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对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期   作者:邱晶
[导读] 受应试教育社会大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偏重文化课

        邱晶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塘坎中学,723100
        摘要:受应试教育社会大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偏重文化课,忽视体育课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每况愈下,影响着我国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为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许多中学学校已经开设足球课程,足球运动入门简单且竞技性较强,受到中学生们高度热爱。初中学校通过开设足球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本文将从校园足球对初中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实际开展情况进行探究。
        关键词:足球运动;初中学校;身心健康;团结协作;体育课程
        足球是一项世界型体育项目,其具有入门简单,竞技性强等特点,在青少年中备受欢迎。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关系着日常的学习与国家的未来,因此增强其体质健康备受国家教育部门关注。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许多中学学校将足球运动纳入体育课程中,便于树立其终生运动的意识[1]。足球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还能改善自身免疫力,磨练学生意志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等,为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提供健康保障。
        一、校园足球的概念与发展趋势
        校园足球是一项在校园内开展的足球运动,以学生为主体,发扬我国足球文化。校园足球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初中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使其在快乐的氛围内,通过足球运动来达到增强体质健康,磨练意志。校园足球对初中生而言,具有促进我国足球事业发展的非凡意义,其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部分。校园足球的开展,在帮助初中生提高体质健康,锻炼自身素质的前提下,改变了我国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使现有的体育教育更具活力。
        开展校园足球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初中生体质健康,锻炼其团队协作能力与个人意志力,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具有遇到困难不畏缩,勇敢面对的精神[2]。在未来的校园足球活动中,可定期组织开展足球联赛,为初中生教授各种足球技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足球课程,为我国足球事业储备人才,同时为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校园足球对初中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一)身体健康
        初中阶段的学生,骨骼、肌肉等都处于发育阶段,须通过体育锻炼来强化骨骼与肌肉的健康。足球作为一项竞技性较强的运动,在运球、传球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奔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初中生力量、耐力、灵敏度等。不断的奔跑可以使肌肉纤维肥大,尤其是腿部肌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足球取胜的关键因素就是传球速度与奔跑速度,肌肉力量强大,可以保证传球与奔跑的速度,从而保证一系列动作高质量完成。而且足球运动的对抗时间较长,非常考验初中生的耐力,对初中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可以使其很好的发挥身体爆发力,但是如果耐力不足,也无法完成对抗[3]。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科学指导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其控制自身的焦躁情绪,做好持久对抗的心理准备。校园足球课程中,不可控因素较多,双方在比赛过程中,攻防方式变换不定,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反应能力,对其灵敏度有较高的考验,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战术讲解时,可注重提高学生的判断力与协调能力,在战术变换由攻转守中可快速反应,进行有效拦截。
        (二)心理健康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极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误入歧途。因此,学校、教师可通过开展体育运动,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校园足球运动,可有效锻炼初中生的心理素质,为其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校园足球运动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素质考验。足球比赛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战术,而战术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强大的心理素质。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战术讲解时,应利用心理教育与战术传授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在面对比赛时,不仅要灵活运用比赛战术,同时应适应比赛带来的心理压力。通过足球比赛,来改善初中生应对环境变化及缓解心理压力的能力。
        2.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足球运动属于团体运动,在比赛过程中,需要团队成员间相互默契合作来完成比赛[4]。但是,由于受社会环境影响,目前初中生的个人主义意识较为强烈,教师可通过校园足球的训练及比赛,引导其通过合作的方式配合训练,增强初中生的团队意识,使其在团队成员间沟通与交流的氛围下,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3.磨练意志力。所有的体育运动,若想取得成绩,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力。校园足球也需要初中生有意志力,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师可将勇敢、拼搏的精神融入其中,将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贯彻到整个足球运动中,在竞技性极强的足球运动中磨练自身的意志力,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能勇于克服困难。
        三、校园足球有效开展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对于其身心健康也能得到锻炼。校园足球即是体育教学新形式的体现,也可作为一种校园文化。因此,基于校园足的各项优势,学校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从各方面挖掘足球运动的价值,初中生通过这项运动,使其全面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中强调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体,在校园足球运动中同样适用,以学生为本可作为基本指导,利用科学的训练方式,提高初中生体质健康。
        (二)建设专业师资团队
        专业的足球教师,是校园足球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校园足球的持续发展。足球运动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作为支撑,学校应组织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另外,学校可通过与校外足球培训机构合作的形式,将机构内专业教练引入校园内,优化自有的教师队伍,指导初中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6]。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开展观摩课、示范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学习,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处于领先水平。
        (三)创新校园足球活动内容
        校园足球与专业足球存在很大的差异,专业足球训练内容单调且枯燥,不适用于学校内。学校应丰富校园足球的活动内容,让初中学生体验到足球带给他们的乐趣[6]。例如,学校可将足球带到课堂中,并做到每周每个班级都可以上一堂足球课,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足球学习中来。另外,可将足球活动加入到课间中,通过音乐、舞蹈、足球相融合的方式,提升足球的趣味性。学校还可成立联赛球队,定期开展校园足球联赛,并设置奖项,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对足球产生兴趣。同时,还可组建足球啦啦队,为比赛呐喊助威,营造足球比赛氛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足球的开展可以帮助初中生锻炼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其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学校应积极组织各项足球活动,以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校园足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提高足球教学水平,使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参考文献:
        [1]蒙恩. 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对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影响研究[J]. 科技资讯, 2017(30):217-217.
        [2]吴丽珍. 浅析校园足球对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J]. 考试与评价, 2017(8):177.
        [3]邱祥. 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31):215-216.
        [4]刘武. 论校园足球运动对高职学生体质健康价值提升的影响[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9):196-197.
        [5]邓春和. 校园足球的实施对促进学生体质的影响[J]. 体育风尚, 2017(2):P.31-31.
        [6]朱武寿. 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影响[J]. 山海经:打拼(下), 2019(3):P.9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