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雅婷
广州市番禺区韦大小学 511495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深度阅读更多地关注和研究,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幅度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效率,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但是面临着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语文教学多围绕着专项研究、反复练习,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文本内容的反复揣摩,缺乏对文章情感的细细品味。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深度教学主要是指克服当下教学工作中表层、表面、表演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深刻与深层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要求学生作为主体真正参与到知识建构过程中,将接触到的知识真正转化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技能。而现如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面临各种问题,深度教学缺失,教学模式有待优化。基于此,本文就深度教学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践策略进行研究。
一、深度教学理念的渗透价值
(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阅读课上,教师按照考试要求、教学大纲、教参等向学生输出内容,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被抑制,自主学习能力也逐渐减弱。深度教学视域下,学生掌握主宰权,主体地位被归还给学生,而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传授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因此,将深度教学理念渗透在阅读课上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用到写作中的素材,写作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叙事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深度阅读强调学生在阅读时,尝试分析作者的行文线索,并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和中心思想。通过深度阅读,学生可以通过关键词和理清的线索复述文章,提升对文章的记忆,在写作时就可以将积累的阅读素材运用到写作中,充实写作的内容,做到言之有物。
二、深度教学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一)借助情境,增添阅读的趣味性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对万事万物十分好奇、各方面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学习方法等内容都受到限制,所以他们很难在一件事情上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营造有助于学生深入阅读的情境,给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感受,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同时,能够不断提升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应试教育下,几乎所有的教与学都是围绕着分数的,只重视短期内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对于学生长期发展的能力不够重视。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上深度阅读的开展一直面临着重重困难。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开设主题课,根据提前设定的主题布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自身感受到浓浓的阅读趣味性。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话剧、舞台剧等形式的表演模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阅读材料的演绎,首先要把握好自己所扮演的人物,在阅读过程中对人性格和特色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在表演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人物的理解;其次,表演的准备阶段和结束后,小组内可以展开丰富的讨论,发表自己对于自身角色、其他角色、环境、情节等文章要素的理解,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深度阅读的效率和效果。
(二)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深度教学视域下,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浅显的理论教育层面,还要拓展到实践教育中。换言之,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语言知识、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阅读感悟。例如,在阅读课文《陶罐与铁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中一人扮演陶罐,展现出陶罐谦逊、有礼的形象,另一人扮演铁罐,展现出铁罐无礼、傲慢的形象,根据对各自形象的把握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动,使用合适的语气、神态、表情等,使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阅读感悟。又如,在阅读《狐假虎威》《蜘蛛开店》诸如此类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课文以情景剧的方式呈现出来,加深学生的阅读感悟。此外,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活动,或是配乐朗诵,或是齐声朗诵等,通过朗诵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到古诗词的韵律美、气势美、意境美。
(三)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情感还待发展,对于文章所传达的情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而且其认知能力以具像认知为主,深度阅读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利用起来,把文字转换成更为具像的表述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清楚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也不知道被毁的圆明园曾经是我国园林造诣的巅峰。让学生直接接触文章,学生能够浅浅地复述文章描写的事情,却无法有更深入的感受。因此,教师在进行深度阅读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收集圆明园相关的图片和历史背景,先为学生讲述圆明园建造的历史朝代、被毁的原因以及艺术价值,让他们观看图片及视频,对圆明园的具体形象有一定了解,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再进行到文章学习中。如此一来,学生阅读会更加专注,也更能够产生共情,为圆明园被毁感到惋惜,感叹我国建筑的艺术价值。同时,学生也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强大才能抵御他们的侵略,才能保证国家文化的结晶。从这篇文章中学生能够读到家国情怀,能读到历史朝代,还能感知到唏嘘、遗憾的情绪,这便是深度阅读的魅力。因此,教师要学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展开深入的阅读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语文文本的阅读氛围、主题和情感。深入阅读就是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开发、设计研读问题,理解作者的内在创作意图、态度和感情,培养学生生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充分体现出课程改革中的“人本合一”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肖莹.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王强善.深度学习观照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0).
[3]陈小粦.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学习共同体深度阅读课堂构建——以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