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在细微处,成在斑斓时——浅谈记叙文作文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8期   作者:李兰
[导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李兰
        山东省乳山市第一实验小学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但在具体教学中作文却是一大难点,学生写作时伤脑筋,又怎能凸现个性?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
        一、阅读积累,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
        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它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有“茶壶煮饺子——肚有倒不出”的难受感觉,或者勉强写出,也是生涩枯燥,这是学生的阅读积累少、语言贫乏所致。因此,我把让学生广泛阅读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我采取师生推荐、每日一文汇报活动、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会等方式,督促学生有意识地去读。经过一段时间,阅读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便会“手不释卷”积极地阅读。
        阅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阅读中必须要有感悟、比较鉴别、反思的过程,从而积累语文能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作积累:一是语言素材的积累。一些佳词妙句见多了或重复多了,便会在学生的思维中积淀下来,表达时就会脱口而出且妙语连珠,写作的文章也必会生动形象、妙笔生花;二是写作技能的积累。把从阅读中明白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道理,日积月累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上去,便会成为一名技能全面的好写手;三是情感的积累。阅读中受作者或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影响,自己的情感也会不由自主的丰富起来。而多思善感正是善文者必须的素质。
        阅读积累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益处,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积累了写作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底蕴,写作时就会收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二、情景创设,引爆学生的写作思维
        生活是写作之源,鲜活的素材、灵动的思想是作文之本。而在考试高于一切的今天,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被挤压的所剩无几,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学生的写作源泉日渐枯竭。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景来引进“源头活水”,引爆学生的写作思维。
        情景作文是把学生带进具体的情景中进行的一种语言表达训练,它强调“从实践入手提供题材”,“从观察入手积累素材”,使学生的素材逐渐丰富起来,最终达到言之有物的目的。情景作文注重利用事实,以具体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比如,一个秋日的早晨,清风萧瑟,落叶飘洒。望着凄美如蝴蝶的落叶,我眼前一亮:这是大自然的赐予,岂能浪费?我让学生爬在窗台上静静观察五分钟(即感受情景)。每位学生在受到情景的刺激之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想,他们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有的说落叶归根,是绿叶对根的情意,人生也应该有感恩之心,做到知恩图报;有的说落叶残损不全,可见其一生历尽坎坷;有的说树叶春天萌发,秋天凋零,生命只有三季,昭示我们人生短暂,不可虚度。学生思想的交流、碰撞,引爆了他们的写作思维,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把外在的情绪内化为心灵的震撼,内化为力量。
        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学生有了外在的情感刺激、内在的情感涌动,淋漓的心语便会从笔端汩汩流出(即抒写情景)。童话《一枚秋叶的生命历程》采用拟人的手法记叙了一枚秋叶的传奇经历,表现了柔弱者的坚强和善良;记叙文《在挫折面前》,记叙“我”在乒乓球比赛中失利而情绪低落,当“我”看到树木经受“断指”之痛第二年依然会绿叶成荫后,猛然醒悟:树木落叶是为了重生,人生经历失败才会更成功的崛起;散文《秋叶,秋叶,我爱你》则用抒情的笔调赞美了落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精神,并且托物言志,抒发自己奉献热血、造福人民的宏愿。
        看到同学们写的一篇篇生动、富有哲理的文章,我感到由衷地欣慰。我更坚信: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种潜能,只要多用心揣摩,发现、创设具体的情景,就会把学生引进情景,唤醒、激发起学生的内在情感。
        三、“美文”导航,燃烧学生的写作激情
        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作文能力的限制,不少学生在写作时,难免抱有“应付了事”的心态。针对这种现象,我采用“美文”导航的激励措施,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仔细批阅学生的每一次练笔,从中发现优秀文章,然后加以修改、润色,打印并发放给学生,利用讲评课师生共同欣赏文章中的美点,并加以评论、学习。
        例如,吕辰同学在《成长的烦恼》中这样开头:懵懂中,我挥挥手作别了童年的欢乐。满怀喜悦,我迈进了少年的门槛。一路向前,却发现少年尽是“烦恼味”,真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呀!他引用李清照《相见欢》中的句子,既增添了文章的诗意,又巧妙地透露出小作者成长中的那一份淡淡的忧愁。我表扬了吕辰之后,许多同学纷纷仿效他,细心揣摩、积累诗词,在写作时也随手拈来以增加作文的文学色彩。


        再如,宋明晓同学在《谢谢你》的作文中,仿照叶君健的《看戏》中的“歌词像珠子,一粒粒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写到:我(悔恨)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粒粒滚下来,滴在地上,摔得粉身碎骨。这段描写仿得很贴切,语言生动形象,极好地表现了“我”的悔恨之深。从此以后,同学们都特别注重活学活用,恰当地运用或仿写自己积累的优美语句。
        在美文赏析中,有的同学因为自己的文章被大家学习而信心十足;有的同学因为美文中没有出现自己的名字而着急,必会潜心琢磨、勤于练笔,以求早日扬眉吐气。于是便达到了“表扬先进、激励后进”的目的,慢慢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逐渐形成“万紫千红竞写作”的喜人形势。
        四、细节描摹,强化学生的写作技能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同学们有了阅读的积累、写作的激情、情感的体验之后,要使作文感人至深,就要学会运用细节描写了。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写人,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然后引导学生和原作进行比较、品味,学生就会发现原作中恰当的运用动词和修饰语把精彩瞬间永久定格,凸现强烈的父爱。于是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细节描写会收到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的效果,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开拓想象空间,并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在以后的作文训练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细节描写。有的同学因起床晚了而手忙脚乱时写到:我三下五除二地套好衣服,跳下床,冲近卫生间,胡乱地抹了把脸……抓起一块面包,塞进嘴里,拎起书包奔出家门。有的同学偷看电视时发现母亲回来了写到:我“腾”地从沙发上弹跳起来,像离弦之箭冲到电视前,“砰”地关掉电视,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起笔,端坐在书桌前。有的同学描写老人吃力擦鞋时写到:老人挪动着步子从屋子里拿出毛巾、鞋油,蹒跚的走到我面前,艰难地蹲下身子,颤抖着挤出鞋油,费力地给我擦起来了。当我的皮鞋擦干净时,老人已经是满头大汗、腿脚麻木,重重瘫坐在地上。有的同学在赞美银滩的水美时写到:银滩的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中的游鱼细沙;银滩的水很蓝,蓝得像大块的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银滩的水很柔,柔得像姑娘的秀发在风中飘。
        经过反复的训练,同学们的细节描写能力逐渐“技高一畴”,他们的文章也语言生动、意韵丰富起来,其作文素质也日益提高。
        五、病文剖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常言道:“刀不磨不快,玉不琢而不成器。”文章也一样,“好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也重视让学生从构思、遣词造句、细节描写等方面来修改文章,以全面提高自己的作文素质。
        一般情况下,对于学生作文中的个别问题,我采取“面批”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然后学生自己修改,或小段修改,或推翻重写。
        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则采取集体剖析、修改的方式。比如,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管有没有必要,开头总是用大段的文字来抒情。读得多了,便觉得平淡无奇,“千人一面”。
        在修改作文《那一次,我流泪了》时,我让学生品味《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以及《智慧的美丽》的开头“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同学们明白了开头设置悬念,能抓住读者的眼球,引起阅读的兴趣。经过构思,同学们为本文写出了三种新颖的开头:
        我是一个坚强的女孩,被狗追咬,我没有哭;被玻璃划破手指,我没有哭。但那一次,我却哭了。
        迎着晚霞,我欢快地流着泪,那是惭愧的泪,那是感动的泪。惟有让它尽情流淌才能宣泄我的情感。
        在我的书桌抽屉里,静静地躺着一张手抄语文试卷。每次凝视它,一个皮肤黝黑、眼睛炯炯有神的女孩便会浮现在眼前,于是,暖暖的爱意便充盈心田,慢慢向全身弥漫……
        在作文修改中我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作文的自改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过程;互改则是一种沟通,是一种交流。在这一环节中,不断地欣赏、剖析、修改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做法,经过实践初见成效。应当注意的是,作文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积累、感悟、融会贯通的过程,学生的能力就是在这缓慢的进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因此,作文训练时贵在坚持,切忌急功近利或半途而废。
        作文教学虽然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但是,只要我们勤思多想就会探寻出合适的道路,因为:方法总比困难多!


参考资料: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关系研究》 代洁寒
《一个土豆引发的一次思维碰撞》  陈妙娥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