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
山东女子学院 科研处,山东 济南 250300
摘要:当今社会知识生产的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给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学科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构建“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多元化学科建设主体、利用后发优势以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应用导向实行“学科-专业-产业”一体化建设等措施,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以此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关键字:知识生产模式 新建本科高校 学科建设 机遇与挑战
Abstract: The mod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modern society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bring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s in newly-built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must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meet the "challenges", construct a “problem-solving”-oriented diversified subject construction body, use late-comer advantages to drive development through reform and innovation, implement application-oriented “discipline-profession-industry”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and other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school overall development.
Keywords: knowledge production mode,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一、引言
学科建设在高校发展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普遍被认为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龙头”。特别是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在国家大力开展“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搞好学科建设、实现快速发展是一项必须解决的难题。新建本科院校是相对于老牌本科院校而言的,一般是指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通过合并、重组或者独立升格而新建成的普通本科院校【1】。截至2019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已达692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1278所的54.1%,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
本文拟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角度,探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应对措施,为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学科建设提供参考和思路。
二、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学科建设
关于学科的认识,目前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共同的认识是;学科是因知识分类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3】,故学科建设也可以看做是“知识生产”的过程,知识生产模式必然会影响到学科建设的路径。
学科知识生产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传统知识生产模式、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和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4】,目前传统知识生产模式、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正在向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超学科(trans-disciplinarily)概念,最早于 20 世纪70年代由 Jantch提出,他认为政府、业界、大学三方要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进行创新【5】。目前对于超学科的理解已达成较广泛的共识:超学科将不同知识整合成一个比较全面的知识形式,这一知识形式的特征是较强的公共观点导向和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6】。这一共识凸显了超学科的三个最本质的特征:(1)超学科知识生产主体不仅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等学术组织,而且还来自政府、企业等组织,体现知识生产主体的多元性;(2)超学科推动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和认知实践等多元知识的整合,实现知识的全面整合再创新;(3)超学科以全面整合作用下的知识创新来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表1 三种知识生产模式对比【7】
三、机遇
基于以上理解,结合笔者在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管理中的实践,我们提出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存在以下“机遇”。
(一)新知识生产模式是面向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知识生产模式,而不断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为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提供新的知识来源。对于社会科学领域,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深刻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十四五”时期如何适应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理等深刻变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都需要认真研究并作出工作部署。对于自然科学领域,同样有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新冠肺炎的出现对于医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
(二)知识生产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弥补新建本科院校自身资源的不足。在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下,知识生产的主体包括了大学、产业、政府及公民社会这四个要素。在这种模式下,新建本科院校通过积极与产业、政府、公民社会在人才培养、科研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充分引入外部资源参与学科建设,可以有效地克服自身资源不足的问题。目前,国家、各省市大力建设各类协同创新中心,目的就是推动高等学校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
(三)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下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手段更加丰富。新建本科院校进行学科建设必须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在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下,其学习资源和学习手段由于政府、企业的参与而更加丰富,特别是当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在线学习、慕课、智慧学习等学习形式不断涌现,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等研究手段不断丰富,为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学习提供了新的机遇。
四、挑战
在迎来机遇的同时,新知识生产模式下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也面临以下“挑战”。
(一)基础薄弱的劣势更加凸显,与传统本科高校相比存在差距拉大的风险。在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下进行学科建设需要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新建本科院校传统本科高校相比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传统本科高校必定会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各类资源更快地实现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在国家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获得更多的资源,拉大与新建本科院校的差距。
(二)传统学科知识生产模式与新知识生产模式的矛盾。新建本科院校缺少学科建设经验,在选择学科建设路径时大多以硕士学位点建设为目标,在国家规定的学科目录框架下开展学科建设,即按照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进行“知识生产”,忽略了新知识生产模式对学科建设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
(三)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是面向解决社会问题的生产模式,在这种知识生产模式下,学科建设水平的评价不再是“书面”的评价,而是社会实践的直接反映。进入2020年以来,国家先后发布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等多个文件,再次强调改进科技评价体系,破除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等科技评价中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忽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等“唯论文”不良导向,再次强调注重实效,这也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水平的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措施
面对以上“机遇”和“挑战”,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在学科建设思路和体系等方面大胆创新,以适应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结合对“机遇”和“挑战”的分析,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一)瞄准解决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构建“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多元化学科建设主体。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应将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关系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议题摆在重要位置,同时遵循“单螺旋(大学)——双螺旋(大学、政府)——三螺旋(大学、企业、政府)——四螺旋(大学、企业、政府、社会公众)”的发展轨迹,构建多重主体之间互动和合作的架构,发挥“大学-产业-政府-公民社会”四螺旋动力机制中所有利益相关群体的合力,解决自身学科建设资源不足的问题。
(二)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以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下,高校学科建设的体系必须进行重新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在学校顶层设计上进行重新规划,构建适应新的知识生产模式的学科建设体系,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胆创新学科建设思路和模式,实现学科建设“弯道超车”。
(三)坚持应用导向,实行“学科-专业-产业”一体化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矛盾问题,由于专业建设往往有更严格的管理体系约束,而学科建设往往只能采取目标导向的引导策略,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氛围不足,缺少学科建设的内生动力。针对这一问题,有研究提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思路【8】,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我们认为采取“学科-专业-产业”一体化建设的模式更为合适。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补性更强。学科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知识来源,而产业发展可以为学科建设提供应用场景,反过来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
总之,面对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改革探索,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大友.新建期、应用型、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词[J].中国高等教育,2020(22):25-27.
[2]雷鸣强.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协作联盟发展[J].教育研究,2020(05):24-26.
[3]瞿振元.知识生产视角下的学科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9(09):7-11.
[4]王晓玲,张德祥.试论学科知识生产的三种模式[J].复旦教育论坛,2020(02):12-17.
[5]JANTSCH E.Towards interdisciplinarity and transdisciplinarity in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G]// APOSTELETAL L(eds.). Problem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and Center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CERI),Paris,1972: 97-121.
[6]RAPPORT D J. Trans-disciplinary: Transcending the disciplines[J].Trends in Eologyc & Evolution,1997,12:289.
[7]马廷奇,许晶艳.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学科建设模式创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02):66-71.
[8]龙奋杰.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3):50-55.
作者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3065063788
邮箱:258162109@qq.com
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2399号
邮编:25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