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略
辽宁省庄河市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新的发展形势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着力完善现有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意义重大。本文对中职和高职学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搭建衔接的有效实施策略进行归纳,以期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
引言
中高职衔接,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学习的实践诉求,是我国多年来教育政策的诉求。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重点突破的内容,它反映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与理念。
正文
一、中高职专业设置的衔接
中高职衔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的衔接,中高职在专业设置上的共同要求是,从地区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而不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设置专业。因此国家层面要研究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并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规范。
在目前为了促使中职和高职专业的良好衔接,需要进一步对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促使专业设置的契合度得到提高。在设置专业的过程当中要求院校结合产业、行业、职业实际状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
在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方面,更加需要根据职业岗位设置专业,要保障专业更加细致化。在高职专业设置方面,应当针对岗位群进行设置,专业划分方面,要对于教育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配置。同时也应当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增强中职和高职之间的契合度。根据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建立衔接机制,另外,职业院校在新专业进行设置的过程当中,同样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对人才需求以及人才规模要求科学合理进行设置。
二、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
培养目标和规格是反映某类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不同方面。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有许多共性,例如,两者都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培养目标都主要从行业的职业岗位不同要求及相应规范中去确定,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在中职人才培养目标中,不仅要考虑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成为实用技能型人才,还要具备继续学习深造的理论基础,在升入高职院校后,能快速适应高职教育,迅速提升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比中职而言,要培养具备深广、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创造性的知识技能,高层次、技能型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熟练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专家”型人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针对中职生源群体有准确的定位,依据中职生的文化和技能水平,制定适合中职生专业理论基础及技能水平的培养目标,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三、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
对于当前中职和高职二者衔接,需要保障课程上的良好衔接。课程上衔接需要以专业对口作为基础,需要联合职业教育学者、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共同商定课程体系,在设置课程过程当中要保障由浅入深,通过工作任务分析、职业岗位分析及职业能力分析确定高级技能性人才和一般性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格。之后,根据素质能力知识等方面的要求对于中职和高职的课程内容进行明确,还需要制定统一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顺序以及实施路径,防止在课程内容上的重复以及交叉,这样才能够保障衔接整合性、逻辑性以及连续性。
1.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的衔接
中高职院校应重视文化基础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作用,以“服务素质、服务技能”为原则,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模块,前者面向全体学生,后者面向专业大类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也可以把中职生源与高中生源区分开,根据中职生源的学习特点、知识基础等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努力做好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的衔接。
2.中高职专业课的衔接
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以“工作过程和任务导向岗位能力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为原则,以统一课程标准为前提,设置专业基础课程、核心技能课程、实践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中职阶段专业课程设置不求全面、深入,以讲授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性知识为主,应根据职业岗位设置,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能力。高职阶段专业课程设置应在中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
(1)中高职专业基础课程的衔接
在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过程当中,高职和中职在理念上面可以有所不同,对于中职教育可以更多地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及运用,以技能为中心,以够用为度,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但是对高职教育应在中职阶段的基础上有所扩展,更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可以在实践的前提之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技能全面培养。
(2)中高职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
针对职业岗位需求,模块化设计知识单元和技能模块。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工作任务设置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达到巩固和应用效果。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符合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实现课程内容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3)中高职专业实践课程的衔接
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时还要注意实践课程设置,中职阶段专业课程是高职阶段专业课程的前续课程,因此在中职阶段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学时数要相对多一些。高职阶段培养的是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素质,能操作、会技术、懂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阶段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学时数应适当多于理论学时数,以企业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平台”,深度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职业岗位的综合运用能力。
(4)中高职职业拓展课程的衔接
中高职职业拓展课程的衔接建设需要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教师通过专业与产业对接,主动为相关企业职工岗位培训服务,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新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产、学、研水平,在服务中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学生通过边学习、边参加一些职业活动,技能得到提高,缺陷与不足得到改进,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得到锻炼,并通过不断的积累、改善,使职业素养与职业岗位实现进一步对接。
四、中高职教学资源的共享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搭建要坚持双方学校联合以人为本,共建共享课程资源。需要中职、高职和企业共同参与进来,围绕双方师生和企业的需要,多方面拓展建设的途径,对课程资源加以优化与配置,建立共享机制,实现高效管理。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整合中高职教学资源,实施中高职衔接教学,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策略。纵观国内外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会发现政府部门都起到了主导作用。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地位,运用行业指导作用夯实校企间合作,促进中高职衔接健康有序发展。而高职院校应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搭建方面改革,以与中高职衔接更匹配适需。中高职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搭建的有效衔接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联合院校和行业企业多方协作,各自发挥优势才能构建完善。
注:本文是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职教体系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18EB229。
参考文献
[1] 刘育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10
[2] 崔敏静:《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时代教育,2013年第22期
[3] 顾国清:《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职教通讯,2014年第27期
[4] 宋春林:《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23期
[5] 钟清,吴姐,李和明,吴红生:《中高职衔接的问题研究与解决方案探讨》,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