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8期   作者:何峰
[导读]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

        何峰
        四川省南部县盘龙中学    637318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力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就目前社会的环境情况而言,环境问题恶化严重,这不仅不利于人类生存,更不利于社会发展。为此,学科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注意渗透开展环境教育。尤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学科内容与环境教育有所关联,高中地理教师要有效把握学科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找准环境教育着力, 采取有效对策,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本文也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就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具体对策展开探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教育;渗透对策
        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为了让学生能够自觉成为环境的保护者,成为环保“小卫士”。教师就要借助学校教育主阵地,将环境教育有效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高中地理学科是高中学段的重要课程,该课程与环境教育有所联系,是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阵地。高中地理教师在试试地理教学中充分把握课程特点,认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并采取有措施渗透环境教育。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环境的变化呼吁开展环境教育。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
发生了急剧变化,虽然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生活环境却越来越差。原来的青山绿水、清新空气、珍稀动物...他们逐渐消失了。这样的环境呼吁,并且警示着我们人类,必须重视环境。环境教育就是抓住新一代青年,落实环保的重要举措,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十分必要;
第二,社会的发展要求开展环境教育。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单纯指经济发展,
更强调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要想让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推进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开展行之有效的环境教育;
第三,学科的特点强调开展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指出:环境教育的
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等途径,帮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获得系统的环境知识,明确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且高中地理学科中有许多相关联的环境教育内容,学科教学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开展环境教育。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具体对策
    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充分把握高中地理课堂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环境教育的有效渗透:
1、立足教材,挖掘补充,凸显环境教育内容
(1)教材内找准着力,开展环境教育:纵观高中地理教材,其中主多内容都具有环境教育色彩,它囊括天文地理,涉及各个区域。教师挖掘教材内所蕴含的环境教育资源做教学补充,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现有教材内容的学习与理解,另一方面则能够借助知识教学,实现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为此,教师要学会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整合,可以将环境教育融合到课程教学目标中。如在学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教学重点是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能够有效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从该教学内容出发啊,在设定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中,将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能够归纳出去与的概念及特点,能够有效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同,并就地域特定的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影响作分析,形成环境发展意识。
(2)教材外有效补充,联系现实生活:教材是地理知识的浓缩,其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且环境教育具有动态性,它与社会发展有所呼应。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开展环境教育时要注意必要联系现实生活,可以从生活化视角推进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如在开展“全球气候变化”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气候变暖的可怕与危害,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相关的气候变暖的各种影响带入到课堂,让学生们分析气候变暖对生活带来的影响,如臭氧破坏、气温骤增、物种灭绝...这样能够从现实生活入手,避免了地理知识的说教色彩,更能够让地理课堂的相关内容更立体。
2、优化教法,深度渗透,提升环境教育效果
(1)妙用情景教学,直观认知,深化效果: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环境教育中具有独特作用,采用多元多样的手法进行地理情景创设,能够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之中充分感受到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环境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情境创设的方式方法多样,包括动画情景、语言情景、问题情景等,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做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如在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动画,让学生们直接观看水资源在生活中的各种浪费现象,唤醒学生的情感认知,让学生认识行为的错误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就视频观看进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讨论,这样学生能够基于情景体验,全身心的投入到情景探究中,环境教育效果十分突出。
(2)妙用小组合作,集中讨论,形成认识:小组合作能够给学生交流、讨论、学习的机会,能够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环境认识。教师可以针对某一地理课堂的环境教育问题,设定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在科学划分小组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小组内部讨论,并给予学生舞台,让学生们回报讨论结果。如在学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时,教师可以就当下社会出现的“自然与社会应当如何和谐共生”这样的讨论性问题,引导学生们小组探究,并要求学生们举例说明和谐共生措施的可行性。这样地理课堂成为了学生自主谈论交流的课堂,学生们也能够在讨论之中有效运用地理知识进行措施探究,从而在讨论之中形成保护环境意识,实现地理有效学习。
3、活动开展,研究学习,延伸环境教育场所
(1)开展课内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探究:课内教师可以就环境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们探究地理知识,学习环境保护内容的场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创设需要教师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定研究问题。实际上,高中地理课堂的教材内容每一单元都为学生提供了研究性学习的对象,如在学习“交通运输部局及其影响”时其研究性学习主题为“北京自然车是多了还是少了”。如在学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时其研究性学习主题为“绿色食品知多少”。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研究性学习课题,给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场所,让地理课堂变得开放多彩,这样才能借助研究性学习,激活地理课堂,实现环境教育。
(2)开展课外实践性探研活动,实践体验: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奏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它能够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与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生活中所蕴含的环保内容。教师课余利用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环境保护的节日,开展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各种细微环保活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做生活调研,如让学生们调查小区内的垃圾分类情况、调查小区内白色污染情况等,进行调查报告的书写,从而在调查之中自觉形成环境保护意识。这样的趣味实践活动能够拓展延伸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也能够让学生以实际行动在地理学习中支持绿色环保工作。
结束语:
        环境是什么?环境是社会依存的载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依靠。开展环境教育十分必要,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自身学科特性,要肩负渗透开展环境教育的重任,在地理教学中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环境意识,让学生在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同时学会认识环境、保护环境,这样才能实现“长远教学”,顺利达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金生,黄亚平.基于实践活动的高中地理环境教育方法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8(06):45-46.
[2]张宝乾.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法[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09(10):42-43.
[3]王家建.开放性教学理念下的高中地理环境教育方法探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24):194-194.
[4]张伟.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06):118-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