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星
镇江技师学院, 江苏省镇江市 212000
摘要: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综合体现,是手艺人技术与品质的体现,在学徒培训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为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发展奠定良好道德基础。结合以上观点本文专门针对《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新型学徒培训教学的路径进行分析,并在分析中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式,以供各界的同仁进行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融入企业;学徒培训;培训路径
匠人精神是指在工作中所呈现的良好技能与优秀品质,以及在行业中所呈现的职业精神。其中工匠精神主要包含敬业精神、专注精神、坚守精神、创新精神等,拥有良好的匠人精神品质,是当前的学徒培训模式中的关键,在教育中融入匠人精神,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素养,从而提升各个行业生产物品的品质,并促成企业的良性发展。
一、匠人精神的特征
在我国的发展中匠人精神源远流长,是我国各个行业中一直效仿的优良品质,也是我国劳动人民价值观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匠人精神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精致化。匠人精神是指从业人员对工艺追求的一种执着态度,这样的执着成就了匠人精神的精致化,从业人员凭借着这份执着,对工艺进行反复钻研及改善,从而在不断的钻研中,提升产品的品质,从而令产品更加精致。
第二,专业化。在匠人精神中体现了从业者的专业化,从业者由于对工艺有严格的要求,在长时间的关注与研发中形成了专业眼光,以此体现出从业者的专业化。
第三,创新化。在匠人精神中体现了从业者的创新性,结合以上工作态度从业者对产品不断进行创新研究,并在研究中形成创新工艺理念,最终完成创新产品,以此过程体现了从业者的创新性。
二、企业新型学徒培训的模式与特征
在当前的发展中学徒制是我国各个企业中,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企业中通过师傅带领徒弟的形式展开培养,这样的培训形式更具针对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所学专业主攻专项技术,利于学生的专项发展。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式企业中学徒培训模式的特征体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共赢。在当前的企业中学徒模式,主要是通过企业中的老员工带新员工的形式进行的,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不再是单纯的培养新人,而是在培养新人的同时巩固自身的技能,以此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技能,形成双赢的局面。
第二,针对性强。在现在企业中关于学徒培训模式发展较小,在狭小的空间中老员工与新员工的学习形式很近,所以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便于师傅对学生进行针对性传授与指导,并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第三,实践性强。在当前企业中大部分采用学徒模式进行培训,在此过程中便于师傅进行实践指导,在实践性较强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实践技能,令学生在此环境中,可以快速的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三、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新型学徒培训教学的途径
(一)创新师徒体系
在企业环境中为了可以将匠人精神,进一步融入企业学徒中,企业应在环境中提升员工的匠人精神意识,在工作中培养技能的同时,优化并创新师徒体系。在创新师徒体系中将匠人精神渗透在教育中。
关于匠人精神的培养过程,需要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匠人精神。因此在创新师徒体系中,学校应在此关系中起到改善关系的作用,从而促进师徒体系的顺利开展,并在创新师徒体系中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践中将学校所学的知识完美的呈现并应用,从而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在传统的学徒关系中,大部分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并在传授中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教导学生,以自身的技艺与品质教化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学徒模式是最能体现匠人精神的教学方式,结合以上观点应在教育中,以学徒模式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匠人精神。
(二)加强精神培养
匠人精神是从业人员技艺与价值观的双向体现形式,匠人精神更多的侧重于从业人员的精神方面。因此在当前企业新型学徒培训模式中,对学生进行精神培养,并将匠人精神融入到学徒模式中,是实现对学生匠人精神的培养重要路径。在传统的学徒模式中更加关注技艺,导致没有将匠人精神融入到培训中,在这样的培训中无法,体现学生的匠人精神,从而阻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所以为了在企业中将匠人精神融入学生的思想中并渗透到言行中,从业人员应加强对学生的精神培养,令学生意识到匠人品质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不断深化匠人精神与内涵令匠人精神可以深入到学徒模式的教育中,可以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从而形成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加强对人才的引领
在当前学徒模式中,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师傅的引导与传授进行,因此在师徒培训模式中,提升师傅对徒弟的正面教导十分重要,在此培养中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可以让学生有效的形成良好的品质并掌握技能。在人才的培训中,其中的引导至关重要。师傅在工作中为学生设立良好的精神目标,可以促进学生在工作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学徒模式从名字上就可以要体现其含义,顾名思义就是将师傅的行事做派传授于学生,所以在整个师徒培训模式中,可以将师傅自身作为教育的载体,令自身的匠人精神渗透于工作中,从而将匠人精神融入到企业的师徒培训中融入到工作中,让学生在此环境中以师傅的品质推动技能,从而形成匠人精神。另外在学校与企业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在教育中形成良好的品质,从而为自身形成匠人精神的奠定基础。
(四)创造工匠精神氛围
在当前学徒培训模式中,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匠人精神环境,可以促进企业在师徒模式培养中融入匠人精神。为此创造匠人精神的氛围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学校工匠精神氛围。学生在校内的时间,是形成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应在教育中为学生建设,匠人精神的学习氛围,并以此将匠人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与教育中,让学生可以了解匠人精神的重要性,从而为学生形成匠人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企业匠人精神氛围。企业在建设师徒培训模式中,为了可以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匠人精神氛围,师傅应在企业中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匠人精神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形成匠人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在企业的学徒模式中形成匠人精神。
结束语:在当前的企业环境中,创新师徒体系,并在企业与学校中,形成良好的匠人精神氛围,以及在培训中加强对学生的教导,并将匠人精神渗透到校园与企业中,可以加强对学生匠人精神的培养。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匠人精神,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涛.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和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03):100-101.
[2]陈艳霞.现代学徒制视野下工匠精神培育机制与路径[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3):66-67+74.
[3]陈新新. 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的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杨卫星,男,汉族,籍贯:镇江市,生于:1970-04-26,工作单位:镇江技师学院,单位省市:江苏省镇江市,单位邮编212000,职称:高级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