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雅
巩义市市直幼儿园
摘要: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作品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教师参与的多,幼儿参与的少,教师成为了环境创设的主体,而幼儿却只是在教师根据自己意愿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将幼儿作品应用到环境创设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充分参与到环境创设中,以此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具有成就感,从而实现幼儿园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儿童作品、环境创设、创造力、自信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同时,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然而在生活中,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总体上还是停留在以观赏和教师的才艺展示上,使环境脱离了幼儿的参与,教师也取代幼儿成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体,幼儿只是活动和成长在教师按照自己意愿设计的环境中,幼儿没有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因此,针对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因此我主张利用幼儿作品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以发挥它的创造作用和教育作用,使在环境创设中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幼儿为主体,调动幼儿的创造积极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具有成就感,从而实现幼儿园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作品在环境创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供自由表现机会,激发幼儿创造力
正如《纲要》中所说的:“教师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期正是人生求知欲最强的时期,幼儿作品能紧紧的抓住幼儿好奇的心理特征,不失时机地进行创造精神的早期开发,让幼儿从作品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参与创造性制作。
(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具有成就感
例如在布置“甜甜糖果屋”系列主题墙时,我有效利用了“主题墙”这块平台,为幼儿营造了作品展示区“我设计的糖果”,将幼儿设计的糖果包装展示在墙面上,最终帮助他们增强了自信心。刚开始我把部分幼儿设计的作品展示在主题墙上,他们欣喜地向身边的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轻轻地说:“这是我做的”;还有的小朋友说:“看,这是我设计的,好看吗?”;紧接着当我将所有幼儿的作品都展示出来时,幼儿沸腾了,不停地向同伴介绍着自己作品,他们兴奋地说:“快看,这是我做的”“这是我做的”!在展示的过程中,幼儿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感到自信,从而产生了积极的自我肯定。
当幼儿的作品被展示在教室的主题墙上时,他们会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的作品,看到自己设计糖果时的照片时,更是觉得兴奋,这样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连内向的孩子都十分愿意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促进幼儿能力发展,提高教育效果
幼儿具有潜在学习的特点,教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到环境中去,引导幼儿进行潜在的学习。把幼儿作品运用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去,不但能从视觉上为幼儿提供更多彩的刺激,而且能从思维上提供更广阔的联想空间,从语言上提供更丰富的交流机会,从形式上提供更新颖的操作途径。
二、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为主体,环境创设主要是教师动手动脑、幼儿参与少,墙面环境创设在内容上主要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教师策划、设计的现象普遍,更是忽略了它带来的教育价值。
(二)幼儿园的惯例要求教师开学初布置好环境,进行环境评比,因此必定造成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纯粹追求环境布置的结果。同时由于开学初花了大气力精心布置的环境,因此舍不得更换,常常存在着墙饰整个学期基本没什么变化。好在,这些问题渐渐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三、如何将幼儿作品应用到环境创设中
1.主题墙
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主题墙的创设应该以孩子为主体,教师要改变观念,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主题墙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那么教师的角色就会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在活动中,教师要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然后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发动幼儿讨论最后共同定出墙饰的内容。如,有一次,一个孩子说:“我妈妈昨天给我买了一盒巧克力,可好吃了。”另一个孩子紧接着说:“我喜欢吃棒棒糖。”结果一下子就炸开了锅,孩子们你争我抢的讨论起来。于是我引导孩子交流你最喜欢吃的糖果是什么?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这一期的主题墙便有了构思。
首先,我设计了前期经验调查表,调查了孩子们喜欢的糖果的形状、味道,其次,通过介绍各种糖果的外形以及软硬度和种类,并给孩子们讲解了糖的由来,让孩子进一步了解了糖果,同时又告诫幼儿吃完糖要记得刷牙,但是也不能吃多。通过收集糖果包装袋,自己设计糖果包装袋来让孩子充分参与到环境创设中,同时收集的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也成为了幼儿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能做得到的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在收集材料后尽量让幼儿自己协商如何装饰主题墙饰,这样孩子间的交往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此时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随时的观察幼儿,当发现幼儿的确有困难并真的需要帮助时,可轻声的问幼儿“需要我的帮忙吗?”征得幼儿同意后再介入。
2.美工区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美术区通常是展示幼儿作品最多的区角,教师应选择优秀的幼儿作品进行肯定和展示,并让其它幼儿参观学习,因此美术区有大量的利用的空间,在选择幼儿作品的主题时,可以根据幼儿感兴趣的物品入手,鼓励幼儿对材料进行创作。比如某一段时间,我们小一班的孩子喜欢上了汽车,因此在美术区我投放了大量的汽车图形让孩子来进行装饰。
在装饰汽车时,其中幼儿操作胶棒、撕贴纸、皱纹纸、水彩笔、油画棒、水彩等等,体现了幼儿作品的教育性,教师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材料来粘贴作为汽车外形的装饰,同样使幼儿园的美术区富有相应的教育性,创造性的特点。幼儿装饰完成后,装饰在我们区角的墙面上,既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又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蛋托和围巾圈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在美工区也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材料。孩子通过水粉颜料将蛋托制作成娃娃的笑脸,用超轻黏土将制作的蜘蛛装饰在围巾圈上,使围巾圈变成了一个天然的蜘蛛网。
3.自然角
《纲要》中指出:“尽量为幼儿创设探索和学习的环境,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自然角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幼儿观察自然,进行早期科学学习与探索的另一个世界。因此,为了让孩子参与到自然角中,我们本学期要求孩子和家长利用休息时间,自制花盆并种上植物,花盆的制作要由幼儿完成,家长可做指导。
当幼儿把自制花盆拿到学校时,都迫不及待的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花盆是由什么制作的,是怎么装饰的,里面种的植物是什么,让孩子学习废旧材料再利用的同时,学会了环保,更是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体现了幼儿作品的创新性和环保性。
综上所述,幼儿作品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有很多应用的地方,在幼儿作品这个宝贵财富中,只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作品就能够为幼儿创设一个具有教育性和创造性的环境,幼儿参与到其中,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晓春.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美育[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3.
[2]李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与对策[J].幼儿教育,1998(5):5.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国教育部.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