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秋萍
四川省南充市大北街小学 637000
去年暑假,在一个牙科诊所偶遇了曾经所教的一个学生,也许是十几年不见吧,孩子见到我很高兴,也许是因为不再教他们了,或许是因为长大了吧,孩子完全没有了当年那种腼腆和胆怯,无话不说。在和孩子近半个小时的交谈中,和我谈得最多的是讲他小时候因调皮贪玩成绩不好,曾在放学后被老师留下补过课,不守纪律被请过家长。因为成绩差,被同学嘲笑和排斥。
一直以来自认为我对所教学生还是关爱有加,问心无愧的,但交谈中,却摧毁了我所有的“自以为是”,没有想到自己曾经在孩子们面前所谓的“爱的管教”却让他有些受伤。虽然孩子和我交流得很轻松,但让我这个做老师的心情却很沉重,不为别的,只为孩子口中不断重复说出的“我是一个差生”。那几天,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两个画面:这个孩子小时候在班上学习的情景和那天下午他和我交流的情景。那几天,我的心里有难以释怀的愁绪,不知是对这个孩子的愧疚还是自责,但内心又被孩子现在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阳光、勤劳、质朴和诚实所安慰和感动。总之是百感交集的:为这个孩子,也为我自己。谁说他是差生呢?是谁给他,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呢?是老师的态度?是家长的批评?是考试的成绩?还是同学们的嘲笑?还是自己的敏感?以至于孩子自己也如此承认“我是一个差生”。从此带着这个标签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每每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可以回忆起来的不是美好的童年却是一个“差生”的形象,难道这个标签要跟随他一生吗?我陷入到深深的自责之中!也许是因为那时候年轻气盛,也许是因为自己经验不足,也许是太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就以所谓的“恨铁不成钢”的爱的借口,用了自以为是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却没有去关注到一个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和感受,以至给孩子童年留下太多的灰色记忆。他们真的是差生吗?十几年过去了,答案是否定的!今天他们不同样地正以自己积极的方式为这个社会奉献他们的青春和热血,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吗?偶遇这个孩子后,不得不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教育。重新思考自己在今后教育生涯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的“差生”和要面对的“差生”问题以及“差生”教育。直到今天我依然感恩那个孩子,感恩那次相遇,改变了我的一些教育观念。
毋庸置疑,只要是老师,就不能回避差生问题。每一位老师在每一届或每一个班上总是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几个孩子,他们的表现,或行为、或学习、或品行、或心理,总是让老师或家长头疼焦虑的,这就是我们常常说到的差生。提到差生,作为老师来说很少有老师是喜形于色的,因为老师在教学中有很多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差生身上,常常却事倍功半。作为老师,面对这些所谓的“差生”,如果我们对他们没有正确的认知,如果不调整自己的心态,如果缺乏忍耐的爱心,每天都会被这些孩子弄得心烦气躁,何谈乐教乐学呢?我们常常在批评孩子不听话、家长不作为时,作为老师,我们也当反省,也当学习,也当改变。老师一定不缺乏转变差生的方式、方法、经验,但是一定缺乏面对差生时的一个好心情。下面我谈谈老师如何积极地调节自我情绪,去面对差生。
一、面对差生,首先用积极情绪去合理归因,因材施教。作为老师一定要清楚自己面对的差生的类型,要晓得造成差生的原因。其实差生的识别和界定都是相对的,一个孩子在某个方面差,但在其他方面一定是有特长的。
观察、发现他的兴趣、特长所在,用适合孩子的方法给以培养,也许将来他就是一颗新星。在造成差生的原因上,我们老师也当自省: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常常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思想、行为、认知和内心感受。对于长期成绩差,习惯、品行不良的孩子,会因为老师在他们身上呈现的负面言行或情绪,很自然的认为自己蠢笨、不行、老师不喜欢他,进而失去追求进步和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久而久之就会给自己贴上了差生的标签,破罐子破摔。如果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一个人都是世界万物中的唯一,各有独立性情和品格。既然如此,那么差生就一定存在。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孩子,都应当看作是我们教育生涯中收到的一个礼物,不但接纳且要尊重。那么我们就会尽我们所能去爱他。如果我们常常思想:五根手指都不一样长,但却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家,也需要普通人,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注定将来有很多的平凡人。那么在面对差生时就不至于那么焦虑和情绪失控了。
二、面对差生,我们老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面对差生上,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老师一个喜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动作,就会让孩子兴奋好久,就会成为孩子勤奋的动力,有的可能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有哪一个孩子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差生来惹老师生气呢?有哪一个孩子不希望自己常常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接纳呢?但是差生常常会承受比同龄其他孩子更多的压力,让他们失去了自信和当有的快乐。他们渴望被爱、被理解、被关注,但是就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的落后而被边缘化了。为什么差生总是和差生在一块玩耍?就是因为他们自认为不被大家接纳,心里有自卑感,同病相怜而在同类人中去找自己的存在感。为什么差生有更强的叛逆性?就是想引起关注。作为老师,在面对差生时,当常常提醒自己:如果我是一个差生,我希望老师对我做什么,说什么?如果我们常常能蹲下来看孩子,我们就会生出怜悯的爱来。
面对差生,当我们老师在指责家长不作为时,也不妨站在家长的角度来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也是做父母的,常常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家长的期望相去甚远时,家长可能比老师更失望着急吧,但作为父母还得不离不弃的爱,不放过每一个机会仍然充满着希望地来培养。每当我们这样思想时,试想:老师还能放弃他们,还忍心去责怪他们的家长吗?
当面对差生的时候,也不妨从社会的角度来思考。历史的发展总是由各行各业不同的人来推动,社会的进步是由多元化的工作来成就。人没有高低贵贱,只有职业的分工不同。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正是这不同角色的人们成就了这多姿多彩的世界,事实证明,历史上有多少小时候的差生长大后却成就了多少丰功伟绩。我们作为家长也好、教师也罢,为什么非要以孩子的学习论英雄、以考试论成败呢?美好的一天为什么非要弄得彼此都愁眉紧锁呢?
三、充满希望,努力向前。
面对差生,我们不抱怨、不回避,发怒、生气、指责、批评、体罚,改变不了差生,爱和接纳才会使他们成为优秀。决定老师心情好坏的不是他们的考试成绩、不是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而是老师自己。也许我们改变不了差生的一些状况,但是可以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孩子的天空应该是明媚的,他们不是差生,只是一个不同的个体而已。在爱中接纳、欣赏并陪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守望,积跬步,至千里。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的明天会更好!接纳“差生”,就是接纳我们“自己”,让我们在乐教乐学中共同成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