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国演义》的文学性和文学价值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8期   作者:王金凤
[导读]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一部通俗的历史演义小说

        王金凤
        中国共产党资中县委员会党校
        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一部通俗的历史演义小说,在提供史料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极具文学性,耐人寻味。美中不足的是小说文章在描写等各种艺术手法的表现上还不够成熟,以现代文学的眼光来看,其文学性显得略有不足。文学在评判时具有多层标准,书中所体现到的艺术真实、作者真挚情感和善的判断以及呈现出的客观性审美因素,只是其中的一个维度。为此,本文就从真、善、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对《三国演义》中的文学性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三国演义》;文学性;文学价值
绪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研究者对《三国演义》的文学性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1922年有篇出自胡适的文章《三国演义序》里提到过,《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有势力的通俗历史演义,在文学价值上没有很高的造诣,称不上是一部文学性作品。这在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此,学术界对于文学性问题的存在长期性忽略。但就文学性和文学价值而言,其表现在不同层面,对“真”的表现、“善”的追求、“美”的理想,都充分体现文学价值的内容。在审美表现部分的缺陷虽然没有办法完全弥补,但它所展现出的人性和理性,都将历史性规律充分体现出来,将作者真挚的情感尽数表达,并且在人文关怀方面也卓有成就。由此可见,《三国演义》绝不仅仅是一部史料作品,作品本身也有着极为深刻的文学价值。
一、《三国演义》传达的艺术美
        一部文学作品有没有文学性和文学价值,“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照。用虚构的艺术方法来展现对人的理性认知以及对普遍历史规律的揭示,用主观映照客观,是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的重要体现[1]。与哲学类和社科类文章不同,文学类的作品主要通过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来展现对某事物的认知看法,通过主观的意识来反映出客观的发展规律,这样的传达方法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更加真实亲切地展现了文学作品中的真实艺术美。
        作者在小说中通篇都在贯彻一种天命观,作者将这种天命观反应在两个角度中,其一是对人本质力量的肯定,对人的认知和理性思索给予肯定。三国中的很多角色的命运看似是无法被抗拒的,而作者在通篇小说情节中的任何重要角色身上都在竭力展现一个观念,即“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观念并不是消极对待,而是在努力发挥着个人的作用,不仅仅相信命运,还要尽自己的全力去达到某个目的。其二在于表现人生的悲哀。历史的长河中无限循环的群体生命意义成就于个体生命的循环与流逝,而群体生命见证了历史,个体生命的流逝见证着人生。这种宏观的悲哀感念的揭示是蕴含在《三国演义》中的真实中。三国里各个政权的尔虞我诈,奸雄和枭雄的不断纷争,朝代的更迭,实际上都是在人事发展流逝中延续的。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借助人事变迁的痛苦和喜悦来传达表现,从而揭示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普遍规律以及人生演变循环与历史发展之间的本质联系。蕴含着一种人生的悲哀艺术美。


二、《三国演义》中传达出对善的判断以及人的真实情感
        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在于借助艺术形式来揭示真实生活情景,同时要将生活和人类社会活动中存在的价值观念和判断是非的标准都提供一种主观的评价和总结。作者在《三国演义》中借助三国时期的历史来展现自己的品格和对人生的思考,传达出对善的判断以及人的真实情感,体现出当时那个年代的人文关怀[2]。
        首先,作者在文章中展现出对生活美好向往、美好情操、美好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作者借用曹操的话语表现出乱世安稳的期盼,严格否定董卓等人谋求权势,不哀民声之艰的做法;对生活的美好情操,作者深情赞叹关羽的义薄云天、深度否定吕布的忘恩负义;对生活的美好理想,作者充分肯定刘备、诸葛亮二人对儒家思想的坚守、不屑于其他统治集团的内部猜忌与争斗。作者在描述的过程中,不仅限于善人善事的描述,更将自身对善恶的判断进行表达,引导人们形成向善的品质。
        其次,作者以真诚的情感在《三国演义》中将人文关怀展现得淋漓尽致。文学作品的呈现需要真情实感,而非虚情假意,只有在作品中将自身真正情感融入其中,才能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得读者感同身受。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以人性化的方式站在了“人”的立场之上,表达了对人生命、尊严、价值、情感等的敬重,同时也关注到人的生存与发展。从曹操之死中可以了解到,人生苦短,短暂一生就应追求人生价值,将乐观进取的精神落实到底。从诸葛亮、关羽的身上,能够看到感恩图报的忠义观念。从刘关张三人结义中,能够看到人类情感中的真挚之情。在整部作品中,无不体现着对人的赞美与忧虑,以及对人间、世道的无限迷茫。以上这些都是立足于作者的现实生活,从“人”的立场出发,引起读者共鸣。
三、《三国演义》中的审美内涵
        在审美方面,历代研究者审美长期用不认同的眼光来看待《三国演义》。“脸谱化”的人物特点和重复呆板的表述,成为《三国演义》的文学性和文学价值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实际上并非如此,作为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开创性的审美贡献。作者在文章中引入诗词歌赋,突出人物形象,巧妙地叙述了历史事件,更渲染出令人震惊的历史场景[3]。例如,在描绘大雪纷飞的卧龙岗时,有首诗是这样描述的:“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这首诗运用夸张的手法及生动的比喻,将卧龙岗大雪纷飞时的场景形象地勾勒出来,化“俗”为“雅”,颇具新意。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总能带给读者意想不到的惊喜。无论是七擒孟获还是三顾茅庐,都巧用数字来充分展示出战争的多样性、复杂性。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枯燥无味的历史史料,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结论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优秀史料的同时也存在着极为深刻的文学性和文学价值,彰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传达出作者真挚的情感,无疑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伍江雨. 从《三国演义》中寻找当今文学创作的出路[J]. 中国文艺家, 2017, 000(009):P.73-74.
[2]张振钧. 《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质及研究方法问题[J].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7, Vol.3(2):51-56.
[3]叶根虎. 《三国演义》与相术的相关性探析[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