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统编教材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基本取向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8期   作者:杜雪晖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价值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但保证学生的基本语文学科能力

        杜雪晖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西街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价值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但保证学生的基本语文学科能力,还要拓展学生的综合知识和技能。统编语文教材从符合儿童认知的角度编排教学内容,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方式展示语文教材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继承人文教育的功能,充实教学课堂,语文教学更高效。语文教学内容涵盖社会价值取向、文化精神取向、道德价值取向、科学知识取向、形式训练取向、生活经验取向等几方面,关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重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和精神成长。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取向
                
        中国人有自己的文化根基,有自身的文化认同感,统编语文教材从符合儿童认知的角度编排教学内容,强调社会价值取向、人文精神的元素,语文学科不仅承载学科听、说、读、写的功能,更承载着人文教育的功能。统编教材内部分增加古诗词、文言文,就是对语文学科的界定有了延伸,文化和精神层面进行继承和认同。新教材提出了新要求,给学生更充实的课堂教材,让学生学习更快乐、高效,发现学习中的乐趣。
        一、统编教材的新变化和新特色
        1.关注人文精神元素
        新编语文教材的调整逐步取代统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版本不同,内容不一样、字样不统一的问题。统编语文教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社会价值取向、人文精神的元素,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法治教育等润物细无声的浸入到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中。
        2.教材编排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相结合
        统统语文教材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教材内容。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重在听说读写基本知识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3.重视学生阅读的培养
        引导教学重视多种阅读方法,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整本书的阅读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作品的记忆和理解,日积月累文学作品的数量,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积淀文化内容。
        二、统编教材时代语文教育的教与学
        统编教材时代的到来对语文教育的教与学有的新目标和要求,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传统观念,重新认识语文学科的功能,多关注语文文化方面的教育,着重语文教学的继承,引导学生对社会价值观的认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1.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新编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需要教师对传统文化积累和教学方式都有更高要求。学习是一个人进步和提高的不竭源泉,从语文教材的内容深入为主,扩大课外阅读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保持爱读书的习惯,超越语文课堂的内容,巩固知识结构,提升认知能力,提高自我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发展空间扩大。
        2.关注语文学科能力,注重文化自信
        语文学科从听、说、读、写等功能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文化自信从传统文化入手。语文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文化传统的传承。多看一些文学、历史的书籍,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多样化的阅读,学好语文基础,日常积累比语文课堂更重要。
        3.提高古诗文的讲课技巧
        统编教材古诗文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文,均有呈现。文言文讲解需要丰富的文言知识,讲课比较难,学生学起来枯燥,还常学不明白,需要教师自己对古诗达到精通的程度,搜集信息,建立专属教案,并渗透到教学内容;以娴熟的语文艺术和技巧,多种方式启示和引导学生,训练学生的反应,不是要求学生简单背诵,更重在理解。


        4.对古诗文的认识从感性升华到理性
        对文言文和诗歌的学习不应仅停留在考试的层面上,更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读文言、读诗词需要仔细品读才会有一番风味,体会作者的寄托。先让学生从感性方面认识古诗文,培养学生读、诵,体会出韵味,再从古诗文的产生和作用等方面增加学生对古诗文的理性认识。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取向和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价值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但有基本的语文学科能力,还有拓展的综合知识和技能。新编语文教学内容取向大致分为社会价值取向、文化精神取向、道德价值取向、科学知识取向、形式训练取向等几方面,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一致。
        1.社会价值取向
        统编语文教材更贴近生活,为社会和生活需要服务。当今社会重点的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民族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出健全的人。教材选择内容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基本社会价值倾向,个体价值取遵从于社会价值取向,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情操得到提高。
        2.文化精神取向
        语文教学是以知识文化为基础和核心的文化教学和传播。新编小学语文课程选材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出发,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精神,强调文化精神是物质文明的观念意识体现。表现在课文对伦理道德、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对于艺术的品位的追求,对审美情趣的享受,对文化理想向往,对行为准则的遵守。将人文素养扎根于语文作文写作的训练中,规范学生的行为,有鲜明的集体主义精神,自强不息,对校园文化的认同。
        3.道德价值取向
        统编语文教材强调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道德取向内容的教学从国学学习方面表现的更强烈,是中国古代典型的人文教育。道德的精神强调学生内心追求的“做人”的理想标准,培养学生理想的人格。从中国的历史、文化、民族道德精神来奠定教材选编的基础,对道德精神“从新唤醒”,让学生体会人的天性是向“善”的,孔融让梨的课文表现了孔融把梨让出去的行为自己感到快乐和满足,人本善的天性。统编语文教材目标是提倡善行,切断不良教育和环境造成的人性缺陷。
        4.科学知识取向
        小学语文的知识取向是完成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能还是语文知识的教育,语文基础的教学,训练学生对知识性的学习和掌握,人文思想和精神的熏陶。每一篇课文都是由字、词、句等的构建而成,表现了语文组成的结构必须的基本知识点。统编语文教学在完成学生的基本识字任务的同时,强化语文文章结构的组成、自然段划分等学习,帮助学生对整篇文章内容的认知和理解,达到文章要表达的意思与目的统一。
        5.形式训练取向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核心的语文实践,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训练。统编教材氢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注重基础知识和实用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生理官能方面进行训练,并得到发展。统编语文教材增加了部分古诗的量,从古诗文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心智官能,获得知、情、意等方面的发展。心智官能的训练、发展,可以随时吸收实用知识。背诵经典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大量阅读作品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上大方诵读,课下与学生交流,作文思维敏捷,遇事静思,学习过程从记忆到模仿反应,提高语文修养。
        四、 结论
        新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很大力度,进行了全面改革,关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成长。通过生理感官和心智感官进行语文心理训练,全面提高语文修养。语文虽然是工具,但具有人文精神知信仰传统不可或缺的优势。语文教学的文化取向与知识取向相互交融,语文严谨的知识结构中富含深刻的人文内涵,是统编语文教材的特点,倡导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李亮.试析“统编教材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基本取向[J]. 小学语文教学,2019(1-2).
[2]王全明.浅析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J]. 读写算,教师版,2015(34).
[3]范勇.浅谈语文教学设计的取向与定位[J]. 课外语文,下,2016(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