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心理记录本在小学心理教育课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8期   作者:蔡小燕
[导读] 文章讨论小学心理教育课中应用心理记录本的价值,并采用多元化的作业安排

        蔡小燕
        厦门五缘实验学校,361009
        摘要:文章讨论小学心理教育课中应用心理记录本的价值,并采用多元化的作业安排,不拘泥在常规的形式。通过记录本了解小学生动态,挖掘其特殊的潜力,推动其多样性成长。以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记录本;小学;潜力

        引言:心理教育是我国目前比较重视的一项,但部分校园开设的心理课并不受注目,收效甚微,学生也不愿主动和教师谈心。而使用心理记录本,予以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并能帮助教师对学生有深入地了解,掌握心理地状态,巧妙提供辅导。
一、心理记录本
        心理记录本为课上笔记本与课后作业本的结合体,小学生能基于个人喜好选择笔记本。在心理教育课上,能直接当成笔记本,同样也能将课后作业写在上面。常规科目对笔记本有较高的标准,需写清重难点及简练的知识点等。而心理记录本并非如此,考虑到小学生个人的水平以及性格、生活经验上的不同,倘若采取统一的管理方式,不容易展现出心理教育课的特点及实际价值。心理记录本设置的目的是鼓励小学生表达自我,把个人听课的感受、心得体会以及当下的心情等均可记录下来,也可以是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教育活动,自己调节情绪的方式,课堂中的直接体会,心理记录本没有固定的内容要求,完全由学生自行书写,将自己真实体会记录下来。课后教师也会布置有关的作业,小学生能直接在课堂笔记本上完成对应的内容。课后作业一般是有明确主题,而具体呈现方式则由学生自己思考选择,不拘一格。假设不愿做作业,需要在记录本中写清自己的理由,便不必完成作业[1]。
        假设在“认识自己”的课堂上,布置的任务为学生通过个人偏好的形式,介绍描述自己。而在进入有关“青春期”的教育阶段时,可安排小学生利用其它途径,整理资料,弥补课上的不足,同时将个人的困惑记录下来。关于“学习方法”课程中,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记录整理,筛选出更有效且适合自己的方式。对于“情绪管理”的作业安排,可先让学生记录自己一段时间的心情,可以正常写日记,也能直接用符号、表情表示,并留下简单的原因解释。
二、小学生理教育课巧用心理记录本
(一)保持实时关注
        设置心理比记录本的根本意图是为能掌握小学生当下心理活动,由此也决定了仅有不间断阅览,才会及时察觉小学生的情绪及心理波动。而学生则通过心理记录本把个人的困惑以及心情愉悦原因记录下来,教师在收记录本当日完成批复,并在次日发回,确保小学生当前面临的问题能够得到解答,冲破发展的障碍。某高年级的H学生,其每次考试均有较好的成绩,但对于教师安排和父母一同完成的作业,绝大多数不会完成,而且记录本中会有关于自己压力过大的内容。对此,教师及时找到H学生,循序渐进地交流,探究原因。了解到H学生的父母不在乎除常规学科以外内容,只关注其每次的考试成绩。在掌握此种情况后,教师选择和班主任交流,大致对该学生父母有一定了解,并选择恰当的时间电话沟通,说明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父母尝试完成任务。最后收获的结果是,家长也在记录本中留下一段话,表示自己未曾关注到H的情感体会,只注意自身的面子,从未真正询问其的想法。并说明一直担心其被他人嘲笑,认识到除考试成绩外,还有感情需求。


        教师通过及时阅览记录本,并分析其中展现出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内心的困惑。避免长期积累,酿成大祸。并且利用实时关注记录本的内容,能衡量自己的教育成效,引导小学生朝着积极阳光的方向调整心理状态。
(二)展示记录成果
        小学生个人认知及理解水平都会有不同,日常感兴趣的项目各具特色。部分小学生书写记录本时,会格外耐心认真,但也有部分学生,仅是寥寥数笔,敷衍了事。为解决此类散漫学生的问题,也为能可以掌握其的心理状态,在批复记录本时,可挑选出比较有特色及认真的作业,拍下照片,在下次课中向全班学生展示。对于小学生来说,自己的作业能作为正面例子出现在课件上,能强化其成就感,并会继续保持甚至更加认真地完成任务。而其他学生在对比自己与优秀作业的差距后,容易引起其反思,并逐渐认真起来,不必教师特别明确品批复某些学生要认真对待心理作业,这样容易起到反作用。某Y学的心理记录本,全部任务均是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几乎无文字说明。心理教师为此向班主任了解该名学生的情况,Y学生常规课程成绩不好,无学习兴趣,甚至对写字也有抵触,每次考试都是在后几名徘徊,所有科任教师均束手无策。心理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其的绘画作品,有一定的天赋,看似天马行空,却也有内在的逻辑思路。教师将其比较优秀的画作展示在同学面前,并赞扬其绘画的能力。此种做法持续较长的时间,Y学生绘画能力明显提高,找到自信。
        心理教师需要注意到记录本上的特殊情况,利用展示成果,树立正面的参考方向。鼓励学生采取个人擅长或者利用记录本锻炼自己的弱项,更好地发挥出记录本的作用。
(三)挖掘学生潜能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虽然未完全成熟,但也会有自己思考问题的习惯。心理教师在批阅记录本时,基本上能够发现,即便心理教育课的各节讲解内容都有明显差异,但部分学生会采取一样的思维角度表达,导致记录本信息比较相似。对于此种现象,教师不能一笔带过,需从找出其兴趣点入手,以挖掘出学生的潜力[2]。高年级的X学生,在任何学科的课堂上均不能集中注意力,无法像其他学生一样安静坐在座位上,会不断走动,虽然班主任和其谈论过此问题,也未收获任何转变。在批阅记录本中,教师发现该学生的兴趣点在科学实验上,直接通过批复的方式询问其原因。在之后的心理教育课安排上,会选择和讲解内容有关联的科学实验,并允许X学生在想出和当堂课内容有关的科学实验,留在记录本中,能随意走动,查看其他学生的上课状态。但倘若遇到无法想出的情况,会让其查资料。经过一段时间后,X学生在椅子上依旧会扭动,但坐在座位的时间延长。并在科学课上有明显的进步,关于此方面的知识储备量也较为丰富。而在获得科学教师的表扬后,容易激起学生的自信心,逐渐在其他学科上也能付出努力。
        因材施教虽然是一直被强调,但真正落实还有较大的难度。心理教师要利用好记录本,积极发现学生的特点。通过阅览其所有的记录内容,找到共性点,以确定学生的兴趣点,采取更加贴合其喜好的教育方式及活动,鼓励其参与学习,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继而有效解决小学生当前的问题,帮助其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结束语:心理记录本可保留每位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辅助教师加强对个体的关注度,反映出学生各方面的变化。心理记录本既能展现出学生课上的状态,又把教育之手,延伸到课外。了解学生情感波动,继而调整教育方式,设置多样化的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翔.做有用又好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J].江苏教育,2021,(08):7-8.
[2]沈玉红.让心理健康教育课为小学生成长保驾护航[J].内蒙古教育,2020,(06):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