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萍
江西兴国平川中学 342400
摘要:生物学是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的知识点和概念比较多,并且较为复杂,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分层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因材施教,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本文先阐述了高中生物学教学现状,然后从多个方面提出分层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分层探究式;高中生物学;实践
前言:探究式教学法也被成为发现法或者研究法,主要是指在学生学习知识概念时,教师抛给学生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自行观察、研究、思考,发现并掌握知识点的原理。异步分层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良好发展。分层探究式教学正是将这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1 高中生物学教学现状
首先,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并且在实验中大多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看”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完善的异步分层教学模式。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按照课本流程进行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差,在提问问题时也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无法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缺乏了解,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进行因材施教,一些学困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1]。
2 分层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措施
2.1 实验教学的异步分层探究
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点比较复杂,教师在开展实验课程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置。首先,设置基础类实验课程。这部分实验内容可以涉及基础类知识点,比较容易理解和操作,并要求全部学生都要掌握。其次,设置提升类实验课程。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之上进行提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探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最后,设置拓展类实验课程。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是对课本的拓展,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一些课外拓展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提高其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精神[2]。
比如,教师在开展《植物生长素》这一节探究实验时,基础类实验课程可以让学生做植物的向光性实验以及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的实验,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提升类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布置实验任务,使其通过自主探究了解相应的原理。拓展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自己设计一个盆景造型方案,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将盆景展示给大家。
2.2 课堂提问的异步分层探究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在传统的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只是单方面考虑高知识水平的学生,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生物实验活动中,教师应该合理设置提问环节,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在操作中逐渐掌握相应的知识点[3]。比如,教师在开展生物实验探究活动时,针对实验的原理以流程等进行提问,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问一些相对较简单的知识点,使学生通过回忆课堂所学的内容加深对该知识点的记忆,有利于增强其学习信心。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拓展知识面,通过分层提问,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实验的探究活动中。
2.3 小组合作的异步分层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一定要将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以及教材相结合,并且小组内学生的水平应该处于同等水平,将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水平适当调整分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提高。比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根据生物成绩将学生分组,然后以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验结束之后让每个小组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和交流,使其通过小组的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回答问题时,可以依次让不同水平的小组进行回答和补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水平。
3 结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利用分层探究式教学法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然后展开差异化教学,使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在最大程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晓. 分层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王爱民.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高考,2020(30):22.
[3]黄丽萱,李秋洲.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A].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