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8期   作者:黄芳
[导读]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美术课程是必修的课程,教师要积极响应教育部对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
        黄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民族体育中学  广西白色 533000
        摘要: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美术课程是必修的课程,教师要积极响应教育部对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创新科学合理的小学美术的教学方法,这对培养学生良好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养措施
        在教学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是目前培养小学生的重要教育理念,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美术教学对小学生的美育有着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绘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必须改革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方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1、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的年龄相对比较小,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必须抓住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审美能力能很好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新教育理念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美”的培养在新教育理念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在学生将来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对身边事物的了解几乎都出于好奇,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就无法发现和了解身边的美的事物。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身边的事物、了解身边的事物,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当下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2.1教学活动不认真高效
        一方面,由于教育单位对文化课的重视,部分学校出现了文化课老师占用美术课堂的不良情况。美术老师也迫于课程的“不重要性”而不做反抗和教学调整,这使得在小学课程安排中本来就极度缺乏的美术教训面临更大的现实问题,不利于学生美术知识的学习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部分美术老师并没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在教学活动中也总是不愿或不能思考探索更加高效的教育和引导方法,不能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比如,在部分教学单位的美术课堂中,教学方式通常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一幅画或一个要画的物体,然后督促学生“依葫芦画瓢”而完成课堂教学,在过程中也没有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育方式既不能加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学习印象,也基本上不能起到美术艺术对学生的美育启蒙作用。
        2.2评测规则较为刻板
        小学生普遍具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当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甚至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小学美术评测规则较为刻板而常常不结合实际情况,比如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画一片花丛,有些学生就会在其中自行加入一些小动物和小房子,当学生兴高采烈地拿给老师检查和评测时,老师却说他们没有听老师的要求或者对花丛中出现蘑菇房等创意提出指责,这极大地不利于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主动性,不利于其美术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甚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


        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策略
        3.1激发审美的兴趣
        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之美,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进而为学生后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作为培养审美能力的切入点,以此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且良好的审美观。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改变美术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到美术学习中,而后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可以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其次,美术是美学的代表,可以显现出各种美好的事物,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生对美术美学的认知,进而为学生的审美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例如,教师在开展《让大家认识我》美术教学活动时,就可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如,此课时要求师生一起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名字和树叶相联系,成功的表达出整个班集体。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了解,以及对小学生的了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功能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树木,让学生指出哪种树木具有独特的美感,而后让学生选择出最美和最适合做“集体大树”的树木。同时,在观看影像资料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适当的提出问题。如“请同学们说出大树所具有的美感”,有的学生会说“大树十分的高大”,而有的学生则会说“大树的叶子绿油油的十分漂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都能发现美的地方,而后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审美制作出“集体大树”。通过多媒体播放实景的教学方式,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能够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目的,从而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养成审美兴趣。
        3.2自由性审美能力的培养
        目前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审美过于相同,在全民教育的大众化培养之下,老师采取同样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审美能力大同小异。在以前教学的过程当中,鼓励集体主义,但是并不代表思维上也一致性,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想法与思维。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美术审美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情况,会有一定的模块化与程序化,按照统一的教学要求进行,这样就会有相同的手工教学、鉴赏等,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创造性与发挥性,也背离了教育的规律性。在对学生审美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有效的培养,要做到因材施教。比如说在对《美丽的雕塑》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泥土进行创作,要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让学生与自己的美术作品产生共鸣,展示出内心的创作意图,而小学美术老师在其中要充当引导者与帮助者,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对他们的自由性审美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
        3.3在实践创作中培养审美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好奇心较为旺盛,喜欢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其美术学习热情,教师应主动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激发其学习情趣,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多教授一些与美术有关的知识,尤其是与审美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必须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其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然后在此氛围下,将美术知识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例如,将美术技巧的线条、色彩以及对称等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还有助于其创新意识的培养。除此之外,为了保证美术教学的质量,学校也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只有创造了一个较为生活化的环境,小学生才会很自然地将生活场景展示出来。例如,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一些与生活较为贴近的图片、简笔画以及实物等带进课堂,加深其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引导其将生活经验和美术学习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形成良好的审美感受。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审美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也有助于学生发现学习的魅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多种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逐步的学习中感受到世界与生活的美,进而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更加认真地进行生活。
        参考文献
[1]茅乃吉.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70-71.
[2]韩丽红,潘玉君.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4):72-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