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师德启示 ——兼谈《向心力》教学对教育团队意识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8期   作者:李永伟
[导读] 本文将圆周运动与教育团队意识做类比,发现自然规律与人文科学有惊人的相似
        李永伟
        交大附中雁塔校区  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本文将圆周运动与教育团队意识做类比,发现自然规律与人文科学有惊人的相似,通过分析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与教育团队的凝聚力的来源,为培养教育团队的组建和团队意识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在自然界的耗散结构灵感中获得有序的教育团队的和谐运行的途径,并对学校的和教师的发展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向心力  凝聚力  教育团队
匀速圆周运动是自然界最和谐完美地运动,大到天体、卫星,小到分子、电子,在各自的轨道上做着永不停息的圆周运动。从物理学角度说,这是一种力的平衡问题,是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平衡问题,提供向心力的途径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推力、支持力;使物体离心的的因素则是惯性、速度和转动的半径;运动物体的本性是离心的,向心则是被迫的,要做完美的圆周运动,物体要被外力束缚,所以说这是一个供需平衡的问题,当供需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供大于需和供小于需两种情况,物体将撞向圆心造成两败俱伤,或离心而去,为了防止这种不和谐局面的出现,就要人为地调节供需关系,使供迎合需或需满足供。

离心运动是物体惯性的表现,它是物体的固有属性[1],崇尚自由是人的天性,学校提供的凝聚力就要使团队成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司其职,这个圆心就是立德树人。从这个角度说,教师团队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个健康的教师团队管理者显得至关重要,他要具备从各个角度提供凝聚力方法和策略的能力,对教师巧到好处的提供他所需的向心力,使其在各自教育岗位上和谐运转,稳步前行。这是一个高难度的课题,首先,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解决的办法无非是要立足群众,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来解决问题;其次,同一教师在不同的时期的需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管理者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处理发展中的问题。所以说,不同的教师要有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管理者要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才不至于成员脱离岗位,激化矛盾或离心而去,形成自由散漫、混乱无序的局面。
一、教育团队的组建
教育团队是肩负着国家教育的重任,关乎学生的未来和国家的兴亡,所以教学团队的建立决定了教学团队的高度及对未来贡献的大小,也就是说必须要确定什么样的人作为团队成员,我认为有以下四个问题需要考虑。
第一,人才选拨
选拔老师要树立正确的选人观念。首先,要防止选人的误区,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高能力不等于最适合,高学历、高能力不一定是教师团队的财富,学历只能代表过去学过什么,不能说明将来的发展,卓尔不群的人并不一定成为团队的动力,还有可能阻碍团队的和谐发展,成为团队的阻力。合适的人是选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就是说,要么开始就对了,要么开始就错了,合适的人才是团队的财富,这群合适的人才能把团队带向辉煌的未来。其次,选人的标准-用人唯贤,德才兼备。它关系到团队的兴衰与存亡,选拔人才在前,培育人才在后,而不是普遍培养,重点选拔,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还会造成成员的失望而导致人才流失。
第二,专业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于育,团队也要育人,培育合适的人,但不同的成员个性不同,培育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矛盾,是不和谐因素,矛盾源于隔阂,沟通则是解决隔阂的有效手段。作为团队的核心人物--教育团队的管理者,必须十分清楚教学团队成员的需求,有的教师追求课堂的高效,有的老师追求教学能力的提升,有的老师追求成绩的进步,有的是为了改善物质生活,有的是为了满足精神追求,有的老师兼而有之,这些都是凝聚力的组成部分,有了畅通的沟通渠道,才能各取所需,需求得到了满足,成员偏离轨道的机会就小得多,管理者明白了成员要什么,才能确定给什么,按需而育,专业知识就是成员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知人善用
教育团队管理者用人就是要最大限度提供凝聚力。首先要认识到人才的不可替代性,潜移默化为成员的存在感。不少管理者认为中国的人才多得是,你走了,后边想要来的人多着呢!殊不知能接受教育理管理理念,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又有多少呢?所以,教育团队管理者要有正确的人才观,放低姿态,以人性,关心、爱护形成合力,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团队成员才能“良禽择木而栖”。其次,要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合适的人要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完成稳定和谐运行,这样才能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教育平台勾画着自己圆满的人生,享受着教育事业平台上带来存在感、幸福感。教育团队中,可以有闲事,但不能有闲人!
第四,与时俱进
一个稳定的教育团队运行得久了,教师成长起来了,就有了更多的需求,或者有了更高的追求,这时候微小的不平衡出现了,这是正常的现象,这也是我国现有的矛盾,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央提出了与时俱进来解决这个矛盾。作为管理者就要与团队成员的需求俱进,增加供给,使供需重新达到平衡。而在调节这个矛盾过程中,容易出现供大于需,或供小于需两种情况,供大于需容易形成小团体,小团体成员容易以个人利益为重,大局观念淡薄,对其他成员来说有失公平,成为团队之患;若供小于需,这些教师成员易被边缘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闲人扎堆,工作低效,离心力日益增长,离心之意日甚一日。这两种现象都是团队意识淡缺失的表现,所以,作为教育管理者,随时具有忧患意识,善于明察秋毫,拨云见日,着力培养成员的团队意识,想方设法留住团队的优秀人才,健康的团队意识犹如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虽经历电闪雷鸣仍屹立不倒!
二、教师团队意识的培养
团队意识实际上就是大局观念,往大里说就是集体主义观念。教学团队意识的培养包括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目标的实施策略,奖惩机制的调节。
教育目标是教育团队存在的意义,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团队的高度,从物理学角度说,就是做怎样的圆周运动,从我校角度说,就是要实现“质量立校、德育养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的教育效果。这是一个明确的、可执行性很强的以终端效果为指向的教育目标,这个目标是针对周边的强校林立的现状,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不得已而为之的目标。目标很细化,责任很明确,分工很到位。有的教师在团队中成长了,自信了,就恃才放旷,不服管理,人为地制造了离心力,由离心而导致离德,既是个人之过,也是团队的损失;还有的教师,驱赶差生而提高升学率的做法无疑火中取栗,雪上加霜,在短期内可能取得令人称赞的效果,但对团队的生命力却是一种透支。作为团队中的一员,要对我校的目标有清醒的认识,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应该与总体目标相一致。
教育目标的实施取决于教师的执行能力。从物理学角度说,就是怎样做圆周运动。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执行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锻炼与培养。团队中的教师在总体目标的指引下,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提升,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这就相当于圆周运动向心力,个人发展规划,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的预测都是团队凝聚力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对教育团队的目标有清醒认识的前提下,践行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并时常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修正,即教与学中的供需平衡问题。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重点的选择,教育教方法的确定,教师个人的原因,地方教育政策的偏差,就像圆周运动的阻力,不在合适的时间对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调整,就会呈现椭圆运动,甚至会坠向地面,给整个教育团队带来巨大损失。调整也是一种能力,教研、培训、评课、学习等等都是提高这种能力的手段。这是教育团队给教师最贴心的关怀与爱护,目的就是提高教师对教育目标的执行能力。
事物总是自发的朝着混乱度增加的发向发展(熵值增加),根据普利高津提出耗散结构理论,没有永恒的稳定的供需平衡,稳定性被破坏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出现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方面的有序结构(耗散结构)[2]。所以在教育团队中,所有的平衡都是暂时的,它总是从有序走向混乱,但我们通过外力的干预,使混乱再次有序,使供需关系恢复平衡,这个外力就是奖惩机制,奖惩机制的具体内容就如圆周运动的轨道,我只谈谈奖惩机制如何有效发挥调节作用。

首先,奖惩机制的对象是教育团队所有成员,所以奖惩机制本身要公正、公平、科学、透明,才能顺利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才能公平、公正,受奖励的教师固然理所应当,受惩戒的教师也心服口服;其次,奖惩机制要敏感、及时、有效、适度,对教育团队离心力的微小变化要敏感,及时发现并迅速做出反应,有效的调整离心力迎合向心力而很快到达平衡,这个时间越短,对团队造成的损失越少,而适度的奖励不会让教师得意忘形、迷失自我,反而能让老师对自己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激发更大的向心力。同样,适度的惩戒也不会让教师灰心丧气而产生离心力,反而能及时进行反思,对偏离的轨道进行调整,使混乱走向有序。
总之,社会的演变是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至高度有序[3],如何才能缔造出高度有序的教育团队呢?在教育团队的运转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办好人民满意教育[4],其核心就是立德树人,教师就是运转的物体,团队的约束就是向心力,教师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就是离心力,奖惩机制就是平衡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杠杆,这些因素如果健康科学,调节作用公平合理,我们将会拥有一个高度有序的教师团队,使教师成员在各自的教育教学轨道上,共同画出一个有序和谐的圆周运动。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物理必修2
教师教学用书(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  23
[2]中王瑞旦 宋善炎  物理方法论  南大学出版社,   2020.7  314
[3]申先甲  物理学史教程,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