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结合企业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8期   作者:陈燕燕 邬萍萍 周敏
[导读] 在很多中职院校中,班级管理仍然循规蹈矩,缺乏企业文化的教育
        陈燕燕 邬萍萍 周敏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 浙江 宁波 315000
        摘要:在很多中职院校中,班级管理仍然循规蹈矩,缺乏企业文化的教育,易导致学生在实习就业期间问题不断,可持续发展困难。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结合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立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必要的企业文化熏陶,为学生搭建顺利通往企业的桥梁,使学生适应岗位需求,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企业文化;班级管理;职业素养
        一、引言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等要求。可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成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职业学校日常的德育管理应由校内向企业延伸,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校应有意识地引入有关企业的管理制度。那么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企业文化教育,在班级环境建设、教学管理、考核形式和主题班会等方方面面进行相关实践,帮助学生树立企业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背景与意义
        (一)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的不足
        经过对很多班主任工作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有以下不足之处。
        1.忽略企业文化渗透
        学生在校期间,几乎不参与企业文化学习,班主任也只管按照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来管理班级,极少涉及企业文化领域。这样学生在最后一年突然进入企业实习,很难快速融入企业,成为企业所预期的合格员工。
        2.技能跟不上企业需求
        教学计划安排、专业课程开发、实践性教学的安排等环节缺少了企业实质性参与,那么学生所学知识或技能有可能不完全符合企业所需甚至脱节。
        3.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占比很大,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和合作意识,心智不成熟,缺乏包容、坚强的品质。如果没有一定的企业文化熏陶和相关工作历练,很难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道德,更别提企业所需人才的职业素养。
        (二)企业文化渗透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意义
        企业文化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有深远的影响。而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地方性、现场性等特点,必然要求校园文化与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相结合、与行业属性、专业特征相结合,与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相结合。因此企业文化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1.实习就业无缝对接
        在高年级段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熟悉本专业所适合的企业,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认同企业文化,寻求参与企业项目学习的机会,从而实现从学校到企业“零距离”的无缝对接。
        2.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促使学生思考将自身的价值观念、道德素养、人格追求等与企业、社会的需要相结合,逐步培养出学生团队协作的合作能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三、企业文化渗透的具体实施
        本人所带班级是“5+1”模式的装饰专业,即前五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进入企业实习。鉴于企业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在征得学校同意的情况下,在专业老师的配合下,我把班级管理工作做了一系列的调整。我从第一阶段的五年分出来一年,做了各种有利于与企业实习就业衔接的安排,给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培养其综合职业素养,为实习就业搭好桥梁。
        (一)营造企业工作环境氛围
        首先,打造仿真职场平台,进行企业环境熏陶。

我们把教室换到实训工作室,把课桌换成工作平台,一个大办公室成型了。在布告栏张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企业目标、岗位职责等企业文化元素,在业绩栏公示公司业绩、员工工资、优秀员工等事项。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潜移默化,引导员工认同团队目标,服从集体利益,感受企业熏陶。其次,引入企业薪酬体系,进行企业责权意识认知。以工资制度代替常规的操行分制度,每周班会课公布薪资(虚拟货币形式)及奖罚情况,以此激励工作的积极性,真切感受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压力。最后,借鉴相装修设计公司的运行机制,将班级改为××设计公司,将学生按人数分成四个设计工作室,分别给自己的工作室命名,进行企业组织和企业身份的渗透,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推动教学模式转变
        经过和专业老师们的研讨,新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方面:一,请企业知名设计师定期授课并带领学生做实际的设计项目;二,变考试为成果汇报和项目竞选会,由各专业老师和授课设计师做评委,进行现场考评,作为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
        1.设计师授课
        五年级第一学期我们请企业知名设计师来授课,授课内容为《项目案例》和《销售与后期服务》。由此,学生能够直观的接触到了课堂以外的实践课程,了解实际生活中装饰设计的各种项目,发现自身水平与现实需求的差距,激发不断学习和实践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适应生产实践的职业能力和奋发向上、脚踏实地的职业精神。
        2.另类考核
        第二学期设计师将企业的具体项目分派给大家去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并做好成果汇报的准备。成果汇报每个月安排一次,每个学生上台依次来介绍自己的设计项目,由专业老师和授课设计师来打分和点评。此项考核作为大家的平时业绩,与前面提到的个人薪资挂钩。项目竞选会代替了期中考和期末考,是由设计师提前给四个工作室布置一个新设计项目,然后团队合作设计出方案,派代表在竞选会上做设计理念的介绍和销售宣传,由评委们打分和点评,选用最佳方案,淘汰其他方案。这与工作室奖金挂钩。通过这样方式,我们给学生搭建竞争舞台,创造争优创优的竞争氛围,让学生尽早建立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耐受耐挫能力。
        (三)班会的“价值”
        常规的班会课更是成了极具“利用价值”的企业文化渗透舞台。首先,班会课是惯例工作总结交流大会。各工作室派代表总结本周工作,并相互交流经验,互提建议等等,时时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其次,充分挖掘已毕业的优秀学生这一资源,邀请他们与学生进行交流,并谈谈在企业工作的体会,利用学生教育学生。另外,还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模拟职业面试、技术创新竞赛、创业竞赛等渗透企业文化元素的班队活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结语
        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培养一流的技工需要一流的职业院校,一流的职业院校需要一流的教师。奋战在一线的班主任们直接肩负着管理和教育学生的重任,而职业教育更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在高年级段引入企业元素内涵,用企业的管理规范学生,用企业的理念熏陶学生,用企业的项目提高学生,用企业的标准来考核学生,是现代职业教育中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晓阳.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种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2]雷久相《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和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院报》,2007年01期.
        [3]王療原《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方法浅析》[N],《甘肃日报》,2010年11月07日.
        [4]涂昌兵《引入企业文化内涵,提高中职德育实效》[J].《考试周刊》,2010年17期.
        [5]张松斌《“4+1”模式下高职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0-21.
        [6]孙常强《校企深度合作的文化渗透与融合》[J].经济研究导刊,2011(28):36-37.
        [7]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8]周桂瑾《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