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路径与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8期   作者:周艳红
[导读] 教育部印发的开展学习签署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活动的通知
        周艳红
        武汉市供销商业学校430000

        摘要:教育部印发的开展学习签署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活动的通知,要求将公约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新学期开学主题教育内容之一,深入学习宣传、组织共同签署、督促指导践行,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中职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人,笔者尝试沿“合作学习、探究感知(内化于心)——活动体验、行动认同(外化于行)——养成习惯、做好表率(知行合一)”之路径,将引导学生学习、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教育融入班级管理过程中,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变,切实把公约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践行、路径与方法
        一、前言
        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学习签署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活动的通知(教职成厅[2016]2号)(以下简称《公约》),要求将公约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新学期开学主题教育内容之一,深入学习宣传、组织共同签署、督促指导践行,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活动,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寻求德育工作新路径,高效、恰当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是每个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在新时代面临的新课题。笔者认真研究《公约》,积极参与践行公约课题研究,切实将践行《公约》教育融入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班主任引导学生践行《公约》的重要意义
        《公约》是教育部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出的;是中职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共同约定,是对《中小学学生守则》的补充;集中体现了对中职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成人成才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多在15—19岁之间,总体上处于青年初期,生理上处于发展和趋于成熟阶段。在这一年龄阶段,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以及自身认知都将对其心理成长产生较大影响。中职生是我国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来源,他们的思想道德面貌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和生力军,在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的直接监护人,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发挥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职班主任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践行《公约》,能有效规范中职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成人成才。
        三、践行《公约》的路径与方法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成长。班主任要认识到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责任,将德育列入教学计划,细化到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并制定阶段性目标及计划,逐步实施,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班级践行《公约》路径与方法如图1所示:

        图1 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路径与方法研究图
        (一)合作学习、探究感知(内化于心)
        班主任直接为学生传授《公约》内容或要求学生背诵,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沉闷、无趣、应付的学习状态,以至于无法真正地完成对《公约》的认知。为让学生较全面的感知《公约》内容及要求,实现理论升华,可采用的路径及方法主要有:
        1.探究内容
        在合作探究中了解《公约》的内容及要求。教育部印发的《公约》共八条,集中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精神、新要求,包括德、智、体、美、劳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突出了中职学生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特色,是针对中职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与其他知识相比,德育知识是相对抽象、枯燥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合作与分享中了解相关内容。
        具体方法为: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布置小组合作探究作业,将全班同学分为 八个组,分别承担《公约》8个课题内容的研究:
        课题1:爱祖国,有梦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志存高远,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课题2:爱学习,有专长。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不会就学,不懂就问。
        课题3:爱劳动,图自强。尊重劳动,勇于创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从我做起,脚踏实地。
        课题4:讲文明,重修养。尊师孝亲,友善待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见贤思齐。
        课题5:遵法纪,守规章。遵守法律,依法做事;遵守校纪,依纪行为;遵守行规,依规行事。
        课题6:辨美丑,立形象。情趣健康,向善向美;仪容整洁,衣着得体;举止文明,落落大方。
        课题7:强体魄,保健康。按时作息,坚持锻炼;讲究卫生,保持清洁;珍爱生命,注意安全。
        课题8:树自信,勇担当。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珍惜青春,不怕挫折;敬业乐群,勇担责任。
        各小组完成合作探究学习后,每个小组以PPT的形式在全班进行成果展示,展示结束后其他小组均需对展示内容提出问题,展示小组予以当场解答。各组成果除宣讲PPT外,还可制作宣传海报、视频、音乐、诗歌、作文等。8个小组课题研究及展示结束后,每一位同学都比较全面地感知《公约》的内容及具体要求。
        提问环节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和把握自身所研究的课题,并对其他课题有所涉猎。学生积极查阅资料,能有效拓展学生视野,全面了解《公约》的内涵,为后期的践行奠定基础。
        该阶段为学生营造了学习公约的良好氛围,力争做到全体学生知晓了解公约、认同公约。在合作探究中感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理念,利于学生掌握《公约》的内容和要求,
        2. 提升认识
        在评价中提升对《公约》的认识。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知”的前提下,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的“思”。
        自我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他人也是学生不断反思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更易接受,评价的效果会更好。教师指导、鼓励学生正确使用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对照《公约》内容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从内在激励自己,要求自己,并在实践中真切认识到:改变和成长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该阶段的他评最好设置成学生对周围群体的评价,而非对同学的评价,如你认为班级同学在勤俭节约方面做的如何?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思考,得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评价应贯穿学习践行的整个过程,科学、系统的评价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活动体验、行动认同(外化于行)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学”的效果如何,最终要靠“行”来检验。
        1.活动激励
        活动是教育发生的基本形态,采取多种形式巧妙渗透《公约》精髓,结合各种时机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践行《公约》的有效途径。行动认同的第一步是组织学生共同签署公约,通过学生共同签署公约,做出承诺,使公约成为学生共同遵守的约定。活动渗透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组织各类型教学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思想认识。
        根据《公约》内容可设置的活动主要有:
        (1)践行“爱祖国,有梦想”方面,在雷锋日、青年节、建党节、国庆节前夕组织征文、朗诵、演讲等活动。
        (2)践行“爱学习,有专长”方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技能竞赛、技能节展示、职教活动周、企业实习实训等活动。
        (3)践行“爱劳动,图自强”方面,围绕勤工俭学、志愿者、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实践。
        (4)践行“讲文明,重修养”方面,开展“文明与我同行”、“让‘文明之花’开在我们心中”等文明礼仪类演讲、讲故事、海报设计比赛等活动。
        (5)践行“遵法纪,守规章”方面,开展有关“学生守则”、“一日常规”等各项规章制度的知识竞赛活动。
        (6)践行“辨美丑,立形象”方面,开展“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辩论赛,或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座谈等活动。
        (7)践行“强体魄,保健康”方面,加强体育课、技能课、军训活动、第二课堂等活动的开展。
        (8)践行“树自信,勇担当”方面,开展“我为班级发展献计献策”、“我是值日班长”等活动。
        实践活动的创建,可以为学生带来直观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实际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真切的体会。
        2.制度约束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学校教育中,也应是“校有校规,班有班规”。在班级管理中,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直接决定着班级管理的好坏。科学的规章制度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通过制度导向,影响学生的内心法则和外显行为,是践行《公约》的主要手段。
        (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进行班级建设管理时,要加强对班级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通过制度化管理,强化学生的法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主化管理能力, 让学生逐渐由“他律”发展为“自律”。
        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做到有章可循,要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的规定范围内;要加强与班级实际情况的相结合,不能照搬照抄;最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更加愿意去遵守这些条款,从而可以使学生在不自觉中由他管变为自管。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加强其约束力的体现,对于不适当的违规行为要做如何处理要给出明确的指出。
        (2)约束班级学生行为
        “知”与“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道理、规则真正弄懂了,行动才能自觉持久;只有行动上落实了,对道理、规则的领悟才能更深入。
        将班级规章制度制定出来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自觉去遵守,它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一种规范与约束。科学的班级规章制度要想实现其最终的效果,就要对其进行长期的坚持,使之成为影响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一个较为稳定的外部条件。
        中职生心智尚不成熟,执行班规不能完全依靠学生自觉,因此班规的落实要严格监督。班级可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全面培养学生自育能力和竞争意识。值日生要全权负责当天的学习、卫生、纪律等,这样就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独立工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值日中学会管理,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三)养成习惯、做好表率(知行合一)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
        1.以知促行
        以知促行,即以“真知”推动“笃行”致远。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在了解、认可《公约》的前提下,有良好的体验,使德育回归日常,回归生活,实现德育真正意义上成为实践教育以及生活教育。
        2. 以行促知
        以行促知,即以“笃行”检验“真知”效果。理论的威力,只有付诸实践中才能发挥出来;学习的效果,要靠新担当、新作为来检验。班主任要结合各项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及赞扬,让学生更加真切感受到践行《公约》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不断增强自信。
        在践行《公约》教育中,要将学习和实践结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四、结束语
        教育不是一个人的进步,而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共同发展。带领学生学习践行《公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升的过程。

行为习惯,实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变,切实把公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教育引导中职生自觉养成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Z]. 2016-09-40.
        [2]汪永智,王丹,陈昊.解读《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江苏教育. 职业教育2016(11).
        [3] 朱敦玮.中职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管理[J].西部素质 教育,2018(15)
        [4] 汪永智,汪士涛,于瑞霞.引导中职生人生出彩的创新性行为准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制定情况说明与内容解读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
        [5] 鲁效峰.试析新形势下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