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美蓉
苏溪镇第三小学
【摘 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效果不够明显的背景下,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把项目整合于课堂教学中。”新课标倡导教师开展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在大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在诠释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提出项目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项目式教学实践中来论述项目式教学的有效性。并以《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设计一个基于PBL的教学方案,阐述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实施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项目式教学
一、提出项目式教学法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方案设计、新知学习、实践探索,具有创新特质的学习活动。项目学习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学习的本质,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能促进学生对信息问题的敏感性、对知识学习的掌控力、对问题求解的思考力的发展。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能力的综合也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开展项目学习时,要创设适合学生认知特征的活动情境,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项目实践、形成作品。因此,项目学习应以信息 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为目标,在项目实践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PBL黄金法则
为了帮助老师做好PBL,美国巴克教育学院创造了一个适用于PBL的“黄金法则(标准)”,以帮教师进行测量、校准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这个PBL黄金标准的概念有三个部分:1)学生学习目标2)项目的基本设计元素
基于以上黄金法则,把项目式教学法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1? 给学生以真实的情境和真实的挑战。
2? 任务的实施往往涉及到角色扮演。
3?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强调运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5? 将结果以作品或绩效形式表现出来。
6? 对绩效和作品应该有明晰的评价标准
二、实践
基于以上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精简条目,项目式教学法的特点是最符合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要素的,他们都有这几个要素:面对真实的环境,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以下是几个通过项目式教学法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案例:
1.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案例“设计一百科问答”
(一)项目开题
【创设项目情景】
在百科问答游戏情节中,根据游戏的场景,让学生知道整个优秀的规则
【角色分工分组】
活动1: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喜好,请大家选择一种角色扮演,甲方问乙方答。
同桌两人为一组。一大组分3小组,各大组推选出小队长,并填写分组名单。
(二)项目设计
【规划方案】
每个人根据游戏画出游戏流程图【监控项目方案的可行性】
根据各小组提交的项目方案,教师对项目方案可行性点评。
(三)项目执行
【关键知识突破一】
探究活动一:画出流程图,用什么指令来编写询问回答一个问题?用双分支结构来编写答对答错两种情况的条件语句。
【关键知识突破二】
探究活动二:答对了得一分,错误扣一分时要用到什么来存储分数,引出变量。
【关键知识突破三】
探究活动三:如果要让问题随机更换怎么办?提出用列表来存储问题、答案一一对应,如何让题目随机出现?一个活动一节课完成。
2.开展整体单元的项目化编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编程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途径,而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核心部分。思维是我们在拥有一定知识积累之后而转变成一定的思维的。这种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不同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是通过简单地灌输,学习就可以实现的;而是我们对学识计算思维的考察及后面连续的灌输练习,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面对真实情境的问题来分析界定问题,并进行抽象建模、设计算法来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编程的大致步骤如下:
分析问题—描述算法—抽象建模—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实现算法
抽象与建模是指从现实项目的真实情境中提炼出核心的要素并加以确定或假设,最终定义出一个有明确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的问题,并用数学符号描述解决该问题的计算模型。
例题:
绘制一个正多边形
先分析问题,提炼核心要素,加以确定或假设。边数n和变长a
3.例如在拓展课中教学《FOR 循环应用实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例,创设环境计算棋盘上的麦粒数贯穿整个教学流程,一起建构算法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托模型,设计算法利用程序将算法得以实现。通过三个关键问题的解决:储蓄罐问题、当前格子存放的麦粒数、整个棋盘的麦粒问题。从累加S=S+2到累乘p=p*2通过2个不同变式,两个变量变化过程方式,来解决累加和累乘的知识建构,再到S=S+P。通过观察规律和知识迁移得到棋盘中累乘的表达式;有了累加和累乘两个基础,最终得到棋盘上的麦粒这个核心问题的算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逐步深入,最终突破难点。一个问题推动另一个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让学习真实发生。从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编写代码、调试运行这4个步骤的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培养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教学以学为中心,教师负责创设真实情境,符合项目式用项目来驱动引导,重视方法和过程,重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情境与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遵循知识和技能产生的脉络有效地学习,帮助他们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应用,能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共鸣,从而将信息素养渗透到教学实践中。
通过使用FOR进行累加和累乘的典型实例的分析,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老师的启示、引导下,逐步突破难点,体验成功的感觉。在观察发现规律S=S+P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在分析解决的问题中,抽象建模编写程序,提升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在合作交流评价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达到了核心素养的四要素要求。
参考文献
[1][3]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44-45,66-71.
[2]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