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8期   作者:谢新文
[导读]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过程当中,语文阅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谢新文
        大埔县茶阳镇石田小学,广东  梅州   514200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过程当中,语文阅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当前教育实践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时都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基于此,下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高效学习能力的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感知世界的能力与水平的提高。通过强化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改善,将会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各科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往往依赖于语文阅读的学习,这也彰显了小学阶段学校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整体来看,学习语文阅读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在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够得到有效开发,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也会逐步提升。除此之外,小学语文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知识水平。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构建自我价值观、形成自身价值体系、养成良好思维模式的关键阶段,广泛的语文阅读包含了方方面面的文化内容,小学生通过对语文阅读的学习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国外文化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拓宽自己的眼界,逐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是十分关键的,对学生的思维启蒙和文化底蕴的培养有着关键性作用,应该得到大家的重视。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2.1 做好阅读预习,提高学习质量
        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以此来节省课堂教学阅读时间,充分发挥教师讲解与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文章更全面的意义。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文章的概念有一个了解,避免因为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而无法融入实际教学思考过程之中。而且,阅读不仅要注重阅读文章本身的内容,更要注重阅读习惯方式方法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阅读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就课程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进行阅读:第1个问题,两个小孩分别持有什么样的观点?第2个问题:你认为谁的观点更有道理?当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进行阅读时,就会目标性更加明确。实际上,第1个问题可以从文章中找到标准的答案,但第2个问题具有开放性,并没有完全正确的标准答案。这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由此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本篇课文能够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引导学生学会一种方法,并能够持之以恒地熟练使用,就能够促进学生有效提高阅读的质量与水平。


2.2 结合阅读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源泉,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老师的教学工作便能顺利展开,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也能够更加顺利。对于学生而言,一篇文章的趣味性可能在于文章情景,只有理顺了文章情景才能进行下一步深入的阅读理解和研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这一关键之处,结合阅读情景进行教学。具体来看,当教师讲解一些有人物对话的文章时,可以选择几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每人扮演一个文章中的角色,对全文的情景进行演绎。在学生演绎的过程中,能够对人物特色进行深入理解和把控,班级整体的课堂气氛也自然会活跃起来,当全班同学的精力都十分集中时,教学便会十分顺利地展开。小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令人惊叹的,老师给学生一定的主动权,让学生自主演绎时往往能得到意料之外的惊喜。
2.3 结合实践活动,提升阅读素养
        生活实践既是阅读的主源泉,也是阅读的归宿。将实践活动与阅读教学进行紧密融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和德育品质,充裕人生的观念和价值。以古诗《冬阳·童年·骆驼队》的阅读教学为例。这篇文章节选自小说《城南旧事》,描写了主人公眼里的童年世界,天真烂漫,可爱可亲,能够很容易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其中,对于骆驼的细节描写,包括骆驼是怎么咀嚼草料的,骆驼为什么要带铃铛,非常真实可爱。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描写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观察过什么有趣的动物。有的学生说:我观察过蚕蛹。买回家的蚕蛹没有吃,放置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变成了一只很大的飞蛾!我想,蝴蝶应该也是这样从蛹里蜕变出来的,就是所谓的破茧成蝶。这样,学生就能通过与生活的联系,体会阅读和文字的美妙之处。
2.4 拓展课外阅读,增强知识积累
        阅读教学需要一个积累与沉淀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努力,才能强化良好的思维与感知过程。这种扩大阅读知识面,增加知识积累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创造良好的自我感知与感悟能力的提升。这种积累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然后由学生慢慢地形成习惯,固化成为一种行为。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学过程后,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在《将相和》一课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引入《三国演义》。这种将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学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良好教学方式,也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积累一定的知识,拓展一定的视野,对于学生写作也具有非常好的价值与作用,更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传统经典文学背后深层次的美与深层次的内涵。这种诵读经典文学传承经典文化的良好方式,对于引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也具有良好的价值与意义。
3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语文阅读的课堂中,应该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感悟词句之妙到篇章之美,再到情理之深。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中让自己的情感和文章中的世界相连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感悟阅读,让学生能够有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加深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魏天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课外语文,2021(12):109-110.
[2]石红君.优化教学策略,让阅读教学更高效[J].山西教育(教学),2021(04):55-56.
[3]黄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漫谈[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4):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