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教师的视角浅谈中小学生抑郁心理问题的现状、成因与辅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8期   作者:陈思帆
[导读] 社会文化导向,大量负面信息的冲击,经济困难,孩子对社会经济地位差异缺乏正确理解等。
        陈思帆
        四川省南充市大北街小学 邮编637000
        摘要: 社会文化导向,大量负面信息的冲击,经济困难,孩子对社会经济地位差异缺乏正确理解等。亲人的离去,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人际关系紧张,有的与同学的关系方面出现压力,不良竞争,校园霸凌等刺激,或者是本身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方法有问题导致学业方面产生压力,都可能导致抑郁。本文将围绕学生抑郁的现状、成因及解决策略的话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抑郁
前言:
伴随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逐步受到了重视,有人曾经说过,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经过调查发现,心理问题在当今世界而言,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近年来全球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受到了教育部门和国家心理卫生部门的重视,抑郁情绪不仅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引发社会问题,学校应该开展抑郁心理问题的干预,让事态不再严重下去,这也成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
那么到底青少年抑郁的情况有多严重呢?
        据近几年的调查研究显示,有近3000万儿童和青少年曾或正遭受情绪障碍的困扰。青少年抑郁症终身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而有关研究也认为成年期抑郁症在青少年时期已发病。美国研究者的调查也显示,抑郁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为0.4%~2.5%。
       2007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样本的6.5%。
        广东疾控中心曾对五、六年级小学生共3045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中有3.4%的小学生,注意,是小学生,制订过自杀计划,1.3%的学生采取过自杀措施。
1中小学生抑郁心理问题的原因
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障碍疾病,抑郁症的这种复杂性不止是说它的诱发因素很多,还因为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症状多种多样的疾病,青少年抑郁症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类型,国内外专家曾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进行过探索,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首先不能排除的就是遗传因素。
        ?如果一个人有抑郁症家族史,那么这个人患抑郁症的几率比普通人高10倍。事实上,好多抑郁症患者根本没受过什么大的社会打击,但由于遗传的易感性或心理的易感性较强,就很容易患上抑郁症。
二、生物化学因素:
        现代科学通过临床观察抑郁症患者,检测抑郁症患者的脑部数据时,发现93.2%的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分泌功能紊乱,在这基础上各国医学专家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最终确定了抑郁症的发病机理。
另外,青少年正处在身体急速发育的过程,可能会有内分泌的紊乱,比如雄性激素或者雌性激素的快速增加,可能让青少年有不适应的感觉。某些内分泌疾病也可引起大脑的变化,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是直接导致抑郁症的生物因素之一。
除以上遗传等生物学因素之外,其他原因有:
三、原生家庭的关系影响及由此形成的性格因素:
        比如得不到或者是感受不到父母家庭的关怀、爱护和重视,缺乏沟通与理解的渠道(父母教养方式失当),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不好,父母经常的训斥、指责、批评贬低孩子。导致孩子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或者父母之间关系不和谐,经常吵架,甚至家暴,都会给孩子形成消极的示范,带来非常多的内心冲突,没有安全感。导致有的青少年比较孤僻、固执、被动、或者依赖、没有主见,还有的青少年虽然看上去比较活泼、外向,但是实际上内心很敏感、脆弱,压抑。


        目前我国的儿童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中国家庭对其独生子女的过高期望,导致有相当数量的父母不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的给子女强加过多的苛刻的不现实的要求,致使不少孩子在上学过程中思想负担过重,身体不健康,心情不愉快等,长期如此使孩子形成抑郁心境。
四、社会、环境因素和应激:
        ?社会文化导向,大量负面信息的冲击,经济困难,孩子对社会经济地位差异缺乏正确理解等。亲人的离去,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人际关系紧张,有的与同学的关系方面出现压力,不良竞争,校园霸凌等刺激,或者是本身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方法有问题导致学业方面产生压力,都可能导致抑郁。

心理问题的辅导策略

2.1中小学抑郁心理问题的团体辅导

      通过开展丰富的团体活动,激发学生与他人互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尽量参与活动,感受到价值感,让学生把向内的“攻击性”转向外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释放,使得学生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关注,感受到团体的照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培养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释放不良情绪,及时与信任的老师和家长沟通。

2.2中小学抑郁心理问题的个体辅导和课程

       在中小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时候,心理老师应该了解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遇到很大的压力,老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易行的解压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班主任或者家长沟通(遵守保密原则),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接受,避免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好协调学校和家庭的工作,让学校和家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孩子多肯定,鼓励,让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整当中,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开办家长讲座,应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沟通能力,给家长普及相关心理学知识,亲子关系的相处技巧。把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放在第一位,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过程当中,老师应该敏锐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地开展心理测验工作,预防大于治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需要积极的进行辅导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及时发现抑郁心理问题,并通知学生家长做好输转的工作,在必要的时候建议家长带孩子去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

2.3了解学生的抑郁状态的严重程度

        对于严重的学生要建议家长送医进行药物治疗,并随时贴身陪伴,家长和老师能做的只是陪伴和耐心的等待,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和指导,与此同时,如果学生坚持上学,需要家长认识到抑郁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及可能的后果,如果学生产生极端的情况,老师要及时通知监护人进行预防和救治,对于抑郁症的学生来说,他们内心非常痛苦,丧失了对一切的兴趣和活下去的勇气。
        如果是轻中度抑郁,也要建议家长送医进行检查诊断,做一些心理辅导与干预,不能掉以轻心。不宜做不适当的劝解,更不能不耐烦的打击,挖苦。家长和老师只能给予最大的耐心和接纳、包容。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之一,作为学校和家长来说,应该予以重视,采用积极的干预政策,从学生的小学情况进行管理,尽量防患于未然。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解决问题,为学生做好心理舒缓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照。

参考文献:

[1]?郑素银.中专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辅导策略[J].中国科技纵横,2011,(3):226-227.

[2]?张金宝,张桂兰.第七部分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第三讲中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障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11):44-46.
【3】曾奇峰初级精神分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