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锋
福建石狮市华侨中学 362700
摘 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体现群文阅读的理念,在助学系统、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中以多种形式呈现了相关要求。群文阅读教学应立足核心素养,注重整合重构,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开展深度阅读,发展阅读策略,坚持求同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本文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群文阅读这些概念在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随着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探讨的不断深入及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普及使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必然走向深入。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也开启了新的时代。当前,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立足于“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进群文阅读的思维、方式方法,旨在突破单篇阅读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并在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语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四个层次的任务驱动下进行,这必然是对一直以来以单篇以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
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以阅读、群文、核心素养三大层次来展开教学,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互为促进。阅读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是群文、核心素养活动开展的关键。群文作为文本的组织形式,是区别于其他阅读活动最显性的、最本质的特征,借助于群文形式实现阅读目的,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群文阅读追求的是让阅读回归到最真实的状态,语文核心素养是群文阅读开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贯穿阅读活动的始终,所以说核心素养是必然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原点。基于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自然不能脱离核心素养的范畴。侧重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大层面,对应地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任务驱动、整合比较、运用与创新。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语言,有助于帮助学生拓展与深化思维,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传承与发展文化。文章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阐述。
一、任务驱动理念下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彰显着任务驱动理念的建构主义思想,要进行集体建构,必须要有一定的路径和形式来改变当前的教学生态。以一般的阅读课为例,其路径是:
1.快速浏览。这是预习环节,要求根据学案,在明确阅读内容和任务之后快速阅读。
群文把学案提问中所涉及的关键内容找出,并且一一做好标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做标记的方式,如用红笔圈出关键词圈出,用荧光笔在关键句上划线,或在有疑问的段落旁贴上便利贴写上问题等,这样可以方便筛查、比较异同、探讨交流,为碎片化阅读做准备。
2.碎片化阅读。课堂上按不同文本分小组收集碎片化的知识并进行提炼,与已有经验进行关联,并通过比较、分析、组合、创新,最终形成系统知识。比如把不同文本中的同一人物呈现出的不同形象分组收集,通过讨论形成对这个人物的系统认识。比如以“离别的滋味”为议题选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十四之江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人归京师》《渡荆门送别》五首诗歌进行群诗教学。通过碎片阅读指令驱动学生分组探究各自负责的这首诗,然后集体讨论收集一样的送别诗却富有不一样的情怀(“惜别”“愁别”“哀别”“恋别”和“喜别”等)、不一样的风格、不一样的手法,从而建构起对送别诗的全面认识。
3.延伸阅读。这可以有两类活动,一是纵深阅读,驱动学生阅读更多同议题文章;二是关联写作,将阅读之后的所思所感写成随笔和评论。前者意在拓宽知识面,借以巩固课堂成效,后者意在切合“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目标。
二、立足整合比较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教师在群文阅读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尽量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思维含量较高的操作路径。群文阅读课常见的操作路径有提取信息、比较统整、文本互证、参照阅读等。
提取信息相对来说思维含量较低,如果单一化地设计“提取信息”类的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助不会太大,这样的群文阅读课是没有价值的。倘若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跨文本提取信息,还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统整,或文本互证,或是参照运用……甚至打通文本和生活的界限升华思维,那么这样群文阅读课才会彰显教学意义。
1.整合文本,有具体、明确而合理的标准(依据)作为依据去选择群文。例如:用求同法在以下篇目中选择三篇文章组成一个阅读群。
备选篇目:《我爱这土地》《沁园春?雪》《我用残损的手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大自然的语言》《敬业与乐业》。
情况一:《我爱这土地》《沁园春?雪》《我用残损的手掌》一个群文组合。时代背景相似,都有表现对国家、土地挚爱。
情况二:《我爱这土地》《我用残损的手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个群文组合。它们都是现代诗歌。
2.比较提取,以同一情感为标准作为依据去选择群文。例如初中语文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这类题材很多。比如杜甫、辛弃疾的作品,可以进行整合起来教学比较,提取情感价值。比较阅读是群文阅读恰切的教学策略之一。“比较”是群文阅读用得最多的阅读(教学)策略: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内容方面的、比较表达形式方面的……“比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已有所发现,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三、注重课文延伸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是一门厚积薄发的课程,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阅读教学,绝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当中,而是要以教材为切入点,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课文的延伸及阅读内容的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教学《黄河颂》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能够让这篇课文当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渗透和培养。教师在教学完之后就可以给学生推荐相应的阅读内容,比如《民族英雄郑成功》《爱国的杜子威》《怕你不爱国》等等拓展内容,让学生在阅读这些内容的时候感受祖国的强大,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实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群文阅读教学要对文本进行细致地比较分析,更要重视核心议题的确定。议题虽是开放的,但发散是为了综合,因为课堂上的群文阅读教学都是有核心任务的,其达成需要路径设计并挖出深度。有的课只需要比较异同,适用于低学段的学生。有的课的任务则需要综合学生对文本的碎片化认知,归纳提高延伸才能达成。教学实践中,教师常犯的毛病往往是在通过建构和整合解决核心任务这个难点环节缺乏耐心去引导,而直接抛出答案,这其实又回到灌输式的传统课堂。其实核心任务的概念有的从议题就可以看出,如“秋色里的中国文人情怀”,有的则是隐含的。每节课的任务概念不唯一,其实现常常是双线并行,一起达成。如核心议题“易花词花语微探”,有的教师一方面通过李清照不同诗歌的花的物象分析,驱动学生生成了由意象到情感的研读路径;另一方面,通过对李清照不同人生时期的诗歌解读,帮助学生认识到“知人论世”的鉴赏技巧。
立足核心素养,以任务驱动带动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教学应在大容量发散阅读的同时保证一条明确的思维主线。当然,教师如何设计这条路径实现“曲径通幽”是需要教育艺术的,笔者也正在实践中努力探索,通过不断学习,完善对群文阅读的认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扎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白璐.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
[2]王毅军.“语言建构与应用”素养在中学语文阅读课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现代语文旬刊, 2017.
[3]马驹.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20.
(此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FJJKCG1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