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丽红
大庆油田铁人学院东湖幼教总园东湖阳光幼儿园 黑龙江 大庆市 163000
摘要: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内涵丰富、意境优美、语言精练、音韵和谐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学习欣赏这些优秀的诗篇,充分发掘古诗中的人文精神和艺术价值,让其在陶冶幼儿的心灵、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幼儿园古诗欣赏趣味性教学策略研究尤为重要。通过创设情境、赏诗配画、故事游戏、吟唱表演等教学策略,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关键词:古诗;趣味性;教学策略
1、古诗词鉴赏对幼儿美育养成的促进价值
古诗词对于幼儿审美情趣的养成具有独特的促进价值。中国古代诗人最擅长在寥寥数语中营造回味绵长的优美意境,能够激发幼儿对于文学美的向往,提升幼儿对于美好生活的感知能力。古诗词的艺术表现方式上惯常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于丰富幼儿想象和提高幼儿前书写能力也十分有帮助。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也是幼儿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过程,诗歌中包含的丰富情感,对帮助幼儿理解复杂情感、促进其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但目前幼儿古诗词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低值化表现。
2、幼儿园古诗欣赏趣味性教学策略
2.1制定合理的古诗词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教师具体的教学活动要按照一诗一例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古诗词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可按照年龄特点将古诗词进行分类之后,再按照主题将同一主题的古诗词纳入一类,再根据其内在规律制定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最后结合每首古诗词的自身特点,设计更具特色和针对性的教学环节与内容。例如: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更适合欣赏与生活实际贴合,描写生活场景或动物主题的古诗词”这一特点,将《咏鹅》《画鸡》《江南》作为小班儿童听赏吟诵的古诗词文本。其中,《咏鹅》最为形象生动,语言浅显便于理解,可作为最先学习的内容;《江南》篇幅最长,可在学习了《咏鹅》与《画鸡》,对五言绝句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后再进行学习。此外,小班幼儿好游戏,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学习古诗的目标以欣赏和培养兴趣为主,《咏鹅》全诗押韵,语言朗朗上口,《画鸡》全诗对大公鸡的外形特征刻画生动,《江南》主要描绘江南盛夏时节荷叶连连的美丽风光。三首诗看似内容都与动物相关,但表达的意境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表达美环节,《咏鹅》可开展儿歌创编活动,《画鸡》可开展绘画创作活动,《江南》可开展歌舞表演活动,让幼儿展开联想,自主创作,将听赏中获得的感受用唱、画、跳等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化美育于游戏。
2.2明确幼儿在鉴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美育的目的是提升个体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是个性化的表达过程,因此美育活动强调民主化。幼儿古诗词美育的民主化是建立在师幼角色明晰的基础之上的。如若师幼自身角色不明晰,教师将自己作为鉴赏活动中的主角,极易主导整个鉴赏活动过程,审美体验便只是教师个人的,而非幼儿自身的。因此,教师需要在指导时明确幼儿是鉴赏活动的主体,要尊重幼儿个人的感受和表达,要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在古诗词鉴赏活动中营造民主的审美教学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才不会觉得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是“错的”,才会勇于表达,才会产生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和个性化的表达内容。而这恰恰是审美体验的核心,因为“美”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是个人情感的生发,是个人情绪的表达,是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是个人情绪的抒发渠道。
2.3音乐熏陶,学唱古诗
(1)年龄特点。中班幼儿相较小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讲述的时候用词更加连贯,同时能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中班年龄段幼儿可以倾听各种好听的声音,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2)内容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结合音乐,教授幼儿古诗词。
例如,新学堂歌之《悯农》节奏感强,停顿有力,表现出劳作的辛苦;《春晓》旋律欢快,表达出春天的活力;《长歌行》音乐澎湃激荡,高低起伏,表现出意志的坚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4-5岁幼儿能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基本节奏。”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感染力强、有节奏感的古诗歌曲。要选择感染力强的古诗歌曲,让幼儿沉浸在旋律优美的诗句之中,这样更加容易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学唱;要选择有节奏感的古诗歌曲,使幼儿在学习古诗歌曲的过程中有韵律感,把内心感受通过打拍子的方式表现出来,抒发出情感。(3)教学方法。1)游戏激趣法。卡尔威特认为,唤醒孩子兴趣最好的方法是采取游戏的方式。如在学唱《村居》之前,幼儿可以参与放风筝的游戏,然后教师引出古诗词歌曲,这样有利于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2)情境创设法。“让幼儿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幼儿教学的方法之一,生动具体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够让幼儿在情境之中更好地感受古诗歌曲的意境美,爱上“唱古诗”这种形式。3)欣赏评价法。一百个人听一首音乐,也许会有一百种不同的感受。每个幼儿在倾听古诗歌曲时都会有独特的感受。在幼儿学习古诗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倾听,然后鼓励幼儿表述“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自己有什么感受”。这种欣赏评价方式有利于幼儿提高对古诗词的感悟力。
2.4开展情感诵读,提升幼儿审美鉴赏力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在细细品味的基础上,辅之以有感情的诵读,引导幼儿从停顿、节奏、重音的运用中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这是感受诗词意境,提升审美体验的重要环节。例如,《画鸡》一诗不仅描绘了公鸡的威武和高洁,后两句更是借描写公鸡的“一呼百应”言明了诗人自身的抱负和志向。因此,全诗的感情是有层次的,前两句俏皮,后两句庄重。在诵读前两句时要读出轻松、喜爱的感觉,停顿与重音的处理为“头上红冠獉獉/不用裁,满身雪白獉獉/走将来。”后两句要通过前后句声音的轻重,读出一种高远的志向,重点强调最后一句。“平生不敢轻言语”则要声音放轻,“一叫千门万户开”则在最后三个字上加重语气,放慢语速,读出豪迈之气。
2.5开展多种活动,提升幼儿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能力发展的最高级状态是创造美的能力。可以尝试开展系列活动,或缩短诵读时间,将教学重点由“识记”调整为“表达与再现”,即开展歌舞创编、故事创编、儿歌创编、绘画、手工、表演游戏等多种方式,给与幼儿创造的空间,在创造中形成自我美的表达。
结束语
总之,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人健全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古诗词蕴含丰富的语言美、人文美、情感美,是开展幼儿美育的优秀文本,在幼儿古诗词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古诗词美育的价值,要深入研究古诗词文本,提升教师自身审美能力,扎实开展古诗词鉴赏活动中的美育,提升幼儿的审美体验与审美情趣,促进幼儿美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红,张友庆,曲春阳.幼儿古诗学习策略与价值探讨——基于大庆市百名幼儿古诗学习现状调查[J].大庆社会科学,2019(06):146-148.
[2]贡惠娟.诗趣童心:幼儿快乐学古诗的项目研究[J].儿童与健康,2019(11):12-13.
[3]唐涤秋.浅谈幼儿园成语古诗教学的内容选择与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45+165.
[4]单芳,王庆宁.如何让幼儿爱上学古诗[J].中华少年,2019(12):12.
[5]钱丽娅.浅谈小班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点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217.
[6]陆珍珍.幼儿古诗教学“四部曲”模式初探——以古诗《游子吟》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