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8期   作者:王莹
[导读] 历史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在学习过程中,
        王莹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教育局 教研室 广东省湛江市 524200
        摘要:历史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有效地理解整个历史概念。最终导致一些学生无法找到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并逐渐对学习历史失去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灌输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必须改进历史教学方式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改进历史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历史资料知识,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同时,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并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知识;运用策略
历史资料是表达历史知识的另一种方式,但与教材上的知识相比,它们可能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能够学会合理使用历史资料,在教科书中充分展示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积极探索历史史料中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和历史兴趣,使学生找到学习历史的技巧和方法。这足以说明了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史料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
        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的重要性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历史知识多而复杂,因此许多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困惑感,无所适从。由于没有学习历史的方向,历史已成为学生不欢迎或不喜欢的学科,并逐渐失去了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绩效逐渐下降。因此,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充分利用历史资料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可以通过历史资料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对历史形成整体感知,并形成感性的印象,从而培养良好的历史感并增强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老师应该改变这种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并使用历史材料,例如运用与教科书历史内容相关的图像和视频,向学生展示更精彩的故事,并使用历史材料打开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够更积极地思考历史对人类的影响,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思考历史个体的命运,认知总结历史的特征和事件,生成学习历史和记住历史的愿望,并对历史产生极大的好奇心。通过历史史料,学生可以对历史整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他们的历史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自己分析历史资料,并拥有全面解决历史问题的技能。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资料的使用非常重要,对促进学生历史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引起广大历史老师的重视。
        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知识的原则
        1.运用史料知识应体现适时原则
史料的适时渗透对发挥史料的最大化教育作用具有直接的影响,如若在课程中引入历史资料为时过早,就可能影响学生的理解,而过早地引入历史资料可能不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引入历史资料的效果。因此,在使用历史资料时,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时间,使用历史资料,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金与南宋的对峙》的教学中,教科书中对岳飞被高宗和秦桧谋杀的分析相对较少,许多学生看过电影或小说,他们认为岳飞是秦桧一人策划迫害,有些人认为秦桧是金国间谍等,这些都为学生理解真实的历史事实造成了障碍。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明代历史学家温正明的材料碎片《满江红》,让学生清楚客观地认识到这段历史,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进而突出历史资料的价值。
        2.对史料知识的运用应体现适量原则
历史资料的使用应充分纳入这些原则。例如,一些最重要的历史内容具有许多历史资料。显然,将所有这些历史资料引入教学是不切实际的。这要求教师在使用历史资料时做出合理的决定,并根据教学主题选择特定且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需要做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主题对相关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选择和分类后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提高课堂的时效性。例如,在教学《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时,如果学生想对《资治通鉴》有很好的理解,则教师可以使用三种历史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一种是宋神宗名字的含义,一种是王鸣盛的评价,另一种是毛泽东对其评价的节选“资治通鉴中写的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通过把控历史资料的数量,可以确定教学的方向,让学生明确教学重点。


         3.运用史料知识应体现适度原则
史料知识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要把握适度原则,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一些教学内容难以理解,相应的历史资料也常常难以理解,教师在使用历史资料时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方法以最大程度地弱化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策略
        1.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历史资料
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是由历史领域的专家学者选择的,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它不仅使学生对事件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也非常重要。在将历史资料的知识引入中学历史教学时,教师选择的历史资料应接近本课的教学内容,并应能够充分补充教科书中描述的不足的历史知识。此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历史资料时,初中历史老师还应注意控制增加的历史资料数量,过多的历史资料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稀释历史教科书中的关键知识点,过少则无法达到扩大学生视野的作用。例如:在教授“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知识时,许多学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不清楚,教师可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介绍与此有关的历史信息材料,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状况和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状况,进行比较,然后对教学有更深刻的理解。本课借助历史资料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和能力,历史学习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入了学习历史的良性循环,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历史教师在选择历史资料时,应选择与教材内容相符的历史资料,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综合历史能力。
        2.围绕历史资料的内容设置问题
历史资料还具有一项功能,即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历史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历史资料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资料的内容,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历史思辨精神,并根据历史资料的内容积极探索历史知识,并进行总结不同的历史故事,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老师可以在播放完影视资料后问学生:学生在影片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爆发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在甲午抗日战争中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这样,刚从历史资料中醒来的学生将立即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教科书中积极寻找答案,并讨论为什么影片中的中国人会展现出那样的精神和面貌,深入分析当时的社会地位以及抗日战争对1894-1895年抗日战争的影响,使学生对战争对当时中国人民造成的破坏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学生可以根据历史史料学习历史知识,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3.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史料内容
学习历史要求学生具有自学精神,学习历史知识必须具有良好的历史素养,自学精神是历史素养之一,教师应使用历史资料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让学生积极探索历史知识,改变学生在学习历史中的被动立场,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观,学会组织和总结历史知识,使学生能够积极探索历史知识。
例如,历史老师在教学“戊戌变法”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了相应的历史资料,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探索了戊戌变法运动的意义及其对中国未来方向的影响。通过观察历史资料,学生已经对1898年的改革运动有了认知上的理解。在经过对历史知识的研讨,和同学之间得相互交流和沟通,以完善自己对戊戌变法运动的理解。学生们在这种独立探索史料内容的气氛下对1898年的改革运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思考历史知识的能力。
        总结:历史学科中的历史事件与学生相距久远,而引进史料知识,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通过学习历史资料知识,学生可以改变对历史主题的看法,也可以逐渐唤醒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但是,在将历史资料的知识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时,有必要注意科学性和合理性,并按照典型性和相关性原则在学生面前更直观地呈现历史事件,使学生能够客观地并充分了解历史事件,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主动进行历史思维,强化学生的历史辨析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继贤.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剖析[J].学周刊,2020(20):1138.
[2]林纲毅.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116.
[3]陈立建.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分析[J].教育界,2020(27):42-43.
[4]郑继贤.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剖析[J].学周刊,2020(20):137-138.
[5]张雪梅.史料在初中历史敦学中的应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