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林
四川省广安希贤学校
摘要: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是初中基础教育的重要文科课程,教师在通过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但在历史授课过程中老师采用填鸭式教学,往往这种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感到学习过于疲惫,因此学生对于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上面往往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也就无从谈起。针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提升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以历史课堂的角度剖析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并从不同角度提出增加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策略
历史课堂是学生了解人类起源,掌握人类历史进程的钥匙。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学有效化是发展的主要方向。一方面,这个方向要求老师要更关注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从而在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期间,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保证学生在学习课堂上的效率,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初中历史课堂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主动探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内在本质,从而利用历史课程的教学,实现培养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越来越重视,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积极进行课程的改革去适应新课改的教学发展要求,在调查分析初中基础教育时发现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往往感到疲惫,针对于此分析了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不足之处。
(一)传统教学的单向传递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发展。以往传统的历史教学老师往往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去给学生讲课。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当学生在面对老师的单向传递知识的时候,由于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比相距年代较远,学生单凭老师单方面的输出根本无法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这也导致学生更多时候只是随着老师的讲解去思考、去印证。相当于老师讲答案,学生起到的作用就是拿笔不停地记下笔记去背诵。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放在不断发展、不断改革的教育环境下无法真正意义上去使学生记忆、巩固、思考所学的历史知识,对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也并无好处,更无法使学生多加思考、转化思维。
(二)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长期的历史课堂学习中,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产生疲惫感。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课堂的教学方式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中得不到思维的转动,在思维的停滞下使得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关注枯燥乏味的历史课程教学。另一方面长期无效化的学习进度会使得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愈发下降,同时学习自信也无法得到提升,因此在历史这门课程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
(三)反馈机制的后滞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忽略反馈机制的建立,导致教学反馈机制无法及时得到创新,因此即使老师的教学活动更需要学生给予及时的回馈去调整教学方式。然而,当时的教学环境对反馈机制的不重视和反馈机制的滞后性导致老师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及时反馈。因此当时老师想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或学习问题时大多都是在考试测评后以成绩的形式发现的。当时反馈机制的问题是没有办法有效的及时反馈,学生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在没有得到及时的解答后就会成为历史问题,继而日积月累得不到解答的问题就会成为影响学生历史学习进度的绊脚石。而且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对于差异化的学生群体,学生的学习进度各有不同,在得不到及时反馈的情况下,老师常会因为不明确学生学习情况而重复教学课程内容,这也导致了教学课堂的效率下降。
因此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反馈机制的逐渐创新,学校和老师可以从多方面去研究相关的教学反馈机制,而不再忽略建立反馈机制的重要性。
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措施
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不仅是因为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还有学生对于历史教学内容的不充分理解等问题。因此,从教学模式、学习兴趣等方面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一)改进教学模式
教育体制的变革意味着教育的教学方式需要与时俱进,良好的历史教学模式是教师提高自我教学能力的基石,只有时刻关注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适应教育模式的变化才能够在课堂上的讲解水平得到提高,才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初中课程的学习中,历史课程的知识点繁多无序,要求学生背诵内容也比较多。即使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就是学习故事,但历史的主要呈现方式之一就是以故事形式展现,最主要的还是要以史为鉴,需要让学生通过历史看到现在。
要深化改革教学模式就要让学生从明白历史课程的真正作用开始。因此,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的束缚,改进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为依托,围绕进行适应教育体制、适应学校制度、适应学生学情的教学模式变革。比如:教学模式的改进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程讲解时,主要要让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脑。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本课的课本内容,老师从旁则起到查遗补漏的作用。以这种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二)提升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对于历史课程内容的不了解;一方面是由于教学模式的固化造成的学习疲惫导致的学习兴趣不断下降。由此,在初中的历史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应该直接按照课本知识来照本宣科的讲解,而需要在这个课本知识存储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历史的内在,学生的知识需要多方面的开展,而非是照本宣科的诵读。因此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采用多方面的教学素材与学生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通过良好的交流满足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需求。从讲解素材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点的认知度。
还可以从教学的设计方面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作答,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思维,强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为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在教学课堂的设计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被强调。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起到引导作用,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历史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历史事件等等,通过思考的转动而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从而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比如:教师在讲解历史课程时可以组织一场知识竞赛活动,要求学生讲出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的著作,并讲述对这篇文章或对人物的看法。而学生的讲解需要大量的历史资料作为依托,这样就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如果活动开展顺利,成效显著的话,老师还可以继续展开相关的历史活动,从而使历史竞赛活动更加有趣多样。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在课堂中学生的关注力也有所提高,从而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夯实了基础。
结束语
初中历史教育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进行改善,但是对于实际情况来说还是存留很多问题,从而使学生无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不仅仅在于学生自我的学习能力的缺差,还在与老师的教学模式仍需要优化。因此,教师在改进教学模式时,仍需要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基础展开进一步地探索和实施。
参考文献
[1] 陈春苗.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5):166.
[2] 王伟.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40):112.
[3] 刘勇.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16(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