调整状态。结合生动的案例,解读孩子不规范行为背后的真相,让家长逐步发现自身问题,并学习和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绘画分析;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实践探析?
引言
        为实现“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整个文明城市创建”,同时提升教师、幼儿及家长的文明素质和幼儿园文明程度,8月15日,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走进卧龙区七一街道滨河社区,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主题党日活动和“绘画分析”心理咨询志愿服务活动。8月15日上午8时30分,幼儿园党员教师们准时来到滨河社区第一实验幼儿园家属院门口,与社区党员、家长、孩子们一起清洁家属院内卫生,向院内居民宣传“创文”知识,孩子们作为小小志愿者,也被其他党员、家长志愿者的行动感染,和大人一起,头顶烈日、不惧酷暑,清洁宣传版面、清理小广告……做文明的践行者,用汗水书写“文明”。之后,幼儿园心理咨询师李海燕通过院内孩子们绘画中的颜色、线条、构图等元素,解读每个人的情绪密码以及潜藏的心理问题,用游戏及巧妙的语言疏导孩子们的情绪,为家属院居民及孩子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一、利用绘画分析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的价值
        幼儿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由于发育尚未成熟,对新鲜事物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但认知水平却偏低,因此需要教师先激发其学习兴趣。美术是幼儿普遍喜欢的一门课程,它具备的独特的实践认知过程受到幼儿的喜爱,而亮丽的色彩则能进一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能让他们在不断的自我探索中获得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促进自我成长,促使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建构起知识体系,提升审美能力。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教师一般会以模仿作画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依葫芦画瓢地临摹出教师举的例子,这样无法真正培养起幼儿具有特色的创意意识。而伴随着创意绘画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转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给予幼儿更多想象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能够进行天马行空式的创新个想象,创作出别出心裁的绘画作品,充分展现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开展创意绘画活动,不但能够激发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还能让幼儿进一步关注自己的情感状态。这样既解放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也为幼儿今后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绘画分析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实践探析
        (一)创设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场所,如何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呢?幼儿园应创设浓厚的亲子运动氛围,提升家长和幼儿的参与热情。园长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合理优化运动场地,对园内大环境进行分区设置。如有弹性的塑胶场地适合走、跑、跳、攀爬等活动,可设置为大运动区;直长的区块可设置为交通安全区;在两棵粗壮的树之间悬挂软梯,作为上肢训练区。幼儿园若有条件,还可以利用土堆、沙子设置若干小山坡,组织幼儿和家长进行亲子野战游戏。室内大空间可改造成室内游戏场所,将地面铺上绿色的泡沫板,供幼儿进行室内运动。同时,幼儿园要在园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幼儿园可在主题墙、展板、走廊等地方宣传亲子体育活动,展示以前的活动成果,突出环境的教育价值。另外,家长每天接送幼儿时,幼儿园可为家长和幼儿开放户外活动场地及器械。为保障活动时间及秩序,幼儿园可以在每个区域张贴器械使用及管理规则,并安排教师值班,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活动效果。


        (二)游戏要与启发式提问相结合
        幼儿的思维尚未受到过多框架规律的束缚,思维与想象力都处于尚待开发的阶段,且幼儿园阶段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有效时期,因此美术教师在设置游戏时应与启发式提问相结合,注重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切实推进幼儿感受绘画的美、热爱绘画的美、享受绘画的美,进而创造美,引发幼儿联想与想象,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美术教师设置问题时要注重分层,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推动幼儿逐渐深入思考。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幼儿带着问题思考,带着怀疑精神探究,推动幼儿手、眼、脑协调发展,学会将看见的、有所感悟的符号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动作。美术教师在教学工具的选择上要尽量以直观形象为主,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将手指画、印章画、棉签画、线团画与常用的水彩画、蜡笔画、彩铅画进行对比,让幼儿自己发现不同绘画工具在颜色、效果等方面的特点,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工具和颜色。
        (三)甄选多元化材料
        大多数的绘画创意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与自然社会,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都能汇聚成知识的汪洋大海,创意绘画活动也不例外。在选取绘画材料时,教师应当多引导幼儿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小事,让其为我所用。要善于筛选绘画材料,将有价值、可利用、安全的生活材料带到美术活动中来,融入创意绘画教学中,促进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作画,突破材料的局限性。当然,材料的多元化并不等同于材料越多、形式越复杂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否则会导致幼儿在繁杂多样的材料中无从下手。特别是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幼儿来说,他们无法仔细辨别材料的可利用性,越多的材料反而会让他们眼花缭乱,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对此,绘画材料的准备应当凸显针对性,依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分层次地选择,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智力、理解力、情感感知力和审美力,做到有的放矢。就拿常见的生活用品来说,矿泉水瓶、吸管、纸板、蛋壳等,这些材料安全无毒且利用便捷,是很好的创意材料。教师可以让幼儿使用纸板等材料开展“粉刷和装饰”的创作活动,还可以在小石头、蛋壳上进行创作,为这些物品的表面添加各种图案、色彩和线条,然后相互交流自己的绘画理念,激发创作潜能,让他们体验到不同的美术创作境界。
        (四)加大少数民族绘本的研发和投入力度
        打造多元化亲子绘本阅读环境有关部门在少数民族绘本的研发上应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鼓励高校等科研机构和幼儿园加入到研发中,推动优秀少数民族绘本的开发研究。另外,要尽快规范少数民族绘本的编制和监督机制,优化少数民族绘本质量。此外,社会团体、幼儿园、家长加入绘本的推广中,让优秀的少数民族绘本真正走入亲子绘本阅读中。
结束语
        本次活动实际上是绘画治疗和美术教学相结合的一次成功尝试。绘画治疗诞生于20世纪中期,以精神分析、脑神经科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目前,美术治疗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正逐步运用于学校教育工作。把绘画治疗用到亲子沟通中,不仅增加了亲子之间的良性互动,改善了亲子关系,营造了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田芷,陶新华.大树鸟巢画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J].江苏教育,2019(96):38-39.
[2]李微,杨振东.我家有个“小拖拉机”[J].大众心理学,2019(08):11-13.
[3]李亚琴,李欣楠,林丹,魏唯,黄宝珍.手指操活动对自闭症幼儿兴奋性影响的研究[J].才智,2019(21):248.
[4]董鸣.论“家”在安东尼·布朗图画书中的表现[D].浙江师范大学,2019.
[5]韩贝贝.我看见了什么?[D].西北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