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8期   作者:张喜娟
[导读] 小学语文的学习将会陪伴学生六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学生将会从基本的拼音
        张喜娟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逸夫小学  甘肃庆城  745100
        摘要:小学语文的学习将会陪伴学生六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学生将会从基本的拼音、偏旁识字入手,逐步建立由微观到整体,由局部到整体的语文学习体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语文学科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学习的基本技巧,还要从中感悟体会美好的道德情操,可以说该学科的学习务实与务虚同时具备,立德和树人一起培养,某种意义上这和国家所倡导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少年的目标是高度统一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深刻而持久,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加以重视。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策略;
        前言:
        小学语文的教学要与时俱进,因此,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应该符合当下的精神文化内涵,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是互相关联有机一体的,用高尚的情操引导人,用深刻的思想塑造人,用先进的文化感染人,这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终极归宿。在当前应试教育和学生之间“内卷化”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语文教育更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个人的赤诚初心,找寻自己的学习热情,在语文中体会德育教育的精髓。
        一、深入研读教学内容,认识思想品德意义
        小学部编版的语文教材有很多经典美文,这里的美不单单是遣词造句美,更是通过字里行间所描写的地方风情,人物形象让学生能感受到生命的多彩和生活的厚重。但也不乏有个别的文章因为体裁,导致语言表述上隐晦深刻,让学生难以理解,为此,教师要深挖文本内容中的隐晦含义[1]。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教师要告诉学生这本是诗中的一句,下半句是何须马革裹尸还。并联系第二句解释壮士为何阵前牺牲用马革裹尸。通读全文,文本写的是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壮烈牺牲,消息传回国内时,主席的内心纠葛和情绪上的反复。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很难理解痛失亲人的悲伤。这时教师可以进行假想引导,在千千万万赴朝作战的青年军人中,他们的身份既特殊有平凡。特殊在于,他们对于个家庭来讲是唯一,是唯一的丈夫,是唯一的父亲。平凡在于,他们都有一个赤诚的报国热情,当特殊的身份汇聚在一起时,身份就不再特殊。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段落反复阅读,必要时引入一些朝鲜战场作战牺牲的战士名字,如罗盛教、邱少云、黄继光。让学生在英雄故事中体会战士牺牲时,身心遭受的切肤之痛,从中提炼和升华爱国情怀。
        二、基于信息技术手段,深挖文本思想价值
        网络条件的日益便捷和越来越多的学校硬件设备更为完善,这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诸多的便利,让语文插上了“智慧”的翅膀,能够很好的打破时空隔阂,让学生通过声音、图画、视频生动构建学习意境,讲解理解上的难题[2]。比如《北京的春节》为例,课文讲述的是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老北京传统的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动。教师要理解课文学习的终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从本土文化中感受千古绵延的历史文脉,教师可以让学生置身在音乐的环境中,选取《紫竹调》、《花好月圆》等具有中国风格,旋律优雅符合中国新春佳节的民乐,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挖掘文本阅读的新感受。还可以运用互联网的思维进行教学,让学生先在节日当中任选两个日子,并把相应的日子需要准备的内容写出并牢记背会,教师把相应的动画内容投射到屏幕上,让学生生动讲述这一内容,教师将此拍成小视频发布至互联网,引起网民关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民俗风情的认同,还树立了学生的自信。信息技术手段是以营造情境为目的,而营造情境是要让学生触景生情,能把冰冷的文字进一步丰富表现内容,深入发掘德育教育的开放性和多元化。


        三、课内课外综合联动,拓展案例学习边界
        语文学习,尤其是德育教育应该起步于课堂,但不仅限于课堂。构建大语文的学习观念应当加强和生活的联系。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从生活中来,写作是生活的载体,阅读是生活的再现[3]。所以在日常沟通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的善举,从意外和突发事件中凝练个人的思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写作中引起学生广泛的思想共鸣。从课外的角度,教师要引导学生观看《感动中国》、《新闻周刊》、《朗读者》、《开学第一课》等具有思想鼓舞和人格熏陶的电视节目,同时也要注重纸质文本阅读《中国少年文摘》、《读者校园版》、《金色少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沉淀生活的思考,形成用笔记录生活的习惯。从德育环境上,要把课堂和家庭联系起来。学生是家庭的再现和浓缩,在爱滋养下的学生更富有同情心和道德责任感。教师可以布置开放性的写作题目学生记录和家人一起生活的内容。内容可以涉及公益活动、旅游踏青、购物娱乐等等内容。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是运用每个学生的小的家庭文化来共同孕育大的班级文化。让不同性格特质的学生,都能够以班级的德育建设工作添砖加瓦,付出个人的一己之力[4]。
        四、教师主动提升修养,树立榜样引导学生
        教师只有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学生才不会对语文和语文教师有疏离感,进一步的学生才愿意把自己真实的想法与教师进行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风来感动学生,引导学生。同时,遇到课堂问题时,及时调控个人的负面情绪,避免出现踢猫效应。就写作训练来讲,六年级下册的习作例文有《别了,语文课》。乍一看,题目相对较难,学生往往无从下笔。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与回顾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比如学期末成绩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褒奖,即便没有进步,老师仍然以教导为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感知到即将毕业,要给个人制造学习压力,以督促自己进步。教师还可以用这个“别”字进一步延展内容,让学生感知到语文学习的温暖[5]。别是暂别,暂别终究是要重逢的。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画上的是句号,但人生大课堂语文的学习却是破折号,才刚刚开始。教师通过大量的叙述,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中感受语文学习的温暖,才能保留语文学习的热情。在此意义上,既为学生拓宽了写作思路,也能让学生对老师形成一个正面的、温暖的、积极向上的人格形象。当学生把老师的形容词依次写到纸上时,相应的故事便自然而然的被补充出来。学生通过回忆、笔下的记录,既训练了文笔功底,又是对浓浓的师恩进行致谢[6]。
        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和小学语文学科之间的渗透是紧密联系的。在具体教学实践上,教师要依托于教材,鼓动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具有正能量的声音形成学生们的共鸣。而利用语文教学提升思想道德的手段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方法,教师要具有互联网时代思维,让教学理念与时代保持一致性,为语文课堂赋予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闫淑琴.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J]. 甘肃教育,2020(8):149.
        [2] 黄甜脆. 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散文百家,2020(23):34.
        [3] 周胜华.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思[J]. 神州,2020(22):197.
        [4] 刘艳.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结合策略[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0(09):29,35.
        [5] 刘泽宇.杜玉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策略[J]. 新课程2018(22):107-108.
        [6] 刘艳. 基于思想品德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智力,2019(09):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