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之花尽情绽放——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8期   作者:徐丽
[导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使人身上的潜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徐丽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使人身上的潜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深刻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借助语文知识的普及和优秀文本的阅读,让学生身上的真、善、美以文艺形式体现出来,让小学生的心灵之花尽情绽放。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潜能;优秀文本;阅读
        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要突显以人为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按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师生协同合作、多歧为贵、形式多样、唤醒潜力、建构知识、重视过程、理论引导、强化实践的原则,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辽阔壮丽、体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汉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成功的快感和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现提供几条具体落实策略。
一、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整合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认识三个目标的内在联系,通过授课、问答、讨论、交流、作业布置实现这三个目标。
        比如,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讲的是各民族的小学生同在一所边疆小学上学的故事。这座学校里面有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小朋友。在这里,不但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和睦相处,彼此相爱,就连来自山里的猴子、松鼠和山狸也同人类和平相处,共享那份宁静。
        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就可以着意三维目标的整合:学会本课重点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山村那宁静美丽的风光,也可以畅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几乎融为一体的至美境界。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当今某些地方仍然处在战乱当中,那里的小朋友无法安心上学,几乎每日都处于惶恐之中,生命和安全时时受到威胁。通过对比,小学生会对自己处在和平的环境中备加珍惜,也能对文中描写的校园美产生向往之情。通过想象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画面,学生心中能够渐渐树立起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学习体验会十分良好。
二、准确把握课堂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需遵循系统性、适用性、开放性的原则。

系统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设定应该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系统掌握和学生语文技能的逐步提高;适用性体现在语文基础知识能够让学生有步骤地掌握汉语语言知识,阅读文本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能够让小学生具备初级的文学欣赏水平;开放性体现在阅读文本不应只有一种解读,而是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欣赏,而且从每个角度均能获得收获,均能提高审美能力。
        比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就体现了系统性、适用性、开放性的原则,是很好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好好与学生分享这首诗,多次诵读这首诗,深入走入这首诗,近距离感受诗意,学会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从系统性来说,此诗难度适中,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和语言感知能力;从适用性来说,这首诗用对比的手法来体现西湖的风光美,这种写作手法三年级的学生也能够通过学习而将其掌握;从开放性来说,此诗既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西湖景物美的单纯描写,当然也可以引申理解为人类在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欣赏的过程中都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欣赏,当然,从不同角度欣赏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然而,对于真正美好的事物来说,不论你怎样看它,它都是美的。对于这种美,你既可以认为是写实,也可以认为是想象。如果是写实,你可以想象西湖在晴日和雨日均表现为何种美丽,西施在淡妆和浓抹时会具有何等不同的风韵;如果是想象,你可以理解成人类对于美的一种追求、企盼和心理放大,因为中国毕竟有句古话:情人眼里出西施。
三、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
        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一群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授课,取得的教学效果全然不同。教师可根据班上学生特点和本节教学内容,采用新颖、适宜、多变的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让学生真正学到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丰富语文情感。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刘禹锡的《望洞庭》一诗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现一下洞庭湖的夜景,同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近距离感知洞庭湖那迷人的夜色。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教师就可以找学生来分别扮演蔺相如和廉颇,在游戏过程中提高学习体验。教师还可找来王翦、李牧、白起的资料让学生来读,让学生了解一下与廉颇同时代的战国将军的事迹,借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总之,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只有一个——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总结:
        每个学生都是天使,心中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爱、无限的渴望。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会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负担,而会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具有无限的乐趣。在负担和兴趣二者之间,教师如何选择,考验着语文教师的知识积累、教育理念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 蔡叶萍.让心灵之花尽情绽放——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文渊(高中版),2020,(1):103.
[2] 钮美芳.让心灵之花尽情绽放-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吉林教育 ,2010,(014 ):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