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雅丹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省贵港市 537100
摘要:3~6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和关键期,而5~6岁是语言学习的持续发展的阶段,应科学的开展语言游戏活动,增强大班幼儿各个方面的语言发展能力。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以维根斯坦提出的“语言游戏说”为理论依据,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活动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游戏是幼儿学习和获得经验的重要途径,而语言游戏能有效的促进大班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大班幼儿;语言游戏;语言能力;策略
一、概念界定
“语言游戏”顾名思义是以游戏的渠道促进各方面语言能力发展的一种方式,它的特点是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和主体性。从语言教育角度理解,语言游戏是一种以游戏为途径,提供游戏材料和游戏情景,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获得语言能力发展的形式。从语言学和哲学的观点来看,维根斯坦提出“语言游戏”这个概念,意味着语言和活动(哲学性的研究)的统一,这是他之后哲学的中心概念。在特定的环境中出现的语言游戏是人们对生活形式的表现。“语言游戏理论”着重于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强调语言是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一部分,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的“语言游戏理论”不仅在语言哲学领域的影响十分广泛,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研究领域都有所涉及和运用。
二、大班幼儿语言游戏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未能有效支持和帮助幼儿游戏
大班幼儿开展语言游戏对教师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游戏中对教师的观察与指导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大班幼儿有积极活跃的思维,在游戏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疑问和想法,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通常要求孩子认真来倾听老师的语言,却忽视了老师应该如何倾听孩子的表达。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个人,许多教师在活动中,常常迫不及待的将答案给到幼儿,担心幼儿回答不出来,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幼儿就很少有机会展示自己创新和想法。
(二)开展语言游戏形式单一,游戏设计缺乏创造性
大班幼儿对语言游戏的兴趣偏重于表演游戏,教师注重游戏效果,开展表演游戏次数偏多,其他类型的语言游戏涉及较少,教师开展的游戏形式单一。幼儿语言游戏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照搬语言游戏材料,没有考虑到幼儿的适宜性和实施的目的性,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很难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语言潜能和表达欲望,使幼儿在游戏中对于语言、语境、词汇积极运用于创造有一定的约束。如《伞儿伞儿撑起来》这一游戏选自一首儿歌,语言游戏玩法的设计特别有限,大班幼儿对新鲜事物和游戏十分感兴,如果重复玩同一个游戏或同一种类的游戏,自然会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游戏形式多样性,教师改变一个人提问,其他人答的形式,分两组各自游戏,游戏中幼儿可以设计不同问题,指定一个人回答或者多人抢答并用动作表演出来,通过不断在原来的基础上创新游戏的内容与形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三)语言游戏未能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
大班幼儿对距离自己生活经验较远的事物很难理解和把握,语言游戏存在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的现象,在设计和实施语言游戏活动时,往往忽略游戏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相联系。例如《送信》游戏,收件人问答邮递员的信是从哪里来?邮递员回答地址,相互道谢,交换游戏角色。送信游戏玩法较单一,且不适合当代人们的生活经验,送信一般是古时的通讯方式,现通讯络发达,极少有人写信。可以改成《送快递》游戏,即增加游戏情节,又能与时俱进。大班幼儿语言游戏可以运用不同方式和情景来开展,比如新闻播报员、我是小记者,也可以结合地方语言游戏《打醋买布》、《拉大锯》等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三、大班幼儿语言游戏实施策略研究
(一)先关注语言游戏的适宜性,后关注形式的多样性
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语言能力发展不同,选择适合大班幼儿年龄阶段的游戏内容是开展语言游戏的前提。许多教师在选择语言游戏内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趣味性,幼儿的积极性,游戏效果和游戏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和目标的适宜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身心发展和能力的水平要求有所差异,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动作思维阶段,喜欢探索空间,“小猫躲起来”的游戏符合孩子的需求,中班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更适合扮演游戏,大班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喜欢成就感和新颖的事物,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一般包含竞赛特点的语言游戏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为了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难易度和挑战性是教师在设计语言游戏时要考虑的因素,语言游戏的目标设置和内容选择也要考虑幼儿语言能力的最近发展区。“看谁说得对”游戏中,教师说出物体名称,请幼儿说出量词,如说“裤子”,回答“一条裤子”,说“鞋”,回答“一双鞋”等,熟悉游戏之后还可以分组,请回答正确的幼儿提问另一物品,指定其他同伴回答,看哪一组小朋友回答正确的次数最多。这一语言游戏要求幼儿正确使用量词,体验游戏的竞争性和趣味性,满足大班幼儿的心理需求。
(二)先注重游戏体验,后追求认知发展
幼儿园大班幼儿语言游戏中存在着注重智力和认知发展,忽略幼儿游戏体验的现象。教师组织和指导幼儿的语言游戏要遵循语言游戏的本质特点。首先,要把语言游戏看作智力游戏,而不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的知识训练。其次,语言游戏要注重幼儿的体验性,而不是单一重复的操作性游戏。最后,教师在语言游戏中是指导者,而不是游戏的主导者。幼儿游戏的体验性产生于游戏过程之中,游戏的动机不是为了拿到某个奖品、达到某个目的或学习某种知识技能,而是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到满足。
因此,教师在游戏中学会适当的放手,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决定,教师尽量减少对幼儿的直接干预。如《有趣的线条》游戏,根据看线条组合图,说出线条像什么。例如我看到这幅图像狮子,狮子喜欢生活在草原上,鼓励幼儿能把想到的词语运用到句子中,注重幼儿词语和句子的运用。这一游戏缺乏趣味性,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教师引导幼儿和同伴商量如何增加趣味性,让幼儿决定游戏的方式,因此幼儿加上图画和动作,用动作使得游戏更加丰富。
(三)指导方法灵活多样,给予幼儿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给与幼儿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大班的孩子有丰富的语言信息来源,无论是动画片里精彩的画面,还是接触到的时代信息以及成人之间的谈话,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信息每天都在增加,大班幼儿会将自己接收的各种信息以及感受,以语言的方式传递给他人,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
其次,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富有教育价值的语言游戏材料。教师对幼儿有效的支持包括材料的支持,语言材料新颖且适于大班幼儿年龄阶段,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开展语言游戏时会用到表演头饰、指偶、录音等,丰富的游戏材料能提高幼儿游戏质量。再一个教师要积极倾听幼儿的表达,有效的回答幼儿的疑问,及时鼓励和评价。每当孩子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在倾听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幼儿的疑问,从幼儿角度思考并回答。最后幼儿遇到困难时,引导幼儿思考解决办法,而不是告诉他怎么做,引导幼儿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不要随意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要在幼儿遇见困难,有目的性的指导,给幼儿营造安全自由的语言氛围。最后,应该显性指导和隐形指导相结合,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孙婕.浅谈绘本故事阅读与幼儿大班语言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9(09):171.
[2]徐晓红.“游戏化”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教育,2019(34):69.
[3]朱敏. 1996—2017年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设计内容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