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学生沉迷游戏的原因——以环境、教育和个性角度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8期   作者:徐颖欣
[导读] 当今社会进入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功能的不断完备以及渗透面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徐颖欣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510800
        摘要:当今社会进入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功能的不断完备以及渗透面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网络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若能把先进的信息技术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必将开启教育模式新变革。但网络往往似一把“双刃剑”,在人们还在网络与教育相结合的探索路上,网络游戏中动感的画面、绚丽的色彩、震撼的场景就先入为主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学生由于沉迷网络游戏难以自拔,对学习和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逐渐失去兴趣,对其健康成长带来严重隐患,而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是环境、教育和个人自我选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因此本文试图以环境、教育和个性为角度,结合本人学习经验及具体案例,对案例情况进行详尽的原因分析,为大学生沉迷游戏的原因探究开辟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沉迷游戏;环境;个性;原因
一、案例概述
        戚同学,男,大学一年级,母亲对其学习成绩极为严格,父亲忙于生计几乎不管,中学成绩优异,但高考失利,未能如愿入读理想学校,后来向暗恋女生表白又遭对方拒绝。戚同学自此开始放弃学习沉迷于网络游戏,多次出现上课玩手机、逃课缺勤等违纪现象,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自我封闭,一改往日成绩优秀积极向上的模样。
二、角度分析
         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受到环境、教育和个人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人的变化和发展。环境主要是指个体成长和发展中的客观因素和外在条件,它既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又存在于人与物之间,强调的是个体无法选择和掌控的因素。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因素。[1]教育和环境可以塑造人、培养人,二者所形成的合力与个体自我相结合,共同塑造了人性。
(一)环境角度
1.人与物
(1)家庭环境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因素,与学校、社会等其他培育渠道相比,家庭培育具有特殊的比较优势,家庭氛围对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轻松、民主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身心放松、舒畅地投入到学习中,建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更懂得自我管理、自我控制。[2]案例中,戚同学的母亲对其学习成绩严格要求,父亲忙于生计,亲子之间缺少情感上的交流,关于学习的话题缺乏很好的沟通,一味的输出要求忽略了适当引导、教育,戚同学在与母亲的交谈中往往倍感压力而自身的感受得不到抒发,长期低气压的家庭环境使其迫切地想要寻找别的途径和方式,以求自我的体现,最终误入歧途、迷恋网络游戏。
(2)学校环境
        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学校环境与学生身心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国家号召,学校应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这就需要将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与课余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如果学校设置课余活动内容单一和活动场所十分有限,满足不了学生日益增长的对美好课余生活的需要则无法吸引学生主动参加,学生面对枯燥乏味的课余生活,便难以抵御网络游戏的诱惑。
(3)社会环境
        网络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随着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奇娱乐游戏层出不穷,喜欢新事物、好奇心强的青少年无疑成为了网民大军中的一员,学生在同龄人交流游戏的环境下,即使未接触游戏也会因好奇心驱动或是担心不合群而产生模仿心理和从众心理一起加入。
2.人与人
(1)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融洽的亲子关系会使孩子时刻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肯定自己的存在感,反之则会孤独不安,缺乏安全感,对其性格养成、人格健全等方面容易产生不良影响。案例中,戚同学的父亲忙于生计,长期缺席于与儿子的相处时光,而母亲与其交流更多的是学习成绩,缺少对儿子身心健康的关注,戚同学自身情绪得不到回应,长此以往,便渐渐减少了自己的表达,当有情绪的时候也选择了回避问题而不是积极沟通,使其更加封闭自我,在游戏中寻求安慰,同时也会不自觉地将学习与父母的负面情绪联结在一起,因此更加逃避学习。


(2)师生关系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师生关系能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状态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急于求成的教学方式或是有失得体的行为作风,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甚至对教师反感,产生厌学情绪,加之游戏带来的快乐,最终发展成放弃学习沉迷网络游戏的状况。
(3)生生关系
         生生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广泛也是最重要的关系。《礼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3]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结识良友,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否则学识就会浅薄,见闻也会狭小。案例中,戚同学既不与同学交流也不参加集体活动,在本该广交益友的时候选择了自我封闭,与同学的关系渐渐疏远,从而导致自己在班级中孤立无援,不仅严重影响了对待学习的态度还加剧了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二)教育角度
1.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应构建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学校文化,将依赖于强制力的学校运作转变为依靠学习者主动规范的学校运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若学校教育侧重于学习成绩,一些学生由于学习能力较弱,在班级中容易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冷落,在成绩的约束下难以展现自我价值,容易导致自卑、自暴自弃,于是便在网络游戏中逃避现实,寻找成功快感和精神寄托。
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案例中,母亲管教严厉,父亲不管不问,父母不一致的教育观成为了戚同学健康成长最大的绊脚石,长时间的矛盾积累,导致戚同学更加厌倦父母,不愿意与父母沟通,遇到事情都藏在心里,这使其变得更加孤僻,习惯独来独往。
(三)个性角度
1.知
         学生对学习和自我角色的认知不足。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没有认识到其自身所具备的学习能力,并未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学习活动上,导致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难以提高。长期以往,学生不仅容易缺乏学习兴趣还会缺乏自信,遇到困难便会产生挫败感,极有可能产生厌学的消极情绪,大大增加沉迷网络的风险。
2.情
        学生的情感需求在游戏中更易得到满足。在游戏中,学生可以获得虚拟的财富与游戏等级,从而获得对自身能力的认同,满足自尊的需求。案例中,戚同学长期处于母亲严厉的监管之下缺少发言权,向心意女生表白遭拒,生活中的不如意使其逐渐压抑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渴望证明自己的能力又无处可证,导致其难以正常学习、生活及进行人际交往,于是选择逃离现实、追求游戏中快感和尊严以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
3.意
         人格特质与游戏成瘾之间相互关联。孤僻、抑郁、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出现手机游戏沉迷现象。[5]案例中,戚同学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高考失利”和“表白失败”等困难或挫折时,内心防线瞬间崩塌,原本就孤僻的他变得更加敏感、自卑,过多采用自责、逃避等消极应对方式,把压力释放与情绪宣泄的通道转为手机游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归属感,又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加重游戏沉迷,难以自拔。
4.行
        学生做出的行为受其认知、情感与意志的影响。案例中,戚同学对自身的认知不正确以及缺失情感获得的渠道,加之意志薄弱使其未能理性控制和调节自我行为,在多次玩乐行为未被及时纠正的基础上形成了沉迷网络游戏的不良习惯。
三、结论
        沉迷网络游戏不仅危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也影响其正常生活学习,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非常多的不利影响。本人结合学习经验,对案例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行为习惯分别以环境、教育和个人自身的角度进行详尽分析,可见,创建温暖有趣的学校环境和轻松愉悦的家庭环境,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友好互助的生生关系,以及更多关注学生自身人格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尤其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必须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一起协力解决,在本文的研究角度上,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分析,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四、参考文献
[1].罗越媚.班级管理理论与实践[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7.
[2].张新劳.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礼记.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1980.
[4].戴妍. 学习的社会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5].冯颖.以知、情、意、行关系为指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J].高等农业教育,2006(04):17-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