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8期   作者:和佳友
[导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受到各方的重视与关注
        和佳友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通甸中心校,云南省 怒江州 671402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受到各方的重视与关注,而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渠道,也能够为学生对科学理论与现象进一步理解与感悟带来帮助,进而培养学生优良的探究意识与精神,为学生多方面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性措施,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能力;培养措施
        引言
在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科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可以让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与意识,并在实践探究中激发想象与联想能力,引发科学共鸣,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培养奠定基础。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开展中,科学教师应当给予科学课程更多的重视,并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后续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提供有力的保证。
        一、鼓励学生实践,激发探究意识
小学科学是一门奥妙无穷的学科,对于好奇心浓郁的小学生而言,科学课程是他们探索奥秘、研究科学的最佳渠道之一,所以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以及思考等方式去认识更多科学现象,掌握更多科学概念与规律,从而为其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培养铺垫根基。同时,教师在教学课程设计方面应当要新奇且有趣,要突出科学活动的生动性与高效性,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欲望,这样师生之间就能构建其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为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1]。
例如,在学习“水是如何溶解物质”有关知识时,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教师可以提前准备高锰酸钾与食盐,并设置问题:“哪种物质的溶解更加低调?”小学生对于两种物质赋予人格的提问方式更感到有趣。这一问题也可以瞬间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调动其好奇心与探究兴趣,使其更加迫切的想要知晓问题的正确答案。随后教师可以分别演示在水中高锰酸钾与食盐的溶解现象,将实验放置到水中,学生很快看到了透明、无色的溶液,将高锰酸钾放置在水中,学生看到了紫红色的液体,两种不同的现象促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教师设置问题的意图,这样学生更加渴望自己通过动手探究与实验去证明“谁的溶解更加低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动手实践验证了这个问题,而问题的答案是“食盐的溶解更为低调,因为溶液是干净、无色的”。所以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当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非常关键,众多科学教师应当对其尤为重视。
        二、加强情境创设,提升实践兴趣
小学生思维尚处于发展中阶段,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感知能力较弱,而且对于科学世界较为生疏,科学中包含的一些情境学生缺乏认知与了解,或者即使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是却没有进行细致且透彻的分析,知识概念不够明确与清晰,学生在半知半解的情况下,很难对科学规律与概念进行有效的理解。而小学生尤为喜欢图文结合的材料,教师便可以利用在黑板上张贴图片,创设对应的情境,促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当中通过图片融入情境之中,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讲解的理解。
例如,在“物体的沉浮”有关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一组对比照片,第一张照片上面展示一个人渐渐沉入海底,恐惧、挣扎的表情与动作,让人不寒而栗,另一幅则是一个人抱着一块木头悬浮在海面上大口喘息。教师可以借助这样一组图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猜测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第二张图片上的人未曾沉入海底,并结合学生的想法与意见展开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泡沫,一个水桶和一个卡通人物的玩具。

有的学生带来了熊大,有的学生带来了喜羊羊,实践中这些玩具任务瞬间沉入海底,但是在依附在泡沫箱后又都可以浮于表面,与第二张图片的获救情景相同。模仿图片中的效果生出了对“沉浮”的探究热情,也在动手演示中逐渐的明确了沉浮的各项条件,教师可以趁机将安全教育融入其中,让科学教学与探究工作变得更加具有价值。
        三、贴近生活实际,提升实践能力
生活是促使小学科学知识无限产生的原动力,也是小学科学知识服务的主体,并且只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切实发挥这些知识的原有价值与意义。同样的道理,为了促进小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教师不能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忽略,具体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各种各样的现象着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技术与知识去感知与探究科学现象的核心概念与规律,最终促使他们通过有效的联系现实生活与科学知识,进而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有效增强[2]。
例如,现阶段的自动控制技术与航天技术等很多高端技术都能够寻找到它们的内在知识渊源,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科学、有效的探究性问题,随后以社会调研的或者资料查询的方式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将这些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探究式科学活动过程中掌握重要与关键的科学知识,促进其理论和实践技巧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又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多了解一些有关放射性环境污染、资源不足以及大气中的温室效应等给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引导他们去积极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科学课题和活动,以此为基础来培养和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这样与学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现状相契合的方案设计,能够为其理论和实践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提供保障。
        四、展开动手实践,发展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手段是指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与实践,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所学的科学理论知识去解释某种现象或解决某些问题。实验作为小学教学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科学课程的灵魂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核心途径,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学生亲手去探索与验证一些科学规律、现象以及概念,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还能够促进其探索能力与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其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支持。但需注意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科学合理的安排适合小学生自主动手实践的探索类实验,并在指导他们参与科学实验过程中有效的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为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带来帮助[3]。
例如,在教学“空气是否占据空间”有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前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些必要的实验设备与器材,之后为学生设置“乌鸦能够利用石子来成功喝到水,那么不用石子,通过橡皮泥和两根吸管,你们能成功的使这半瓶矿泉水成功流出吗?这一探索性话题,从而促进其动手实践积极性的提升,使其急切的想要通过动手实验来去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之间展开合作、探究学习,通过讨论与交流的方式,积极的去对实验过程进行探索与分析,并记录下自己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之后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与讨论促使他们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解决;最后教师可以有导向性的进行纠正与引导,辅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动手实验中遇到的各类难题以及困惑,这样就能够通过实验、验证与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有效的保障。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十分关键,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其后续的发展与进步奠定基础。因此,在学科教学开展中,教师应当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强化,为其后续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玉. 试分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 文存阅刊, 2020, 000(004):62.
[2]李云海.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分析[J]. 情感读本, 2019, 000(026):105.
[3]商振月.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的相关研究[J]. 明日, 2019, 000(006):0207-0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