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午妮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 天津 300457
摘要:为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提升素质教育质量,很多的小学都把民族乐器引进学校的教学中,而且也组织了属于本校的乐队。如何让乐队的训练以及发展更具科学性,就成为许多小学校关注和热议的话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际经验从增强视唱练耳、乐谱的规范运用、专业技能培训、乐队编排的设置、音乐作品的明确选取和作品的巧妙处理等几个方面,对于乐队的训练和发展的实施途径进行了探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管弦乐队、训练及发展
引言: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倡导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所在,学校则是传递文化最为重要的场地。为了提升小学生们的综合素养,推动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很多学校在实施基本教学的同时,也在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在这样的氛围下,传统的民族音乐、民族乐器也纷纷走入了校园之中,甚至很多学校在此基础上组织了各具特点的民族乐队。但如何让乐队更具备实践性以及科学性,进而推进传统民族音乐在小学校园中的顺利开展,作为传统音乐的研究人员和教育人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民族管弦乐队的教育和训练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清晰教育观点,科学发展乐器教学
首先,要让小学生们以规律性、科学性、国际性的模式和思想步入到音乐的学习领域当中。坚决反对用个性化、填鸭式、突击式的教学模式,更加反对以牟利为目标以“明星艺人”教学为出发点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校和小学生来讲,不仅仅会在经济上受到损失,也更加浪费小学生们的时间,与此同时,也会让小学生们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上开始并且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得不偿失。其次,乐队的教育工作人员要重视教和学、教学理论和实际探究、技能训练以及艺术作品处理,探寻出较为合适的音乐教育模式,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化。[1]
二、以规范促使训练,合理提高演奏水准
(一)、注重视唱练耳和乐理课程
视唱练耳和乐理都是音乐启蒙的基本科目,是步入专业层面学习必须的训练手法和理论课程。对于乐队的学生而言,须要运用专业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和乐理素材,依据他们学习的程度开展教学和练习。但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的教学者常常忽视了视唱练耳和乐理教学,导致小学生们在完全没有理论的基础上以及完全不会视谱的情况下,根据教育者的引导进行逐句的模仿。这种“东施效颦”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让小学生们提升识谱的能力,而且这样没有音乐理解、没有技术含量的演绎,导致他们学习和练习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规范运用乐谱
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有的乐谱都应当运用国际使用的五线谱进行教学,并且使用电脑制作、打印之后再下发给小学生们。而五线谱中所有的标记,都要运用中文进行标记,同时合理运用外语,实现双语教学,以促进与国际的接轨。
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育者为了在短时间内提升教育成果,往往都是以简谱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让学生们在音乐学习的方面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特别是当他们接触五线谱时,往往会呈现出“一脸懵”的状态。因为简谱教学存在着如下的缺点:(1)只会让学习人员在不同的音区上熟悉一些简简单单的音调,然而对于#Do #Re #Mi等一些其他的变化音却永远得不到锻炼。(2)、电脑上简谱的软件开发,就当前而言尚未得到完善,所以小学生们要用运用简谱,只能先用手写的方式把已经用电脑制作好的五线谱再重新翻译一遍,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经常会出现遗漏的问题。
(三)、增强专业技能锻炼
要想将一首音乐作品演奏好,只拥有较好的乐感、澎湃的激情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拥有一定的演奏技巧,即我们常常所说的基本功。然而这些基本工的锻炼经常会随着练习的曲目进行,为此,在教学乐曲的同时,还应伴随着大量练习。
经过大量的练习,让其学习者可以在乐曲快速的部分清楚干净,在乐曲慢速的部分音质饱和。但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的教育者往往忽视了技术锻炼这一重要的步骤。忽视的因素主要是由于练习曲只是在台下进行练习,不会用于舞台上的表演,领导看不见、家长也看不见。为此只是单纯的做表面工作去完善一首曲子是最可以看出教学成绩的形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演奏水准,使得他们永远都处在一个固定的音准范围内周旋。
(四)、科学配置乐队编排
乐队的组建是将各种不同的乐器依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和数量进行合理的搭配而组成的,如若乐器种类设置不当或者是数量失衡,发出的音响就会杂乱不堪,难以入耳,即使是拥有十分优秀的演奏人员,也是于事无补的。所以不管是西方的管弦乐队还是我国的民族管弦乐队以及流行乐队,都应当科学、合理地配置乐器。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小学校在组建乐队时,乐器配备普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西方的管弦乐队中的小号过多,大号小学生又吹不动,我国的民族乐队当中古筝过多,竹笛过多,弹拨乐器对比失调等。
(五)、正确选取音乐作品
在教育和使用当中,都要为不同年龄段、不同技术程度的乐队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是教育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以比赛的视角而言,作品的选取应当又要适合学生演奏的程度,同时也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技术含量。
但就目前而言,很多校园组建的乐队,在各项比赛失败的因素,大都是源于作品选取的失败。有的音乐作品选取的难度,远远超过了演奏者所能承受的范围,而有的音乐作品虽然看起来比较容易,但在实际演奏中却存在较大的难度,例如:具备内在情感、慢速的作品都不是容易演奏的,这类音乐作品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获得观众和评委的认可,作品的精细处理就显得特别重要。真正获取高分的演奏恰恰是一些细微的地方,那些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地方其实更加是不可忽视的地方。例如:乐队的音准、调节音调、主旋律和伴奏的比例、快速段落的清楚度等等,都非常值得演奏者重视。
三、以活动促使发展,实施团队带动对策
在实际教学中,还应积极组织各类活动,以活动促使发展,实施团队带动的策略。因为在活动当中,小学生们会学会如何与人合作、相互帮助等团队认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这无疑是对小学生们进行文化教育及德育教育的有效模式,与此同时,活动的组织,也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一)、经过对外交流学习扩展小学生的视角
乐队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对外进行沟通、学习等,例如;对外部沟通演出、参与各种比赛。小学生可以在沟通当中学习,在学习当中沉思,在沉思当中进步。此外,这样还会有效扩展他们的视野。
(二)、参加公益性的演出,加强小学生关爱认识和人文素质
乐队可以多次组织社会上的公益性强的活动演出,例如:参与社区文艺汇演;部队慰问演出;为孤寡老人慰问演出等等一些列公益活动。经过亲身体验,为社会以及为他人服务,得到的教育一定会比在书本上得到的教育更加的真实,也更具教育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过参与各式各样的活动和比赛,小学生们可以在演出当中得到一定的锻炼,与此同时,也可以展示小学生们的风采,还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小学生们也可以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当中得到健康的发展,这也会在无形当中培育小学生阳光的心态,同时也会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也会促进乐队的健康发展。在教育多样化的今天,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民乐教育是一个长时间并且艰巨的任务,只有不停的改善民乐教育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模式,才可以让其乐队的发展更具实践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尹岳. 关于中小学民族管弦乐队训练及发展的几点思考[J]. 教育, 2017(2):00008-00008.
[2]王建元. 对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编制多元化与创新的思考[J].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2003(04):32-34.
[3]谢洪涛. 群众性民族管弦乐团的组织与排练的几点思考[J]. 中外交流, 2018, 000(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