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发
海林市长汀镇马场小学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15710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的自豪感日渐增强,小学阶段科学课程既是锻炼学生理性思考能力的阶段,同时也是教育学生认知我国科技成绩并培养他们爱国精神的重要时期。在小学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任务中都需要切实联系爱国主义教育,教师需要积极采取教学措施将文化课程中的内容和爱国教育有机融合,这对教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地授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他们科学理性地爱国。因此,本文将浅谈几点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小学科学有机融合的方法。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小学科学;有机融合
引言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今天,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单一地教授文化知识,更多地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型人才。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尚未成熟,对很多事物的印象主要来自于父母和教师的形象,因此,在学校的时间,教师需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正能量的榜样,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时地将爱国主义深入到课堂内容中。在小学的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科学发展史、科学家的精神等等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的方法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因素,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一、从祖国的科技建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发展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等,教师可以向学生例举建国以来中国的各项科技建设成就,讲述取得这些成就背后的故事,同时还需要将所讲故事与所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1]。
比如,在教学《桥的形状和结构》一课时,在带领学生分析石拱桥、高架桥、钢架桥三种类型的桥梁时,可以举例赵州桥的桥型结构,向学生展示赵州桥的图片时,带领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赵州桥的桥型结构,建于河北省赵县城郊河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经历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屹立在那里,通过带领学生学习赵州桥的相关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感到由衷的佩服,在灿烂辉煌的文化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还可以结合最新建成的港珠澳跨海大桥,让学生感受新时代下我国科技进步的迅猛,以及中国人民克服困难的勇气决心和智慧,学生在感叹古代科技成就的同时,还能时刻关注现今中国的发展情况及时了解时事,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从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中国当今能够有如此巨大的科技成就离不开每一位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员,他们不追名逐利,轻视金钱和荣誉,一心一意搞科研工作,为推动祖国的科研事业发展牺牲了自己的时间甚至生命,但他们依旧热爱他们的工作,支持他们继续前进的就是高尚的爱国情怀。中国的科学家宛若天上的繁星,点缀着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2]。
比如,钱学森、黄大年、袁隆平、邓稼先、程开甲等等以及很多将自己的姓名埋没的科学家,正是有了他们日以继夜地攻克一个个难题,在外国人封锁技术、国内经济状况不堪的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凭借着仅有的物质条件,攻克了一项项世界难题。
教师在讲述相关的科学知识时,可以列举与之相关的科学家的故事,学生在倾听科学家故事的时候,可以学习到科学家那种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崇高精神以及为国家发展牺牲自我的爱国情感,科学家的例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选择之一,不论是家喻户晓还是鲜有人知的故事,科学家为国奉献的那种大义凛然的精神永远不会随着历史演进而消失,反而会由于时代的发展熠熠生辉。
三、从科学发展史,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回顾新中国的科学发展历史,往往也是伴随着国家的历史的,学生学习科学发展史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到相应时期国家的历史动态,将两者有机融合起来,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3]。
比如,在《宇宙》一单元中,学生能够了解到除了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教师让学生拥有对探索宇宙的好奇的同时,也可以结合我国在探索宇宙的过程即中国的航天发展史,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颗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乘有1名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升空,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顺利升空,中国第一颗也是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于2017年4月16日顺利升空等等,中国从追赶发达国家到与发展国家齐头并进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发达国家的科学历史,也是一段充满奋斗辛酸与成长喜悦的历史,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悟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由无数前人铺垫出来的发展经验,教师可以在讲述完这些历史后鼓舞学生为国家科技的不断繁荣富强而奋斗,树立学生为祖国发展而奋斗的远大理想。了解一段段历史,更需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继续前进,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四、从分析问题,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虽然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很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但仍然需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不足,比如在科学课的知识中也有一部分涉及生物方面的知识,在《微小世界》单元中,介绍了观察微生物的方法,也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微生物,教师可以借此内容向学生讲述当今时代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诸如抗菌药的滥用、全球变暖等等,鼓励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带领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同时也可以列举近些年国内各地推行的“美丽中国”“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内的活动,爱国不仅仅体现在造火箭发射导弹这些大事上,同时更多地体现在每一位公民对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的爱护上,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的习惯,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教师更应当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结束语
由于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倾向日趋明显,随之而来的还有各国文化之间的碰撞,因此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显得十分重要。学生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培养他们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显得尤为重要,爱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还需要任课教师的努力,为国家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翟立权.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吉林教育. 2021(07)
[2]倪琦.潜移默化——浅谈爱国主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J]. ?文理导航(中旬). 2020(02)
[3]迟宏斌.例谈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小作家选刊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