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期   作者:张颖
[导读]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积极推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过程中
        张颖
        黑龙江财经学院管理系
        摘要: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积极推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价值。本文简单分析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提出了落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策略分析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质量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能力管理人才的重要平台,实践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重要素质,在积极推动高校改革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社会实践,企业见习,各个环节都是强化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从教学质量提升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视野,能够走出高校,提前接触和了解社会,让实践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此外,教师还应尝试通过多样化且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培养起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兴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本身有理论知识与实务技术两个模块组成,不断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本身是培养学生实务技术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有利于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高,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落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并且学会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在现有的就业形势下,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具备的技能与企业需求相脱节,学生虽然认真学习理论,但是在实践方面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解决就业问题必须依赖于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并且了解企业,了解社会,把握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通过丰富的实践经历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并且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校内实践的基础设施
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而言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场地建设方面缺乏投入,尤其是笔者所在的民办学校,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学生实践活动缺乏适合的平台。从硬件设施建设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训场地,应当具备较强的反侦讯,能够将真实的工作场景还原在学生面前,并且配备基础的电子计算机等相关设备。从软件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目前许多高校在软件购置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没有真实的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采用的软件教育资源十分有限,这也导致学生无法完全了解社会工作环境。
(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但是目前许多教师自身并不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现有的师资结构缺乏合理性,一方面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另一方面年轻教师大多为应届毕业生,他们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实践指导能力。此外,从人才引入的角度来看,民办学校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导致师资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高等教育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缺乏经验,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合理性,理论课过多,实践课数量明显不足,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而言具有较强的负面影响。

实际上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有的课程大多强调理论,真正用于实践教学的时间相对有限,这直接影响到了实践教学质量。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加大对校内实训资源的建设
想要有效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校必须在校内实训资源建设方面加大投入,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对实训场所和实训资源进行优化。民办高校应当在财务管理方面把好关,尽可能的获取外部资金支持,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资源开发方面加大力度,确保人才培养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除了建设实训场地和采购硬件设施之外,还应格外专注软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训中借助软件真实的了解社会环境。基于良好的校内实训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二)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
强大的师资队伍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应当重视人才引入以及师资力量的培训,确保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从人才引入的角度来看,高校应当重视人力资源的获取,以优厚的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在人才招聘中一方面考虑到人才的学历,另一方面也应关注其实践经历,从企业中招聘具有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人才到校任教。从人才培训的角度来看,高校应当重视对在岗教师的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围绕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能力的发展开展相关的培训。在高素质人才的有力推动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才能取的应有效果。
(三)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增加实践课比重
完善的课程体系设置必须把握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量,并且丰富实践教学的途径。科学的课程体系应当做到以人为本,一方面考虑到生源质量,另一方面也要在不断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优化,确保课程体系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之间的紧密融合。此外,实践课课时安排也应尽量做到切合实际,既要通过理论与实践交错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安排实践周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要求。
(四)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校企合作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在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中,高校必须重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深入的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高校应当紧密与企业保持联系,一方面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也应与企业达成一致,为学生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实践机会。此外,高校还可以聘请企业的资深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项教育,通过一对一的帮带活动,强化学生实践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此,高校应当积极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提高师资队伍力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通过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教育活动促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也.探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J].营销界,2020(46):41-42.
[2]何建华,叶苗苗.“双万”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0,33(09):88-90.
[3]周文彬,王小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基于小微企业需求的“全科型”人才的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20(36):64-65.
[4]冯艳娟.基于就业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9):165-167.
[5]王凤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5):43-45.
[6]刘艳.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7):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