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馨
鸡西市鸡冠区培新小学 158100
摘要: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程度,因此为了促进学生更加综合全面的发展,教师就要不断对道德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尝试,积极采用生活化的德育教学方式,缩短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德育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德育教学真正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德育思维的养成,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生活化
引言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基础阶段,只有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的道德培养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才能有效帮助其养成健康的道德思维和法治意识,小学的德育教学是学生进行长久的德育学习的开始。教师只有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德育教学的深入,在教导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时融入对其心理发展的正确引导,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开展生活化德育教学的意义分析
在德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都在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改良和学习方法的创新,通过不断尝试和修正来寻找最适合德育教学的方法。在小学阶段德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被提出和应用,经过不断的尝试和研究发现,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最适合小学德育发展的教学模式,开展生活化德育教学的意义以及为小学德育教学带来的便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可以明显提高德育教学的实用性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主要部分是课堂教学,德育科目教学的过程也不例外。教师开展德育教学仅局限在课堂之上,而且多是围绕课本而展开的理论式教学,学生能接触到的德育知识只有老师对于课本上的德育理论的解释。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头脑思维的发育还不完全成熟,对德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效率较低,最终导致德育教学只是流于表面,无法促进学生道德意识与法治思维的发展。生活化德育教学模式的出现正好可以解决传统德育教学的这一不足,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感知生活中所见所感的事物中逐渐实现德育学习的层层深入。生活化的德育教学模式与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特点较为接近,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可以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小学阶段开设德育教学课程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同时不断培养其精神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生活化的德育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到道德意识和高尚精神品质的重要性,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培养人文精神。
二、开展小学生活化德育教学的要求分析
在道德教育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开展过程中,由于道德教育课程不是单纯的理论学科或实践学科,而是讲求理论知识指导的综合性活动课程,所以在实现道德教育课程的生活化教学中,以下几点要求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目标和榜样
在德育教材当中,每一个模块的教学中都会举出几个榜样例子来激励学生学习,然而教材中所举的例子距离小学生的生活较远,这导致学生较难理解教材中所举的例子和树立的榜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建立起更贴近生活甚至就是生活中能够见到的榜样和例子,这样的榜样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近,学生容易产生自然的亲切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去模仿榜样的良好行为或高尚品质,将其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就可以在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最后促使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创设德育学习的生活环境
想要实现德育教学的有效进行,需要有学习气氛的影响,在学生的德育课程学习中,生活环境就是实现学生德育学习生活化的重点。
为了提高学生对道德教育学习的认知,让道德教育真正做到源于生活最终作用于生活,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首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总结提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或是与教学部分相符合的实事例,对这些事件进行加工整合,将其应用到道德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真实的生活环境学习德育知识,从而更容易理解道德教育知识,进而将德育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德育素养。
(三)让德育学习归于生活,不断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实践环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德育知识,观察生活中的德育精神,体验生活中的道德教育。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观察生活,进而不断挖掘生活中存在的德育学习素材,从而让学生的德育学习真正归于生活,并为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三、促进小学德育教学生活化展开的方法研究
(一)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活化和趣味化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部分,想要实现德育的生活化教学,就需要从课堂教学入手,将德育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减少对德育知识的错误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高效理解德育知识的基础上深化德育观念,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和综合发展。
(二)布置更为生活化的实践性课后德育作业
虽然德育课程的主体是课堂教学部分,但课堂教学毕竟时间有限,而对于德育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又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因此就需要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来实现对德育知识学习的巩固。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德育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往往是在德育课本中画出相关的段落让学生抄写记忆,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枯燥,还很难引发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思考,导致课上的德育学习只能停留在学生学科思维的最浅层,没有办法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储备,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为了切实实现生活化的德育教学方式的应用,教师可以布置更为生活化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去完成,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识,并且不断增强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切实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三)学校积极组织生活化德育活动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尽量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并自行探索德育知识,进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有效化教学。对于德育课程的教学而言,在课堂的理论学习过程上,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和辩论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德育知识的理解,通过听取别人的思路来交换不同的观点,从而开拓思维,实现共同进步。而在生活化的实践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真实立体的德育学习环境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对课堂德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指导,让学生从自己的行动中理解德育知识,这样可以在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其德育意识的建立,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在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阶段已经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德育教学改革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强.浅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31-32.
[2]丁琦.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2021,(07):230-231.
[3]薛陈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作家天地,2020,(23):105+107.
[4]何沅蓄.有效分析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才智,2020,(2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