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8期   作者:徐海林
[导读] 就化学这门科目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在实验中探索更多未知可能的实践课程

        徐海林
        广西梧州市藤县藤县第四中学  543300
        摘要:就化学这门科目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在实验中探索更多未知可能的实践课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化学的学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中心,从对比实验使学生探索更多可能、提升学生参与度培养创新能力以及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发散性思维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实验;探索;创新

引言:化学实验本就是探索创新的过程,但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更倾向于展示和分析,忽视了其中的过程。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不单是能够让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成长,更多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化学知识,通过化学实验引发更多思考。
一、对比实验使学生探索更多可能
        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而言,大多是没有形成自主学习意识的,因此对于这个阶段孩子的教学要通过多种方式引起其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进行探索与创造。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仅依靠某种物质与另一种物质产生哪些化学反应这样的生硬传授是不够的,不仅不能让学生有效的理解其中的道理,而且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会泯灭学生的兴趣度,使化学课程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化学本身就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科学,化学教材上的知识也是由各个化学家在不断实验的过程中研究所得的,因此化学实验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就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而言,都是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实验结论进行的二次实验,就比如《金属与酸的反应》这一实验课题,学生只是根据现有的实验规律将Mg、Zn、Fe、Cu等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与稀硫酸中观察其中的反应,虽然按照要求进行了化学实验,但也就是论证了“金属与酸能够产生氢气”这一个知识点,并没有进行更多的思考。就像“金属与酸的反应与酸的浓度与实验的温度有关吗”“金属的反应速度与酸的用量是否有关”等等这类的问题并不会被学生所思考。要想提升实验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实验兴趣,就可以进行分组对比实验。就比如在统一用量的情况下分四组进行不同温度不同规格的实验。第一组实验温度控制在20℃,观察铝片在5%浓度的盐酸下所产生的反应。第二组控制在20℃的条件下观察铝片在10%浓度的盐酸中所产生的化学反应。第三个小组则将铝片换为铝粉,观察在10%浓度的盐酸中所产生的反应。第四组在30摄氏度的环境下观察铝片在5%浓度的盐酸中所产生的反应。在这样的对比实验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这部分的知识内容,更加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度,使其在对比实验中去探索未知的过程与答案。


二、提升学生参与度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是非常重视过程的,在很多实验中其化学反应的表现过程都是稍纵即逝的,因此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化学实验的实操中以及化学教学的课堂中都是非常必要的。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实际操作才能使其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更多可能。居里夫人因为贝克雷尔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现象,就进一步的研究这一现象的实质,因此才从沥青铀矿中发现了镭和钋。安迪生也是在法拉第发明的电灯的基础上经过7000多次的实验,才发明了钨丝灯泡。这样伟大的化学家都是在现有实验的基础上经过一次次的实践才有新的发现。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化学实验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不言而喻。
        要想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去探索更多的未知可能,就要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要将讲解变为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教师抛出的问题以及引导的实验过程自己得出答案。当教师将“我讲解,你实践”转变为“我引导,你探索”后,就会调动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不再只是根据答案去检验过程,而是根据过程去探索答案,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更加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创造更多可能[[]]。
三、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发散性思维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具有着能够将思维发散的过程通过文字、图案、符号、色彩等方式记录下来的特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加能够使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头脑更加清晰。化学实验过程以及步骤都是比较具象的,但是实验的原理以及其中的概念则是相对抽象的。因此在初中化学的实验里,实验结果以及归纳总结都是教学的难点。很多化学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仍然存在不可忽略的问题,因为思维导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但是思维导图上呈现的实验装置、实验对象的颜色、实验过程以及实现现象等各个方面,这样多的知识量是不能被学生所自主吸收的。针对于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教师根据思维导图的各个节点进行梳理,是学生能够通过现有的思维导图对实验进一步的分析、整理、消化,以保证学生能在实验中透过实验现象把握事物之间的实质性联系,形成新的思想,获得新的发现。教师将思维导图有效运用在初中化学实验中,能够将学生思维结构化,并且形成发散性思维。
结束语:综上所述,想要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教师改良实验方式,通过分组对比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实验变量下得到的答案;提升每个学生的实验参与度,将由答案推过程的实践转变为由过程去探索答案;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思维,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叶芬芬.浅谈如何有效利用实验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中华少年, 2018(31).
[2]?徐国.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未来英才, 2017, 000(002):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