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期   作者:王华
[导读] 有效且关注学情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王华
        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     陕西西安    710600

        【内容提要】有效且关注学情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方式的采用要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活学生想象之效。演绎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深入发掘细节;切身体悟文本,精准把握形象,容易学以致用。
        【关键词】教学方式  阅读质量 
        “演绎”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有三种:1、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2、铺陈;发挥。3、展现。表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演绎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展现和表现文本思想内涵。将文本中的精彩片段、知识涵盖面广的片段、承载着教学重难点的片段演绎出来比纯粹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法更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之效。演绎不是单纯的课本剧情的呈现,不是对文本学习之后的再加工,而是学习文本的一种方法、途径,是在教师精心设置下,学生充满兴趣的自主探究文本,以便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中的部分篇目为例,探究“演绎”在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演绎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深入发掘细节
        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的诟病是“言重于文”,这也就导致了其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必修一第二单元学习古代记叙散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三篇文本,除承担高中文言学习所需掌握的语言知识外,内容情节性强,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是他们的共性与亮点。基于此特点,我们可大胆创设演绎式学习方式。
        首先,教师深入研读文本,设置有效的学习任务。要将文言文演绎出来,第一步仍需要疏通文意,但基于本单元文言文的特点,老师大可不必全部疏通,让学生自主完成翻译,将遇到的难点归类整理,老师待片段演绎完成后对存在疑虑的地方进行点拨;第二步角色分配,教师根据自愿和推举原则分配角色,向“演员”提出更细致的“演绎”要求:1、不得脱离历史和文本,防止戏说历史,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性。2、白话文演绎,“演员”这部分同学必须精细处理文本,将遇到的特殊文言知识结合具体的语境情境准确理解。例如《鸿门宴》中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这里的方位名词“东、南”属于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东、向南坐”,如果不仔细研读文本和深入了解文化常识,翻译为“在东边、在南面坐”,那就无法呈现出项羽的目中无人、高傲自大的形象以及君臣隔阂的现状。这也就将传统翻译教学的一味传授模式变为自主探究,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发掘。

3、紧扣细节,揣摩人物心理与性格。学会抓细节描写,精准的以惟妙惟肖的表演来诠释人物形象。例如《鸿门宴》中,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披帷,瞋目”连用多个动词,将樊哙的忠勇果敢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学生在准备阶段就要抓住这些动作神态方面的细节描写,深入体味其中流露的人物性格特点。第三步向“观众”提出明确要求,能在观影后对人物形象做出分析与点评。最后,能对之前自我梳理探究时存在的文言知识和疑问进行解答,老师明确。这样,教学过程全员参与其中,以演绎来诠释人物形象,以深度挖掘人物来促进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在观赏中提升。
        “以演促学”的教学方式,教师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始终在课堂上处于主角,他们会充满兴趣的自主投入到探究文本中去。学生容易走进文本,探究文本,这样尊重学情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自然教学成果显著。
        二、演绎让学生切身体悟文本,精准把握形象,容易学以致用
        必修一第三单元学习写人记事散文,在写人凸显个性方面,尤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突出。文本大量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塑造了梁启超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风趣幽默的性格特点,彰显了他浓烈的爱国情志。如果在课堂上只是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描写角度及其作用,学生对人物内在美的把握就缺少了情感式体验。演绎,可以让学生将其内心对人物的理解呈现出来,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来绘声绘色表现其形象。
        文本中梁启超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学生演绎时,不是单纯的模仿,不是简单的走走看看,而需要明确是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与信仰追求才能使一个肩负改革使命的学者成为如此形象的人。这样才能切身体悟人物形象的内涵。文本说到“听他讲到最爱的《桃花扇》,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听他讲杜诗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学生在演绎之前,查阅资料,了解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想借此表达的情志,从而进行知识迁移,既能诠释人物形象背后的故事;也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尤其体现在写作上,有助于凸显人物个性,彰显人性光辉。整个活动过程,即是语言建构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演绎教学,要区别于纯粹的模仿,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之前设置有效的问题,参演者通过演绎诠释文本,观众则在观看同时解决疑惑并能提出质疑,最后在合作探究中解决疑难问题,深切把握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提高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艺术研究》 于漪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
        2.《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