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初探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8期   作者:马科恬
[导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
        马科恬
        惠州市东平小学邮编:5160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意义。”音乐课堂通过音乐传播、传唱,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学生领略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民族文化之魅的营养阵地;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浸润心灵的沃土。
一、融入民族文化,厚植民族情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和谐大家庭,各民族民俗文化是各地、各族人民精神、智慧、物质的精粹传承,各具特色,丰富多彩。音乐教材收集了一些具有民族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依托民族作品厚植民族情怀。
例如:在演唱蒙古民族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中,教师先通过播放《爱我中华》歌舞视频,感受中华56个民族一家亲的情谊;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民族知识。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草原的景色,蒙古包、蒙古族人骑马、摔跤、射箭、为客人献哈达寓意吉祥如意等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族牧民的生活,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族的热情好客。学会歌曲后带领学生学习蒙古舞动作,为歌曲创编动作,体验蒙古族人的豪迈气概。
又如:在聆听《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欣赏教学中,课件播放享有“天山明珠”盛誉的“天山天池”和天然高山湖泊的“喀纳斯”等风景视频,让学生了解新疆的疆土美;接着播放新疆歌舞视频,感受新疆热情好客、载歌载舞的人文美;欣赏完作品后师生拿出准备好的葡萄干、红枣、哈密瓜等新疆特产,品尝新疆的食品美。
二、细听民乐之声,领悟中华音
民族乐器是中国独特的乐器,常见的有琴、筝、箫、笛、二胡、琵琶、唢呐锣、鼓等,它们代表着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乐器,传递出中华特色之声,音乐教师可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引领孩子领悟美妙的中华音。
例如:欣赏唢呐曲《百鸟朝凤》教学片段
欣赏前教师先为学生讲述《百鸟朝凤》的故事,然后再要求学生闭眼聆听音乐作品并展开想象。
师问:聆听音乐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看到了什么景象?
有的学生回答“仿佛看到勤劳善良的凤凰帮助森林的鸟群渡过难关”;有的回答“好象看到成百上千的小鸟纷纷到来为凤凰祝寿”;“他们有的在歌唱,有的在跳舞,各种小鸟千姿百态, 场面热闹,喜气洋洋……”。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唢呐的音色特点“清脆明亮”,适合在喜庆欢乐的场合中演奏。
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视、听、触等多元的情境活动中,触摸民乐的脉搏,倾听中华的音符。
        三、推开京剧之门,弘扬国粹魂
      京剧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榜首”,是传统戏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它既是一门专业性强的艺术表演形式,又是独具深厚内涵的文化形式。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探索,成为推动“国粹”文化传承的实践者。


(一)融入现代元素,激发兴趣
1.通过现代戏歌,走进京剧
传统的京剧作品专业性强,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接触较难有机会接触,于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较易学唱的现代戏歌中引入。如:演唱《校园小戏迷》先从戏歌《说唱脸谱》或《新贵妃醉酒》中导入。融入现代元素的戏歌,为学生学习京剧架起桥梁。
2.多媒体影视辅助,了解京剧
     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生、旦、净、丑”各角色行当的特点、“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的详解等京剧小常识,应运用多媒体视听资源的生动呈现,使学生更清晰易懂,能明确区分各种角色。
(二)循序渐进,体验中领悟
教师应避免强制性灌输,造成学生对京剧学习的抵触,需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开展教学。如:在演唱《校园小戏迷》中先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各种脸谱和服饰;教师为学生准备部分脸谱和服饰,并为学生穿戴体验;通过逐句教唱法,指导学生学唱歌曲;最后带领学生跑场,感受京剧的表演韵味。学生在循序渐进、化繁为简的引导中,逐步走进京剧,在体验中领悟京剧之精粹。
四、领会节日寓意,传承华夏情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教师应以节日歌曲为载体,创设游戏、活动等情境,营造浓厚的节日仪式感,多方式为学生渗透节日的内涵,引领学生在节日歌声中领会节日寓意。
    例如演唱《过新年》教学片段
    教师手提一串鞭炮进入教室,打开以新年喜气洋洋的画面为背景的教学课件,为学生营造节日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学唱歌曲后,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新年习俗,然后播放全国各地过年的民间习俗并进行介绍,如舞狮、敲锣、包饺子等。然后将学生分成伴奏组和红绸表演组,伴奏组用敲锣打鼓的方式,在每个乐句末按节奏XX  XX  XX X0敲击伴奏;红绸组也同样在每个乐句末挥舞绸缎。此音乐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表现力,渲染浓厚的节日气息。
五、渗透美德内涵,浸润心灵美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结合教材中的美德歌谣渗透美德内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浸润学生的心灵。
如在学唱《妈妈的心》教学前,组织学生说说“父母如何关心我?照顾我?”有的学生回答:“父母总把最好吃的留给我”;“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等等。  
接着教师播放“奥运开幕式、国庆大阅兵、万里长城”的视频。
师问: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同学们知道是谁吗?
“祖国母亲”,学生共同回答。
师:强大的祖国母亲,又给予了我们什么呢?
生:我们小学初中上学都免费,享受义务教育。
生:我们身边的公园越来越多。还有图书馆、科技馆。
……
学生在交流中不仅体会到父母的无私付出,也感受到祖国的日渐强大,唤起学生对父母、对祖国的感恩之心。
学生带着感恩的心学唱歌曲,情绪更饱满更真切。最后引导学生学谈谈“我能为父母做什么?我能为祖国母亲做什么?”在学生心灵中厚植孝道与家国的情怀。
“扎根中国办教育,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改革的要求。立足教材,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开启学子对真善美的感知,让传统文化之光在音乐课堂绽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